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18:33: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篇一:读写结合结题报告

连南瑶族自治县顺德希望小学市级科研课题

《农村和瑶族小学生读写结合新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觉得阅读教学特别难,大部分学生不能自主地预习课文,往往是学习了这篇文章理解掌握了文章内容,再遇到相同文类的文章时又不会了,中下的学生就更难了,有的甚至连一段话也读不懂,更别说有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从中不难看出,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我校地处粤北少数民族石灰岩地区,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水平低。生源复杂,各方面困难大:我校28个教学班,1048名学生中农村学生占85%以上,少数民族学生占53%(包括瑶族50%和壮族3%)以上,留守儿童占41%以上。大部分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或忙于生计,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疏于管教变得散漫,加上家庭贫困和读书意识观念淡薄,学生家里的藏书非常有限,农村家长陪伴孩子读书意识淡薄。农村瑶族学生由于受方言影响,普通话发音不准确,瑶族语言没有送气音,送气音几乎读不准。与普通话相比,语序又颠倒,学生说话和写文章经常用瑶语语序,造成啼笑皆非的窘相。瑶族学生、移民学生、本地农村学生生活在贫穷家庭,显得胆小怕事、木讷。学生除了读课本外很少读课外书,课文也经常读不通顺、流利。我们做过调查,有些学生家里没有一本课外书,种种原因造成学生的读书少,知识面窄,反映较迟钝。大部分家长自己不爱读书,也不会指导孩子读书。加上受地理位置限制,信息获取的途径少而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教师的思维较固化。这迫切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读和写的有效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怎样进行读写的结合,怎么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这是摆在教育界的新课题,很有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另外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读写的新要求也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很大的拓展空间。处理好读写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问题,读写结合是推进语文教育素质化的有效手段。因此,研究读写结合的方法很有必要。基于上述原因,我们提出了“农村和瑶族小学生读写结合新策略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1、课题名称:农村和瑶族小学生读写结合新策略研究

2、意义释要: 农村小学生读写结合实验中的读指的是阅读能力,写指的是写作能力。 阅读能力: 学生在课堂中学会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给予阅读思维的指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此能力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 写作能力: 学生在课内和课外阅读中接受所载读物中的表达能力,涉猎读物给予的知识,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活,使生活真正地变作习作的源泉,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实践价值: 本课题是以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探索总结读写结合的联结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探索适合农村课堂的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接受读物中的表达方法来提高写作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对农村小学中高段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语文教学意识:紧密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丰富的情感,感悟教材中丰富的生活基础。 语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 、会读书良好的读书习惯。 四、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对象:连南县顺德希望小学三、四、五、六年级学生若干教学班 (二)指导小组成员:陈新媚周慧萍石记莲

(三)课题组成员: 唐秀春 古志红孔玉琴 朱伟珍 唐秀红 何佩云 (四)研究周期:两年(2011 年7月——2013 年7月) (五)研究阶段:该实验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1. 建立健全课题组领导机构。 2. 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3. 做好师生宣传、动员工作。

4. 筛选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研究成果,提高理论水平。 5. 召开开题动员会。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年2月——2012年8月 1. 修订和完善实验方案。

2. 开展经典古诗文教学研讨课,经典课例制成光盘。。

3. 开展家、校、社区联手指导孩子读书的活动,收集好活动资料。 4. 探索设计实施各年级学生读写结合的作业,收集好第一手资料。 5. 做好阶段实验反思与专题总结。

第三阶段(实验推进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 1. 深化课题研究。

2. 开展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活动。

3. 开展阶段实验评估、经验总结、专题总结。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 1. 撰写课题实验结题报告、总结、论文。 2. 召开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交流会。 3. 收集、整理实验材料、做好建档工作。

4. 接受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对课题实验成果验收、鉴定。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农村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研究 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张扬学生个性的重要保证。学生只有在一种和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 、敢于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y 因此, 在营造和乐融融的课堂学习氛围方面,我们做到了以下三点: 1、尊重关爱。心理学认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已经逐步产生了自我肯定的要求。不希望别人把他们当小孩看待,而要求尊重他们。因此我们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多与学生交谈,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如“你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 7 吗?”“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谁愿意帮助他?”这样的语言,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学生的力量,使师生之间有了一种亲和力。因为教师尊重、爱护学生,和乐融融的课堂学习氛围得以形成,学生也对课堂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投入情感。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倾注着教师真挚情感的课。而“倾注情感”表现在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 如在教学第十一册课文《小抄写员》时,文中的主人公叙利奥就是和学生一样的同龄人,他和同学们一样深爱着自己的父亲.针对这一共同点,我在教学之前就先让学生回想自己的父亲是如何关心、爱护自己,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的,然后再想一想自己为父亲做过些

什么事。由于学生都深刻体会到了父亲的爱,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学生篇二:《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目的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符合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正是读写关系的最好说明。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写作表达,写作是阅读知识的巩固和发展,这是一个知识迁移的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习作指导,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既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又是整个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要真正实现读写结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渗透习作指导的科学设计。 鉴于以上认识,结合我区语文教学实际,提出《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

1、总目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2、具体目标

通过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运用和完善,改变我区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内容

1、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和良好的读写习惯。 2、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 3、探索出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操作模式。 4、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使学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提高。四、研究重点。

(一)组织参加人员认真学习原成果的理论体系,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其操作方法和模式,验证原成果。 (二)寻找阅读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探索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训练的系列方法和途径,丰富、完善、发展原成果的理论和实践,创出自己的特色。 五、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让学生在读写中获得直接经验,又把已获得的经验应用于读写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在读写中提高。 2、趣味性原则

应以激发小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参加读写活动。内容安排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学习知识,提高水平。 3、层次性原则

考虑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层次,设定不同的读写内容。 4、创造性原则

在运用验证原成果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新现象、新事实、新规律,创造性地探索出在开放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科学方法。 5、可操作性原则

课题小组提出的途径和方法,要适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六、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