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31 4:15: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颅骨——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侧转,被检侧紧贴床面。对侧前胸抬起,肘部弯曲,用前臂支撑身体。 2.头颅矢状面与床面平行,瞳问线与床面垂直,下颁略收。 3.胶片上缘超出头顶,下缘包括部分下颌骨。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Ocm。
5.中心线经蝶鞍,即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处,与暗盒垂直射人。 【注意事项】
使用滤线器摄影。 【评价标准】
1.蝶骨嵴、乳突重选显示,下颌骨支部基本重迭; 2.蝶鞍前/后状突重合无双边显示; 3.颅骨在片中布局合适。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平行胶片,瞳间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垂直对准蝶鞍(听眉线后3.5cm处)。 (三)颅底——颏顶位 【适应证】
1.颅底先天性疾病。
2.颅底骨炎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3.颅内疾病所致颅底病变。
4.内听道、鼻旁窦、颧骨等病变。 【禁忌证】
临床疑有颅底骨折病人,不宜做颅底——颏顶位检查。 【操作方法及程序】
|
3.头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听眦线尽量与暗盒平行。 4.胶片上缘超出前额部,下缘包括枕外隆突。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6.中心线向头侧倾斜5°-10°,经两侧下颌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中心。 【注意事项】
1.对仰头受限达不到标准时,应调整中心线倾角和暗盒。调整原则是听眶线平行暗盒,中心线与听眦线保持95°。
2.设备条件允许时,也可采取坐位摄影。 【评价标准】
1.下颌骨喙突至两侧颅外缘等距,下齿列与眉间重合;齿状突在枕大孔内中间偏前,但不与寰椎前缘重迭;
2.中颅窝的卵园孔,棘孔清晰显示。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垂直,两耳孔等距; 2.听眶线与胶片平行;
3.中心线垂直听眶线通过外耳孔前3cm达胶片(当患者不能达到听眶线与胶片平行时,则中心
- 6 -
线给适当角度使与听眶线垂直)。 (四)头颅汤氏位(Towne's位) 【适应证】
1.枕骨和颞骨岩部的病变。 2.听神经瘤引起的内听道扩大。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两臂放于身旁。 2.头正中矢状面垂直床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3.下颌内收,使听眦线与床面垂直。 4.胶片上缘与头顶平齐,下缘抵下颌骨。
5.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Ocm。
6.中心线向足侧倾斜30°,经眉间上方约10cm处射入,从枕外隆凸下方射出。 【注意事项】
若重点观察枕骨及枕骨大孔,中心线需倾斜45°。 【评价标准】
1.两侧颞骨岩部弓状隆突对称;
2.枕大孔内显示寰椎后弓和鞍背后床突; 3.两侧内耳道显示。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两外耳孔等距、听毗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30°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四、颞骨部X线摄影
(一)乳突——许氏位(Schullers位) 【适应证】
1.渗出性及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2.胆脂瘤。
3.颞骨良性、恶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头颅侧位,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并紧贴暗盒,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
2.下颌略内收,使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 3.摄影距离为65-100cm。
4.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经被检侧外耳孔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使用滤线器摄影时,摄影距离应控制在滤线栅栅焦距的范围内。 2.为保持头颅稳定,摆体位时,病人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 3.常规分格摄影,双侧乳突投影在同一照片中。
4.若有专用乳突摄影架,应按摄影架的操作程序进行。
(二)乳突——梅氏位(Mayer's色位)
- 7 -
,
【适应证】
1.胆脂瘤。 2.内耳病变。 3.听神经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在摄影台上,头颅正中矢状面向被检侧倾斜45°,下颌内收,听眶线与台面边缘呈90°被检侧耳廓向前折叠。
2.被检侧外耳孔置于暗盒上方l/3处,暗盒垫高与台面成23°。 3.两臂放于身旁尽量下垂。 4.摄影距离为10Ocm。
5.中心线自头侧向足侧倾斜45°,经被检侧岩骨尖(相当对侧眉弓上约7.5cm处)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若有专用摄影角度架,可按摄影角度架的使用要求进行。 2.不使用滤线器摄影时,应严格控制照射野。 【评价标准】.
1.小脑侧岩部呈锐利切线显示;
2.上鼓室、鼓窦人口,鼓窦组成的“3A区”显示清楚;
3.岩部呈轴位投影有放大,但无失真,显示完整;其纵径与横径之比为4.5:1.0。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角,听毗线垂直胶片,外耳孔与胶片纵中线重合,并在胶片横中线上方;
2.中心线45°向足通过外耳孔达胶片横中线上 (三)岩骨乳突部——斯氏位(Stenver's位) 【适应证】
1.胆脂瘤。 2.内耳病变 3.听神经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肘关节屈曲,双手置于头部两侧,以稳定头部。 2.头颅向被检侧倾斜,正中矢状面与台面成45°。
3.被检侧的额、颧、鼻三点紧贴台面。听眶线垂直台面边缘。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2°,经外耳孔平面的隆突外2cm处射入暗盒中心。 【注意事项】
在使用滤线器摄影时,暗盒上下位置的放置受托盘与床面间距影响。原则上应以中心线经外耳孔的延长线达暗盒中心为准。 【评价标准】
1.岩部平面显示,岩尖至弓状隆突近似水平显示,乳突尖在枕骨外显示; 2.可见内耳道,及三半规管。 【质控要点】
1.头正中矢状面与胶片成45°角,听眶线垂直胶片。 2.中心线12°向头,通过外耳孔达胶片。 (四)下颌骨——侧位
- 8 -
【适应证】
1.外伤。
2.肿瘤与囊肿。
3.下颌骨炎症性病变。 4.下颌骨发育畸形。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双腿屈曲,对侧身体抬高,被检侧肩部下垂,前臂置于躯干旁。 2.头颅向被检侧旋转,使下颌骨支贴近暗盒。暗盒置于颈侧高、头顶侧低的15°角度板上。 3.正中矢状面与胶片平行,下颌略仰,使下颌体部下缘与暗盒下缘平齐,暗盒前缘包括颏部,后缘包括外耳孔。颈伸直,对侧肩部后展。
4.摄影距离为65-100cm。
5.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 20°,经两下颁角连线中点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1.可利用长遮线筒或小照射野摄影。
2.根据病人具体情况,也可以采用立位或俯卧侧斜位体位摄影。 (五)颞颌关节——开、闭口侧位 【适应证】
1.外伤。
2.颞颌关节功能紊乱、颞颌关节脱位、颞颌关节强直。 3.肿瘤性病变累及颞颌关节。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头颅呈标准侧位,矢状面平行暗盒,听眶线垂直暗盒边缘。 2.外耳孔置于暗盒中心。
3.使用滤线器摄影,摄影距离为65-100cm。
4.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5°,经对侧外耳孔上方7cm处射入暗盒中心。 5.在嘱病人开口、闭口状态下,分别摄取颞颌关节开、闭口像。 【注意事项】
1.颞颌关节开、闭口侧位像,应双侧对照。 2.开口位,嘱病人口尽量张大。
3.若采用附有颞颌关节开闭口摄影功能的专用口腔曲面全景机时,应按设备的操作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五、鼻旁窦x线摄影
(一)鼻旁窦——瓦氏位(Waterg位)
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鼻腔内异物和结石。
4.急、慢性鼻窦炎及特源性鼻窦炎。
5.鼻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坐于立式摄影架前,或俯卧于摄影台上,取后前位,两手平放于头部两侧,支撑固定,下颏部紧贴面板。
- 9 -
2.头颅正中矢状面与面板垂直,并与面板中线重合。
3.头部后仰,听眦线与面板夹角呈37°。鼻尖置于暗盒中心。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Ocm。 5.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鼻尖垂直射入暗盒。 【注意事项】
当观察窦腔内积液时,应取坐位或立位。 【评价标准】
1.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侧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1.两侧上颌窦的三壁孔(即内侧壁、外侧壁、底壁及窦上的国孔)显示。 【质控要点】
1.头听毗线与胶片成37°角,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片; 2。中心线通过鼻前棘达胶片。 (二)鼻旁窦——柯氏位(Caldwell’s位) 【适应证】
1.外伤。
2.先天性发育畸形。 3.鼻腔内异物或结石。
4.急、慢性鼻窦炎及特源性鼻窦炎。 5.鼻旁窦的良性、恶性肿瘤或转移性肿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俯卧于摄影台上,两上肢放于头部两侧。
2.前额及鼻尖紧贴台面,使头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垂直,并与胶片中线重合听眦线垂直台面。 3.暗盒横放,眶间线与暗盒横长轴重合。
4.采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向足侧倾斜23°,经鼻根部射入胶片中心。 【注意事项】
柯氏位也是眼眶病变的检查体位之一。 【评价标准】
l.两侧眶外缘与颅骨外缘等距,鼻窦在片中布局合适; 2.两眼眶及眶上裂对称显示。 3.岩部显示在眶下缘下方。 【质控要点】
1.前额和鼻尖贴片、听毗线垂直胶片头正中矢状面垂直胶 2.中心线23°向足通过鼻根达胶片。
六、胸部X线摄影
【适应证】
1.肺部及支气管病变 2.心脏及大血管病变 3.纵隔和横膈病变。 4.胸膜和胸壁病变。 5.肋骨骨折及骨质改变。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