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最新版北师大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44: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二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到哪个量多,哪个量少。而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材第62页条形统计图。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何想法或感受。 拓展延伸: 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材第62页男女生身高分布照片. 第(1)题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题引导学生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仿照上面的统计图,自己画一幅扇形统计图,并与同学交流。 身高的情况 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 填写图表 绘制统计图 分析描述 导 学 过 程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身高的变化 1、通过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2、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做出推测。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了解复式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绘制折线统计图 投影仪。 集体备课 导入新课: 谁知道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并且说出它们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统计图 自学感悟: 用投影仪出示统计表。 导 学 过 程 1、学生通过计算独立填上表中的数据 。 2、独立制作条形统计图。 合作探究: 出示扇形统计图。组织学生交流两种统计图,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二度备课 新授 39 7.15--8.15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学习目标

1、二人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复式折线统计图让我们能看出淘气的身高变化和全市男生的身高变化。 汇报点评:(略) 巩固练习: 说一说:观察下面的统计图,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出示教材第64页试一试。先让学生自己读图,再说一说,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白了什么?有何想法或感受。 拓展延伸: 练一练:看图回答问题 出示教材第64页一年级至六年级身高和所在地区男女生的平均身高. 第(1)题学生读图后交流。 第(2)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 第(3)题,让先学生说说发现. 身高的变化 板书设计 复式折线统计图 便于对两种数量作比较 导 学 过 程 导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上)课堂导学案

年 级 设计时间 学习内容 六 学科 数学 课型 总课时 讲授 40 7.15--8.15 授课 教师 授课 时间 生活中的比(一)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学习目标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准备 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课件 集体备课 温故互查: (出示图)学生观察图片,说自己的看法。 1、研究长方形我们通常从哪些方面入手?(长方形的长宽、面积) 2、观察这些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 二度备课 导 学 过 程 有什么关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小组的成员。 3、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讨论的情况,并加以引导。 4、学生汇报讨论成果: 5、解释为什么图片C和E不太像。 (因为A、B、D的长都是宽的1.5 倍,而C、E不是) 小结:要使变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相

象,只要把原来的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或缩小就可以了,也就是长与宽的商不变,像这样,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自学感悟: 1、自学教科书第70页的“认一认” 2、交流自学后的收获。 3、让学生自己写出一个比,并说出导 学 过 程 比各部分的名称。 合作探究: 师指板书,请学生观察,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用字母表示,强调比的后项不能为0。 巩固训练: 1、联系实际说一说“1:4”的含义。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比 6÷4= 6 : 4 =1.5 导学反思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