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19: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五章 人口与城市
章末小题强化练 时间:30分钟 分值:40分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萨哈共和国是俄罗斯境内最大的行政区,位于俄东北地区,居民结构以生活在农村的雅库特人为主,其次是生活在北方的土著少数民族。下图为2000—2014年萨哈共和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萨哈共和国人口增长特点是( ) A.以外来人口迁入增长为主 B.以城镇人口自然增长为主 C.以农村人口自然增长为主 D.以城镇人口迁入农村增长为主
答案 C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萨哈共和国居民结构以农村人口为主。估算2000—2014年萨哈共和国的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其中,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4‰,城镇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1.5‰,由此可知,萨哈共和国人口增长以农村人口自然增长为主。
2.2007年萨哈共和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急剧上升,其原因可能是( ) A.居民生育意愿增强 B.国家政策鼓励生育 C.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D.居民经济收入增多
答案 B 由图可知,2007年萨哈共和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急剧上升,主要是由于俄罗斯在人口政策上对生育家庭给予经济补贴。国家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能够刺激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促进人口数量的增加。
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长期为负值,城市建设可开发土地已接近极限。读上海市的人口及城市用地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1
3.上海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低
C.人口迁入
D.人口迁出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变化。由材料可知,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总人口呈上升趋势,故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为人口迁入,C项正确。 4.上海市的人口和建设用地( ) A.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B.增长速度最快均出现在80年代 C.人口增长速度更快
D.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将逐渐减缓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变化和城市建设。读图可知,人口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较慢;建设用地呈持续增长趋势,增速较快,两者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A、C错误。人口增长速度最快出现在2002年到2010年,并非在80年代,B项错误。2010年后,人口增长量逐渐减小,且城市建设可开发土地已接近极限,说明建设用地增长速度逐渐减缓。
一个国家的就业比高,抚养比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和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下图示意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预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5.抚养比低于50%即处于“人口红利”期。我国“人口红利”期出现在( ) A.1990—2030年 C.1990—2015年
B.1985—2050年 D.2000—2020年
答案 A 本题可以从纵坐标50%处画一横线,可以看出抚养比低于50%对应的时间大约是1990—2030年,A正确。
2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成正比 B.就业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步变化 C.60年代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 D.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是老龄化所致
答案 C 抚养比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但不是成正比,A错误;就业比与经济增长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会影响未来的就业,增加就业压力,B错误;60年代出生率高,抚养比高主要是婴儿潮所致,C正确;2016年以后抚养比升高与“全面二孩”政策有关,D错误。 7.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可取的是( ) ①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
②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
③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④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A.①②③ C.①②④
B.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D 应对“人口负债”的措施主要是增加劳动人口的比例,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限制劳动年龄人口迁移国外是不现实的,故选D项。 2017年世界总人口约为73亿,其中中国人口和印度人口分别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9%和18%。读2016年中国大陆和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图(E、F各代表一个年龄段,M代表两个年龄段),完成下面两题。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处凹陷是人口大量外迁所致 B.印度人口老龄化现象更为明显 C.F人口高峰与E人口关系密切 D.图中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分组
答案 C M处可能为30—34岁和35—3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重较低,与当时我国大陆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有关;E、F两年龄段相差约20岁,最有可能是E人口进入生育年龄后生育的子女形成了F人口高峰;我国大陆青少年人口比重比印度低、老年人口比重比印度高,则人口老龄化现象比印度明显。 9.预计到2022年,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原因可能是( ) A.印度医疗卫生水平高 B.印度大量人口迁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