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育珠蚌种质种苗培育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2 17:11: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良经济性状进行重新组合,培育出新的优良育珠贝种,开发育珠新蚌源。张根芳认为:应对珍珠资源退化,应进行珍珠蚌遗传、育种研究,应用科技进步推动种质资源的利用,建立专业的育珠蚌种苗繁育中心,大量繁殖推广,为珍珠养殖企业提供优质高产的育珠蚌苗。唐必会认为:加强对三角帆蚌种苗的管理,强化质量监督、水质监测、疫病防治、技术推广等工作对三角帆蚌进行提纯换代工作,以控制近亲繁殖,提高种苗质量;建立珍珠养殖加工技术推广体系。组织珍珠养殖大户参与技术普及推广。强化疫病监测、防治工作;加强技术培训、质量监督、水质监测、疫病防治等工作,促进珍珠产业健康发展。罗玉敏认为:优良的育珠蚌是生产高质量珍珠的前提,针对我国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现状,要在保护好野生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生物技术进行系统地选育和复壮。我国在海水贝类中已展开了多倍体育种和现代生物学技术辅助育种工作,对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抗病力和育珠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淡水育珠研究领域,要加强三角帆蚌的遗传选育、品种改良、病害防治研究,采用多倍体育种等技术培育优质育珠蚌。同时,应在育珠蚌人工繁育过程中引入遗传多样性评价机制,避免多代近亲繁殖。王爱民等对马氏珠母贝的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进行了RAPD分析,同样得出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减少很可能影响贝类的繁殖与生长及对环境的适应性。所以,在进行三角帆蚌的人工繁殖时,应选取野生贝类作为亲本,以保证种质的优良性状。

总的来说,目前对贝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经济价值利用上,缺乏全国性的淡水贝类资源调查,淡水贝类总量、物种受危况、可行的保护措施等均不清楚。相关的研究报告也不多见,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淡

6

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问题远远没有被人们所重视,至今只见极少数零星的研究报道(而且主要是关于鱼类),这与中国丰富的淡水贝类资源相比极不相称,与中国无脊椎动物的研究水平差距也很大,更远远落后于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的水平,这是中国目前急需填补的空白。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对育珠蚌进行种质资源普查,结合我国珍珠养殖业的实际情况,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基地,进行育珠蚌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

三、项目主要研究开发内容、技术关键及主要创新点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对育珠蚌种质资源开展遗传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淡水育珠蚌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开展珍珠蚌遗传、育种研究,筛选原始优良品种,并利用这些优良的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新品系,取得淡水珍珠蚌人工繁殖的实质性突破,为淡水珍珠蚌地理种群间杂交、良种提纯复壮、种间远缘杂交、多倍体育种等遗传育种操作提供可以实现的手段。

1.研究开发内容

本项目的重点是建立淡水育珠蚌种质种苗培育基地,初步建设目标水域面积是100亩,按照原种场种间隔离的要求,严格基础设施建设,选择水源、水质优良的地方建设淡水育珠蚌种质种苗培育基地,进行水质的日常检测,使其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进、排水系统严格分设,在此基础上对淡水珍珠养殖目前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为优化淡水育珠蚌苗种及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1)淡水育珠蚌种质资源及遗传背景的调查

7

对育珠蚌野生种群的分布、资源量、种质特征、遗传结构、纯洁性、生产性能等开展调查进行评估,并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如同工酶分析、随机扩增多态性片断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 DNA,简称RAPD)、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简RFLP)线粒体DNA(mtDNA)等技术对育珠蚌遗传结构、种质资源的纯性、遗传稳定性等给以正确的评价,为苗种的复壮、新品种的培育及种质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2)三角帆蚌种质资源的优化选育

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淡水育珠蚌种-三角帆蚌种质资源进行优化选育,通过地理种群间杂交、良种提纯复壮、种间远缘杂交等对三角帆蚌种质资源进行优化筛选优良品种。

3)淡水珍珠蚌引种驯化选育

利用北方传统的淡水育珠蚌种,通过驯化移植到南方并进行育珠试验,以期获得新的淡水育珠蚌种,并通过种间杂交获得新品种,进一步丰富淡水育珠蚌种的种质资源。

4)染色体倍性育种

目前我们通过人工诱导三倍体技术,已经获得三倍体三角帆蚌,并利用三倍体三角帆蚌开展育珠试验,对三倍体三角帆蚌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育珠的质量、性腺抑制发育的情况作进一步的检验。三角帆蚌三倍体人工诱导技术在前一个浙江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的资助下,已经顺利完成,并取得了预期目标,本项目组成员已掌握该项技术,为该项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8

5)开展淡水育珠蚌种质资源基础性研究

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目前普遍采用的淡水育珠蚌种,建立cDNA文库,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淡水珍珠蚌种质资源库,为培育淡水珍珠蚌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2.技术关键

一是建立淡水育珠蚌种质种苗培育基地;二是对淡水育珠蚌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优化淡水育珠蚌的种质资源,获得优良品种;三是通过染色体组工程及人工诱导技术获得多倍体蚌,并开展育珠试验,推进淡水育珠蚌三倍体育珠技术的成果转化。

3主要创新点

1)在国内首次开展利用贝类分类学、形态学、繁殖发育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对淡水育珠蚌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种质优化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2)首次利用染色体组及人工诱导技术,获得三倍体三角帆蚌,并开展的三倍体淡水珍珠养殖育珠技术方面的研究。

四、项目预期目标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成100亩水域面积的淡水育珠蚌种质种苗培育基地及配套的基础设施。

(2)研究淡水育珠蚌种质资源遗传背景及野生资源的主要分布和可利用状况。

(3)人工诱导三倍体稚蚌1000万只,实现经济效益500万元。

9

(4)对现有的淡水珍珠蚌种质资源进行优化选育,获得性状优良的育珠蚌种1~2只。

(5)申报国家发明专利1项。 2.应用或产业化前景

我国的淡水珍珠产量占世界的95%以上,但是销售额只占到了8%,这说明我国的淡水珍珠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现在用于生产的育珠蚌种质资源退化严重,种苗的优化选育和通过三倍体技术培育淡水珍珠,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优质育珠蚌是生产优质珍珠的基础,培育出优质的种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前提,也是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业可持续发展长期共同关注的关键问题。利用细胞染色体组工程技术培育水产养殖新品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通过染色体组的操作技术培育多倍体的研究,是最活跃和最具应用潜力的研究领域。多倍体倍具有投入相对少、目的性强、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多倍体的研究主要是为生产不育的三倍体。由于三倍体的不育性,能够有效的抑制性成熟,从而提高其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提高珍珠养殖的品质,达到促进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国外已有近70%的水产养殖利用该项技术,我国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已取得了较大的成果。我们在浙江省计划重点科研项目的资助下,2006年通过人工诱导成功获得了三倍体的三角帆蚌,对促进该项技术的成果转化,并推广应用三倍体养殖育珠技术,对提升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产业化应用前景十分可观,进而增强我国在淡水珍珠养殖业的竞争优势。本项目的研究,对于挖掘我国特有淡水育珠蚌种质资源的开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