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22:5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文言词语和句式导学案
编写人:任伟 审查人:任聚宝
学习目标 掌握重要的文言句式 学习重点 重要的文言句式的特点
学习难点 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文言文常见的句式有
判断句
1、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用:“……,……也(或者也)。”表示;如:夫战,勇气也。 3、用:“……者,……。”表示;如:粟者,民之所种。 4、用:“……,…… 。”表示;如:刘备,天下枭雄。
注意:并非所有用了“者、也”的都表判断。有时它们表句中停顿或舒缓语气。
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被动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被” 常见的几种形式:
1、用“……于……。”表示; 如: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2、用“……见……”的形式表示;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
如: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可以分为下面几种: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作宾语,一般提前到动词(或介词)前。
如:微斯人也,吾谁与归?
2、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也要提前到动词前。 如:未之有也?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词的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前。“之”和“是”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如:A、何陋之有?B、何厌之有?
C、何后之有?D、马首是瞻 E、惟利是图。 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求可使报秦之人)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宾客)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 强之筋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高之庙堂 远之江湖)
状语后置句:
(1)词结构“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动词前面作状语,所以翻译的时候就
把它当作了状语因此有人称它“状语后置”或“介宾结构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 它的分类可按表达语气的种类分为四种:
第一种:表陈述语气。
常用的有:有以(有……用来)、无以(没有……用来)、有所(有.....的)、无所(没有……的)、比及(等到……的时候)、为……所。
例如: “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愚溪诗序》) …… 第二种:表疑问语气。
常用的有:奈何(怎么办)、何如(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得无?……耶(大概……吧、恐怕……吧)等。
例如: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第三种:表感叹语气。
常用的有:何其(多么)、一何(何等、多么)、何……之(怎么这样啊)等。 例如: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第四种:表反问语气。
常用的有:无乃……乎(恐怕、只怕)、不亦……乎(不是……吗)、得无……乎(难道……吗)、孰与、孰若(跟……相……)、何……为(为什么……呢)等。
例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预习检测
完成课本上涉及的习题(P91第3、4题,P92) 学习内容 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