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15:03: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和结构意义的一类词。 1.结构助词
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三个:的、地、得(音皆为“de”) 的
主要作用: a.定语的标志
b.附加在实词或短语的后面构成“的”字短语(相当于名词)
c.在某些动宾词组中间插入“的”,表示某人是动作的对象。例如: 你别生我的气(气实际上是你生的,不是我的,我是生气的对象)
开小王的玩笑(玩笑是别人开的,不是小王开的,小王是玩笑的对象) 你是不是要告我的状?(状是你告的,不是我告的,我是被告的对象。) 地
“地”是状语的标志。动词或动词短语、名词或名词短语作状语往往要加“地”。如: 历史地看问题
艺术地再现了当年的情景 拼命地跑。 得
“得”是补语的标志。有两个:得1、得2。得1侧重结果,如:洗得很干净、跑得满头大汗。得2表示可能,如:打得赢。当得1、得2重叠时,就会产生歧义。如: 写得好:可表结果和可能
注意:
(1)“记得、认得、晓得、觉得、显得、值得、省得、免得”等中的“得”是构词成分,是语素,不是助词。
(2)能愿动词“得”音děi。如: 我得走了。
这设备至少得几千块钱。
2.动态助词
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 三个:着、了、过(轻声“zhe”“le” “guo”) 着
可表动态的进行和静态的持续。
他正吃着饭呢。(广州话:佢食紧饭呢) 他拿着一支笔。(广州话:佢罗住一支笔) 外面正下着雨(进行体+持续体) 当两者重叠时,也容易产生歧义。如: 江面上架着浮桥。 了
“了”紧跟在动词、形容词的后边,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状态、变化的实现。如: 走了三天 看了两本。
11
过
“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边,表示经历过某种动作或变化。有两个:过1相当于了1,表完成,如:吃过饭就走。过2表经历,如:北京我去过。 试比较: 他当过班长。 他当了班长。
3.比况助词
表示比喻或表示状况的助词
既可作定语的标志,也可作状语的标志。例如:苹果似的脸蛋、雷鸣般的掌声、跟玩儿一样。
4.尝试助词
看:用在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表尝试 5.时间助词
的: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
6.约数助词
把、来、多、左右、上下 7.其他助词
所:用在及物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 给:口语化,紧靠在动词前,表被动态。
连:经常组成“连……也(都)格式”,隐含比较。 等:表示非穷尽性列举。 (四)语气词
主要用于句末表示语气。 1.陈述语气 2.疑问语气 3.祈使语气 4.感叹语气
基本语气词:六个 1.了
现代汉语有两个“了”,一个是动态助词,一个是语气词。
从作用上看,动态助词“了”主要表示动作的完成,语气词“了”主要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或即将出现变化。
从位置上看,动态助词“了”一般出现在句中谓词后。语气词“了”只出现在句末体词后。如果动词有宾语,动态助词“了”用在宾语前,语气词“了” 用在宾语后。
语言学界一般把动态助词“了”称为“了1”,把语气词“了”称为“了2”。
“了”如果出现在句末谓词后,一般认为是“了3”。“了3=了1+2”,既表示动作完成又表示事态已有改变。如:
我已经吃了(别给我做饭了) 他把自行车骑走了
2.的
语气词“的”与结构助词“的”的主要区别是:结构助词“的”不可以去掉,如果去掉,要么句子不
12
通,要么会改变原义;语气词“的”可以去掉,去掉之后最多只改变全句的语气。例如: 鱼是买来的(不是钓的) 他肯定会来的
试比较下列句子,体会语气词“的”的作用(表强调,加强肯定的语气) 他要走 他要走的 这位置有人坐 这位置有人坐的 二、虚词的运用 1.连词的误用
(1)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有拿定主意学历史或者学地理?
(2)进入本校游泳池游泳,一律凭本校师生员工的工作证和学生证买票。 (3)在我国,最爱吃辣椒的要数湖南人或四川人了。
(4)胡萝卜有许多优点,它的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和便于贮运。其次是含有多种营养,食用方法多。
(5)不久,我和妈妈及其几个小伙伴也被关进监狱。 (6)他害怕坏人报复而见死不救,被开除党籍。
2.介词的误用
(1)我关于电脑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 (2)《平凡的世界》这本小说,对我是非常喜欢的。
(3)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的。
(4)这小子真“能”,我可不敢给他比武了。
(5)在他提出强烈要求下,上级同意让他参加。 3.助词的误用
(1)我代表学校向新同学表示热烈地祝贺。 (2)这件事办的不得法。
(3)他高兴得说:“好吧,我们一起去。”
(4)再过两年,这里将会耸立着一座大型的体育馆,迎来很多重大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 (5)这一事实充分显示着在他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6)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
(7)即使超级明星的目标达不到,高级的业余爱好,也可比一般人拥有了较充实的人生。
4.语气词的误用
(1)你知道他在哪儿呢? (2)你去哪儿吗? 三、词类小结 (一)词类的划分
要求:词有定类,类有定词 (二)词的兼类和借用 1.兼类
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语法功能。
兼类与同音的区别在于“兼类词”所兼的若干类词意义上是有密切联系的,同音词在意义上是没有什么联系的.如“门上锁了几把锁”中的两个“锁”是兼类词;“一粒米”的“米”和“一米布”的“米”是同音词。
13
2.借用
甲类词临时借用作已类词。 两种:
无修辞作用的借用
有修辞作用的借用——活用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将心比心”中“将”和“比”的词性分别是A A. 介词、动词 B. 介词、副词 C. 动词、介词 D. 动词、副词
2.“我吃了饭了”中的两个“了”的词性是B A. 助词、助词 B. 助词、语气词 C. 语气词、助词 D. 语气词、语气词
3.下面划线的词语不是介词的是C A. 按照他的想法,我们最好回家 B. 我在家看书
C. 我在学校里,有事打电话找我 D. 我到上海开会
第四节 短语
一.
1、什么是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组合在一起而构成的语言结构单位叫做“短语”。 2、短语的分类 结构类、功能类
二、短语的结构类
(一)基本短语 1.主谓短语
主要表示“谁(陈述对象)——干什么(陈述内容)”或 “什么——怎么样” 中间往往可以插入“是不是”转化为疑问形式。例如: 张老师——退休了 游泳——很好玩
2.动宾短语
前面是表示支配(行为、动作)的及物动词,后面是表示被行为、动作所支配、涉及的事物 大体上表示“动——什么”
中间往往可以插入“着、了、过”—— 形式标志。例如: 研究—问题 喝——饮料
14
3.偏正短语
前一部分为“偏”,是修饰语,后一部分为“正”,是核心部分,前面部分对后面部分起修饰限制作用。
(1)定中短语
中心部分通常是名词或名词性词语 其修饰语叫“定语” 表示“什么的什么”
中间往往可以插入“的”或有“的” ——形式标志。例如: 学生食堂-→学生的食堂 知心朋友-→知心的朋友 (2)状中短语
中心部分通常是谓词或谓词性词语 其修饰语叫“状语” 表示“怎么动”
中间往往可以插入“地”或有“地”——形式标志。例如: 仔细研究 激动地说
4.中补短语
前面是个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前面动作或状态的状况 大体上表示“动得怎么样”
中间往往可以插入“得”或有“得”——形式标志。例如: 听明白 气得脸发青 注意:
宾语与补语都在谓语中心词的后面,位置相同,有时候可能会发生混淆,因此有必要进行区别。 宾语表示的是“什么”,补语表示的是“怎么样”。例如: 吃什么━━→吃面包
吃得怎么样━━→吃饱了 5.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分组成
构成并列、承接、选择或递进关系
中间往往可以插入“和、并、或、而”或有“和、并、或、而”——形式标志。例如: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城镇和乡村 升学或就业 (二)其他短语 1.连谓短语
两个或多个动作按时间顺序依次出现
动词前往往可以分别加上“先”“后”,且中间可插入“以后、然后、再”。例如: 上山采药 拿钱买东西 举起拍子打苍蝇 2.兼语短语
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叠而成,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任主谓短语的主语,所以谓之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