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1 3:21: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您的儿子 ×年×月×日

(生写回信,师巡视。) 师:谁来读读你写的回信?

(生配乐深情诵读自己的回信,教师点评)

生:看了您的信,我知道了“给”永远比“拿”愉快……拿了别人给的东西,自己只能得到一时的快乐而已;但你给了别人什么的时候,在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会是快乐的,而且这种快乐是长久的。今后,我要尽可能多地去帮助别人。给他人以快乐,我自己也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生:爸爸,是您给了我这样一次“给”的机会,并给了我获得快乐的秘诀。我会永远记住您送给我的“‘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并把它作为我的座右铭,我会因此受益一生,快乐一生。谢谢您,并祝您早日康复!

生:看了您的信,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给予。就像蜜蜂的幸福不在于采进了多少花粉,而在于把采来的花粉酿成甘甜的蜂蜜一样。我一定会牢记您的教导,做像您那样讲求“给”而不讲求“拿”的永远都快乐的人。 ……

【评析:学生对课文有了较深的理解后,教师以课文的中心句为生发

点,设计了替高尔基的儿子写回信的练习,给人水到渠成、浑然天成的感觉,使读、思、写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一项恰到好处的设计。】

师:让我们永远记住高尔基的这句话,记住这个道理——“给”永远比“拿”愉快。并努力去做。 【总评】:

因为生本,所以高效 王忠莹老师按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课,针对语文教学中较为普遍的存在着“师本”和“低效”的问题,就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生本”和“高效”做了有益的尝试。从“生本高效”的角度看,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点突出特点:

一、教师的课堂教学力图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教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下,全班同学在固定的时间集中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教什么”的问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教这既是“生本”的体现,也是“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 出于“生本”的需要,教师特别强调课前学生的自学,并要求做好自学记录。为确定教学的起点,教师课前查阅《学生自学记录本》,以做到对学生当下具体的学习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课堂上,教师还多次联系到《学生自学记录本》上反映出的问题(包括对字、词、句、篇、人文内涵等各个方面),并努力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依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施教,删繁就简,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的,就不再安排相应的教学环节、占用宝贵的课堂

时间予以重复,首先从时间运用上保证了高效。 三、力图精简、整合课堂提问,突出核心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根据对话教学的理念,课堂提问主要不再是作为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而存在,而是作为课堂上各种关系的对话的源头、核心和纽带而存在。因而,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体现生本和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保障。本课力图精简、整合课堂提问,教师为引导学生领会自主学习中提出的“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这一核心问题,主要做出了“课文中谁‘给’了谁什么”的课堂提问。并发挥这一问题的定向、导行和启发功能,通过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及作者等各种形式的对话,使学生逐次领会,儿子给高尔基留下了鲜花,带来了愉快的心情;高尔基却给了儿子受益终生的人生感悟。教师提出的问题来自学生自主学习产生的困惑,且提问的层级分明,其它的问题是在这一问题统领之下,为突破要领悟的核心问题服务的。 这样的提问设计,非常有利于课堂的高效。

四、面对一篇人文性较强的课文,本课的教学力图体现语文的本体性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难理解的字词也不多,但其中阐述的道理却很深刻,即表现出了较强的人文性。教学这类内容的课文,容易出现语文本体性缺失的倾向。“生本高效”是建立在“学什么”(或者说“教什么”)前提下的。当前,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从课文所写的“某一类具体事物或某种道理”,回到“语文自己”,使学生获得可以迁移的语言规律,语文能力,语文学

习的策略、方法等。本课的教学,力图避免脱离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所谓人, 文教育。课堂上,教师除了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品味课文所阐述的道理外,在“拓展练习”阶段,还设计了体现读写结合的、由课文的中心句作为生发点的替高尔基的儿子写回信的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只有在保证体现了语文学科本体性前提下的“高效”教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高效的语文教学。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课同样也存在着不足和缺憾。比如,从生本高效的角度看,课堂的生成性还不够强;学生交流回信的内容时,教师还缺少有针对性的即时评价指导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