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题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6:33: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导速度最快,传遍整个心室只需0.06秒,这便于心室发生同步式收缩,从而保证一定的搏出量。

(4)、收缩性特点 ①、“全或无”式收缩。闰盘的存在,使心肌在收缩时宛如一个功能上的合胞体,即“全或无”式收缩。②、不发生强直收缩。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心肌机械活动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内,不论受到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故不会发生强直收缩。③、对细胞外液的Ca2+明显依赖。心肌细胞肌质网不发达,终池贮存Ca2+量少。当血Ca2+升高时,心肌收缩力增强;反之,心肌收缩力减弱。

3、试分析动物实验中切断颈部迷起神经后,呼吸、循环、消化系统会出现哪些功能变化?

切断颈部迷走神经后: (1)呼吸系统:呼吸变深变慢。原因阻断了肺牵张反射。

(2)循环系统: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原因:由于心交感兴奋作用占优势,以及部分阻断了减压反射。

(3)消化系统:消化道平滑肌紧张性下降,运动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原因:支配消化道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

4、试述心腔的结构,详细说明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瓣膜的启闭与血流方向。

心脏各腔的构造: ① 左心房、左心耳:四个入口,肺静脉入口;一个出口,房室口。

② 左心室:壁厚 一个入口,左房室口,有二尖瓣;一个出口,主动脉口,有三个半月瓣。 ③ 右心房、右心耳:房中隔下卵圆窝;三个入口,上、下腔静脉入口,冠状静脉入口;一个出口,右房室口。

④ 右心室:壁薄,一个入口,右房室口,三尖瓣;一个出口,肺动脉口;三个袋状半月瓣。 一个心动周期中瓣膜的启闭与血流方向

① 心室收缩期 包括等容收缩期(无瓣膜的开放与血流流动),快速射血期(房室瓣关闭,半月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快速射入动脉,室内压力减少)和减慢射血期(血液继续由心室缓慢射入动脉)。

②心室舒张期:分为等容舒张期(无瓣膜的开放与血流流动),快速充盈期(房室瓣开放,半月瓣关闭;血液由心房快速流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减慢充盈期(心室容积进一步增大。此后,进入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开始收缩并向心室射血)。

5、分别叙述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1)去极过程:(0期)去极速度快,幅度大,-90mV——+30mV, Na+内流而至。

(2)复极过程:

1期复极:(快速复极初期)+30mV——0mV,由K+负载的一过性外向电流; 2期复极:(平台期)0mV左右,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所负载的跨膜正电荷时相等;

3期复极:(快速复极末期)0mV——-90mV,Ca2+通道已经失活,K+的外流; 4期:(静息期)4期是膜复极完毕、膜电位恢复Na+-K+泵—— Na+外运和K+内运Na+-Ca2+

交换,——Ca2+外运继发主动转运。

窦房结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窦房结是一种慢反应自律细胞,特点是: (1)窦房结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70mV;

(2)0期去极结束时,膜内电位为0mV左右,不出现明显的极化倒转; (3)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平台期。

(4)4期自动除极速度却比浦肯野细胞要快,机制:K+外流进行性衰减,Ca2+内流 6、试述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要点: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 1、心脏的神经支配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2、血管的神经支配

(1)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及其作用 (2)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及其作用 (3)副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及其作用 (二)心血管中枢 (1)脊髓

(2)延髓:重点介绍 (3)高位中枢 (三)心血管反射 重点介绍减压反射 二、体液调节

1、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及其作用 2、RAS系统及其作用

7、比较心室肌细胞与骨骼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异同点,分析其生理意义。 (1)相同点:快速去极化是Na+内流,复极化主要是是K+外流造成。

(2)不同点:骨骼肌复极化速度快,心肌复极时间长,有平台期,Ca2+内流与K+外流。 (3)意义:骨骼肌绝对不应期短,可以发生强直收缩。心肌有效不应期长,不发生强直收缩,保证收缩舒张交替进行。

8、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机体是如何维持动脉血压恒定的?。

动脉血压的形成:参见简答题1,但要详细论述。

人体动脉血压的快速调节主要是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扩张,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牵张而兴奋,分别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冲动至延髓孤束核,换元后到延髓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紧张性增强,心交感紧张性和交感缩血管紧张性减弱,导致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管舒张,血流阻力下降;结果血压回降。该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加强,血压回降;当动脉血压突然下降时,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减弱,血压回升。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平时经常起作用,使动脉血压不致发生过大的波动,而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章 呼吸系统

一、名词解释

1、呼吸:机体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气体进出肺的生理过程。

3、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扩大和缩小。

4、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称肺牵张反射。 5、呼吸中枢:指中枢神经系统内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细胞群。 6、血氧饱和度:是血氧含量占血氧容量的容积百分比。

7、血氧容量:100ml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携氧量。

8、血氧含量:是指100毫升血液内所含的氧毫升数,包括实际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和溶解在血浆内的氧。

9、气血屏障:肺泡气与肺泡隔毛细血管中血浆进行气体交换必经的结构,包括表面活性物质层、I型肺泡上皮、基膜、结缔组织、基膜、毛细血管内皮。

10、解剖无效腔:呼吸时存留在呼吸道中不能进入肺泡的气体量,不参与肺换气。 11、中枢化学感受器:指延髓腹外浅表部位的一个化学感受区。它不感受缺氧的刺激,但对CO2的敏感性较外周化学感受器高。

12、氧离曲线:表示PO2与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呈近似S形

二、选择题

1、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的最主要形式是 C

A、物理溶解 B、形成碳酸 C、形成碳酸氢盐 D、形成氨基甲酸Hb 2、某人100ml血液中含15克Hb,已知1克Hb可结合1、34mlO2,如果此人静脉血中氧 含量为10ml%,那么静脉血中Hb的氧饱和度约为 C

A、10% B、20% C、50% D、25% 3、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直接刺激物是 C

A、脑脊液中的CO2 B、血液中的CO2 C、脑脊液中的H+ D、血液中的H+ 4、CO2 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最主要是通过刺激 B

A、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延髓呼吸中枢 D、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5、肺通气是指 C

A、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B、外界环境与气道间的气体交换 C、肺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D、外界氧气入肺的过程 6、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D

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肌舒缩运动 7、 肺的呼吸部指 B

A、小支气管至肺泡 B、呼吸性细支气管至肺泡 C、肺泡管至肺泡 D、所有肺泡

8、 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能引起呼吸运动增强,这种调节方式属于:A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自身调节 9、 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B

A、脑脊液中CO2本身的刺激 B、脑脊液中H+的刺激 C、血液中H+增加 D、血液中Cl-的变化 10、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下列哪种结构实现的 C

A、肺泡膜 B、肺泡上皮和毛细血管内皮

C、呼吸膜 D、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 11、下列哪项会引起氧离曲线右移?A

A、温度升高 B、pH升高

C、氧气浓度升高 D、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12、一个Hb分子可结合的氧分子是 C

A、8个 B、6个 C、4个 D、2个 13、下列哪种因素可以导致血氧饱和度升高: C

A、pH减低 B、温度升高 C、CO2分压降低 D、2,3-DPG增多 1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内哪种细胞合成分泌的 B

A、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B、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C、气道上皮细胞 D、肺成纤维细胞 15、肺的呼吸部指 B

A、终末细支气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 B、呼吸性细支气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 C、肺泡管及其以下分支至肺泡 D、肺泡囊和肺泡 16、除毛细血管内皮及基膜外,组成气-血屏障的成分有 D

A、 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和基膜 B、 肺泡表面液体层、Ⅱ型肺泡细胞和基膜 C、 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与Ⅱ型肺泡细胞

D、 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及其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 17、下列可以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的是 A

A、 血液中CO2的刺激 B、 脑脊液中O2的刺激 C、 血液中H+增加 D、 血液中PO2的下降 18、决定气体在肺部交换方向的关键因素是 B

A、气体在血中的溶解度 B、气体的分压差 C、气体的分子量 D、呼吸膜的面积 19、中枢化学感受器的生理刺激物是 B

A、脑脊液中O2本身的刺激 B、脑脊液中H+的刺激 C、血液中H+增加 D、血液中Cl-的变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