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21 5:37: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十四、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2.饕餮纹:
商周青铜器上文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蘖龙或蘖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辩神奸\的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 3.三星堆青铜像:
是一个失落的神像系统。 4.卧游:
指由南朝宗炳提出的山水画表现境界,通过作品间接欣赏大自然的神情妙意。 5.白描:
是以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6.甲骨文: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书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7.以形写神:
是指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强调\传神\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8.曹衣出水:
是历史上对早期人物画风格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历来被当作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的称呼。曹仲达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 8.吴带当风:
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 9.马踏龙雀
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
10.猪纹钵:河母渡出土的黑陶器皿,器壁厚,器表光洁,比较特别。P17 11.彩陶:
用彩绘原料装饰过的陶器,称为彩陶。 12.黑陶 13.解衣盘蹲
14.迁想妙得:指由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它触及到艺术 创作中主体表现与客体制约的辨证关系。 15.铁线描:
指绘画中的一种线描方法,因其笔法谨严,连绵悠长似铁线而形容之。
16.青绿山水:
是指以工笔重彩形式来描绘山水景物的技法和风格。从隋代展子虔等人就已经采用这种形式,而唐代李思训则被认为是这一风格的主要奠基人。青绿山水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钩而不皴,以赋色为主;后者在水墨皴染基础上在赋色,色调清丽明亮。 17.水墨山水:
18.红山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诸文化之一,因1935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遗址的发掘而得名,1954年才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其年代大致与仰韶文化相当,约为公元前3500年左右,前后经历了至少1000年,是一种有着其完整的发生、发展过程及丰富自身特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名词解释 1谢赫“六法”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2《历代名画记》
《历代名画记》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完整的关于绘画艺术的通史,唐代张彦远著。张彦远出身收藏丰富的宰相世家,擅长书画,编有《法书要录》等。《历代名画记》成书于大中元年(847)。
《历代名画记》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画家传记及有关的资料、作品的鉴藏。全书10卷,前3卷阐述绘画的发展和绘画理论以及有关鉴识、装裱、收藏等方面的标准、知识、历史等。内容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当时绘画的整个领域。后7卷收入自轩辕时起至唐会昌元年(841)间370余位画家的小传,以时代先后为序,分等级列传;多为一人一传,亦有父子或师徒合传者;内容有详略之分,包括姓名字号、籍贯生平、擅长、著述及前人评论与作品著录等。该书总结了前人有关画史、画论研究的成果,开创了编写绘画通史的完备体例,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资料
3“元四家”
元四家:指中国画上的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