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法师讲座-临终助念实操(东林寺讲座整理稿)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2 1:01: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助念实操讲解

入川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侔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好,大家放掌。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德,大家吉祥!

本人有幸今天承蒙东林寺助念团的邀请来参加此次助念交流大会,深感荣幸。昨天看到了大佛处的这种庄严,去参观一下,看到大佛垂手以示,这表明了阿弥陀佛用他慈悲无碍的愿力,对此界众生全体生命整体性地呵护和关怀,已开始,当开始,正开始,大佛巍峨入世是众生的福报,这也是东林寺全体僧众悲心的感召,让此界众生不在黑暗末路中迷惑、彷徨,指明了解脱的方向。在此也诚心随喜。

首先,感谢大安法师的慈悲,慧悦法师的慈悲,成就了此次培训交流,本人由于才学疏浅,法不透心,如若语言当中有漏劣之处,还望众德指正教导,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谈到了临终关怀,首先做了那么多年,有一点小小的体会,今天的话题所讲的就是以事融理,以理融事,怎么样去落实、实践,临终关怀助念,它不是一个单单助念的问题,它是内含着修学的问题,它要从整体性上来看,分成四个部分:从单方面来看,临终关怀是件行善积德的好事,那么从理体上看,它又是修学的一种展望。它内含着四点,哪四点呢?在汉传佛教临终关怀当中,临终关怀是净土宗的一大特色,第二它是以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为救度接引信愿念佛的众生的往生为核心,第三点是深信切愿,持佛名号,为彻底地落实,第四点就是以净土情怀建立起导归的方向。有了这四点的基础,我们还要明白三个核心,这三个核心要是弄不明白,临终关怀就彻底糊涂了,第一个要阐明接引是阿弥陀佛大愿对众生的解脱的保证、兑现,第二个核心,往生有无是亡者信愿具足的兑现,第三个才是属于临终关怀助念团体的事,就是善巧引导开示,善护佑,助称名号,如果这三个方向搞不懂,临终关怀彻底就搞不懂了,就会产生奇奇怪怪的知见,就会脱离教法和教言。那么根据前头这四个环节和后头三个核心,才能建立起修学的认知,认知才相应。如果我们连认知都没有,怎么会跟理法相应呢?这个事情上就会特别盲目、盲干,就跟现在世间助念团一样,都是盲目性的,它没有圣言量的依据。其实,临终关怀就是要把我们平常学的教理彻底地落实下去,是修行你自己,它不是单一的一件事,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地给大家交流。

在汉传佛教,临终关怀助念是净土宗的特色,这个大家知道,那么这里头涵盖着三个特点,首先就是要明白往生极乐世界是干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要舍小利得大利,这个小利是什么?就是要破除我,要以众生大利为核心标准,这才能上扬菩提心,长养慈悲的落实,才能给他圆满菩提心。慈悲心不落实,你的菩提心的这种观念就断开了,如果用智慧观照其实我们舍的是苦难及苦难的轮回,这个要是懂了之后,就是一种法的观照了,这是智慧的,其实我们再往下看,舍的是什么呢?舍的是冤亲债主彼此的纠缠和讨债的关系,解冤解怨,这个基础的概念如果弄不懂,我们这里就有麻烦了。在这二十几年当中,我总结了很多这种小条条,要是一下子讲完,就是讲上七天七夜也讲不完的,我今天就摘个重点,给大家来个交流,如果对于生命关怀你要带着法的观照来理解,你不要带着助念这件事的观念来看,那就麻烦了,你就没有听懂,那么我们再来看,既然舍的是这种小利,这种小利是什么,就是你的业障,成就的是你出世间的功德,信愿行要全体地落实,舍的是无量的灾难,舍的是残漏败坏的无常业身,舍的是疾病痛苦的无情的折磨,舍的是虚假梦幻的场景,舍的是无常摧残人生的苦果,舍的是生死离别的情执,舍的是爱恨情仇的报复,舍的是流浪红尘的眷恋,那么从中还舍的是相互追杀的残忍,那么也同时把一切不可一世的傲慢啊,闻名利养的争夺啊,财势炫耀的权政啊,臭名远扬的劣迹啊,五毒俱全的罪恶啊,坑蒙拐骗的行为啊,投机取巧的诱惑啊,华而不实的行为修证啊,贫穷下贱的身资啊,乃至生生世世无始劫业力的缠缚啊,乃至颠倒的知见,全舍了。这个明白了之后,我们才有一种向往,这种向往是净土情怀啊。你没有净土情怀,你怎么会有坚定的信愿呢?这个要问一问。就好像我们连个无常观都建立不起来,生死心不迫切,你这个我怎么会破掉?你怎么会看破放下?好,我们明白这个,现在就要闻思了,舍的其实还有什么?舍的不就是愚痴、贪著和嗔恨吗?舍的不就是烦恼焦躁的压抑吗?舍的就是业力现行的干扰,留下的是什么?留下的就是人生真实的教育和因果的观照。有了这种因果的观照了,你的道德和行为自然就增长到善行上去了,就暗合着十善人的标准,这种标准就使你不再放逸,你就愿意持戒,你就愿意念佛,那么在这个基础上,

第 1 页 共 1 页

你才知道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其实你关怀谁?你关怀亡者吗?你错误了,你在落实修行,那么这其中就暗合着四悉檀义,正好是对治我们众生的这种习气,因为现在我看到了底下今天来了好多医院的还有养老院的一些人,证明现在这个世间,对生命关怀是需要的,随着世界各地老年化这种增长状态,人们对身体、养生、医疗、养老、临终关怀,成了生命关注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生命、身体、心理、精神、乃至信仰关怀的这种照顾正是所需之时。生命待以关怀,是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世界各地所需要的,这是整体性的。它不是单单从寺庙的角度来看问题的,佛法入世不破世法,悲悯一切,是因利化导,是随缘力行的,这正符合世界悉檀,那么在众生选择生命归宿上,只求外在的养老,不求内在解脱的时候,正好是佛法对每个不同根机的众生六种关怀的分类对机的引导,它是特别巧妙的一种,就叫你好乐的时候,佛法就来了,这才是智慧,这正是为人悉檀(成就、成就吉祥。普遍施舍。悉檀,是梵音音译,重教的方式、原则、

宗旨之意。 佛以四种方法原则开导众生,使之成就佛道。即四悉檀。 1、世界悉檀。佛顺应凡夫心情愿宝,而说民办之法,使闻者欢喜。 2、各各为人悉檀。佛顺应众生素质的深浅,而说相应于不同众生的发,而使之向善。 3、对治悉檀。佛对多贪欲者教慈悲心,多愚痴者教以因缘观,务求除去众生的恶病。 4、第一义悉檀。待众生的能力成熟时,佛即说诸法实相,诱导彼等入真实的觉悟。)那么根据众生不同的因缘,以及待解面临老病苦的这种

无常的问题,更是智慧展现,砖世俗心态为出世信仰,恰恰落实了对治悉檀。那么有了生命信仰的追求,般若智慧缘起的空性道理,让人们知道心佛不二的见谛,就会从信仰者的内心发出积极的作用,这种积极的作用就是要闻思,就是要向上的,就是要追求智慧的,这种作用正是临终关怀老年所需要的,也是社会家庭所需要的,正好去落实,也是众生念佛解脱的见证,正好体会着阿弥陀佛光明愿力接引众生的真实不虚,给众生解脱的圆满性,这正好证悟到第一义悉檀,有了这样的一个明白的道理,我们才知道,生命关怀的整个的总体性。从临终助念教学上来看,这一场助念它并不是一件事,我们平常可能是都用这种一件事来看待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作为修行者,首先要有智慧的观照,我们看一看,它是不是简单的一个助念的问题,比如说我们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什么不足啊,我们对佛的信心足不足,不是找临命终人不足,第二看看自己对无常观到底认知多深,落实多少,看破多少,放下多少,自己看自己,不是看别人,我们把法教导得别人都挺好,可是自己内心的这种感悟有多深,第三再来看厌离心、欣求心,问问自己真实吗?我们再看第四,对佛法的信愿心坚固吗?有没有真实的净土情怀?这就要问自己,问谁谁都不应,那么第五,对平时听经闻法的道理要在生死对境当中练一练,我们练过吗?没事要练一练,你怕不怕死,我在此也讲一个不怕死的,我们一个助念团的居士,他跟我干了十几年,他今天可能是火化,在前七天,他突然间得了肺癌,他说,我刚四十九岁就肺癌了,我说,朝闻道夕死都足矣,你能往生多好,我说,你怕死吗?不怕,跟师父那么多年了,这个没问题,因为他早就锻炼过来了,他死的时候,因为他呼吸困难,他说,我还用它障碍着我干什么?就摘下来了,我是全世界最棒的,念着佛就走了,这叫净土情怀,他练出来了,这叫信愿坚固,我就一说,那么大家帮他念七天,今天是第七天,我要把跟大家交流的功德还要回向一下他。第六就是以死苦病苦去锻炼自己的慈悲喜舍,你不就要修菩提心吗?看看在面对死苦的苦难者面前,你去练一练,第七是以死境练信愿持名,就是躺着的那个人是谁?是你自己!你自己练你自己,不要练别人了,第八是观共业同体,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救人就是救自己,死的是你自己,你自己念佛的时候,是什么心态呢,以自他平等的往生成佛而引发的这种力量,这种力量是什么,你念佛时是不是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续,这不就是菩提心的落实吗?深信切愿,练习交心归命,实实在在地去落实它,第九是在助念中体悟实相名号的清净庄严,以及不可思议的威神力量,你对这句名号体悟有多深,把法理用起来,用在心上,落实在那时候,来看看你在死的时候,你现在怎么用,这才是念佛,就不是口念弥陀,心系娑婆,它就不是说像平常一样,就和鸭子煮熟了硬在嘴上,死了光嘴硬,肉都烂了,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就是一个人,一个平常真信切愿的人,他是念佛的,在一个深山里头,他感召的一个老虎到了跟前,性子都柔和下来了,有个人比他懂道理,能讲,说你行,我也行,那个人就跑那去坐着,好乐地坐在那里,去念佛,但是这个老虎就感觉到上回那个人挺慈悲的,这回这个慈悲不慈悲,也想体会到慈悲,没想到走得越近越猛,越近越猛,把他吃了,吃得到剩嘴那里,老虎体会到慈悲了,我们不要把佛号光念在嘴上。第十是我们要借事修法,深深体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洪恩内涵的道理,验证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摄取念佛众生不舍的兑现的力量,你去感悟他,去感恩他,你去归命他,你去仰靠他,这样的一种练习,我觉得是实在的,大家听到这里,大家就知道,它是一件简单的临终助念吗?(第十一)我们还要了明空性的道理,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作心是,他就不会把迷信的色彩放在里头去看,他就会加以般若的观照,第十二

第 2 页 共 2 页

是以无常生死六道轮回之苦为修行动力,建立生命的紧迫感,不再放逸,就愿意自觉地持戒念佛,十三是以临终人之业感报应作为因果的观照,观照我们自己,能使我们自己忏悔先业,建立人生的道德价值观,第十四是以关怀生命的解脱为劝进行者,这里内涵着经文的道理,全体的落实,十五是以读诵大乘经典为明法理,依法借事炼心,第十六是把助念现场当成精进念佛道场,十七是以临终人的死亡破我执身见,认知苦空无常,诸法无我,寂静涅槃的道理,从而以佛光明愿力为核心,把生命关怀提升到修行上的观照上去,在此,临终关怀现场,是检验助念者和临终人信愿最真实的地方,不管是死的和活的,同时检验他,你不要光检验他真不真实,所以说,我们要做到一点就是不怕死、放得下、愿意去!出于这个方向,我们根据全国各地各种助念方式和模式层次不一,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规范,所以说,那么多年下来,我一直要把它当成修行了,很多人就认为,入川法师就是专门搞助念的,其实你看看我是专门搞助念的吗?这回听完我讲到这的时候,你才明白我在干什么,我用它去修学,比如说有的时候自己生命的紧迫感不够了,我就可以在火葬场里打一打佛七,绕一绕,当然适合我,不适合别人,根据这个情况,各地助念的这种观念团队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去把生命关怀的教言正规化,我就给制定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是助念当中所需求的,它也是法理的落实,我从佛法的经文里摘出来佛经放到每个环节里头去作为依据,我们做这个事得有法理依据,你不能盲干,所以说在每个环节都有经文依据,那么这个依据的作用说什么?是让发心者能够自愿遵守的规矩,它其中就有一种戒律的作用,人们放逸惯了,做什么事都随自己的习气,他必须就规守圆,循规蹈矩,他才能按部就班地依着法理来做,都回到法的观念来看问题,我们要依法,这样每个人内在的还有一种所学法理的闻思落实,而不是一种简单单一的助念的一件事,这里内涵着对佛法深位的理解,是落实的一部分,真实做到解行并进,走上圣言量化的轨道上来,不让我们再随意性,随意性的自己的做法,在生命关怀当中,能出现偏差,因为它跟人的生命的解脱是直接联系的,出了一点偏差是不好的,同时它也能带给世间移风易俗利益众生的缘起,从中还能使一些随意发心的助念团队真正意识到依法助念的重要性,转过头来走向正轨,助念团首先第一个发心做助念的要与法相应,这个相应的法是什么法呢?净土宗助念的法理就是净土宗的特色,在汉传佛教里头,是依靠净土宗的思想,不要夹杂,要做到四个统一,统一知见,统一共修,统一发心,统一行为。这才行,才有一个和谐团队的架构,如果不统一,比如说你这样说他那样说,他给你来个夹杂的,你这种理念他给你换一个理念,那你这种助念团就乱了,各说己见,统一了,这样的团队才和谐增上,才能感召龙天护法善神护持,团队的助念效果以及和谐问题建设问题就非常清净有章法,一点也不乱,就成为一个修行的团队了,越修越好,平常这个团队就诵经念佛共修,认真讨论总结听闻佛法,现场彻底落实,这样就非常好,在每个环节里头,这样才能产生这个环节里的重点,十七个责任制当中,由四部分的善知识组成,一个助念团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外缘善知识,第二个是内缘善知识,第三个是助缘善知识,第四个是亲教善知识。那么外缘善知识是什么?在十七个责任制里属于是外护,护持现场的。內护是什么,是家属,我们把家属给他变成內护善知识。还有助缘善知识是什么?就是我们念佛的助念人员,清众。那么亲教善知识说什么?是能懂佛法道理,净土宗思想,宣说佛法第一义趣的人,能对机开示的人员,叫亲教善知识,他能准确地把握住临命终人的心态和心念,懂得观机业报,引发劝善,增上信愿念佛,这种善知识。其中内涵着什么呢?内涵着前期关怀,中期关怀,后期关怀和后期回访关怀。有六种步骤,今天咱们讲的是实操,就不讲六种步骤,但实操里也有六种步骤的内涵,这还包括着第一现场的护持,第二现场的护持,以及保护,临终开示、助念、护理、家属沟通、意外护持、弘法、回访关怀、交接班、还有回向等,这里头涵盖着很多,这里有身体的关怀、心理的关怀、精神的关怀、信仰的关怀、生死的关怀和助念关怀,以及家属关怀,它牵扯的科目是很多的,我们如果明白了,这样的一支助念团,它就不会发生什么像以往大家问的问题,特别低的问题,什么亡者冤亲债主找我怎么办呢,什么附体现象怎么办呢,盯着尸体或者念佛,你快软吧,你快软吧,软了,随着尸体的软硬追逐着去走,因为他把法落实下去了,这种东西已经不是重要的事情了,他就不会随着情绪去变动,他就会依法去修正自己,同时他也会减少团队不必要的麻烦,也建立起来自己修学的观念,依法安道,解行并进,那我们下来就要讲一讲十七个责任里的内涵,根据这个特点,我给做了十七个责任制的一种分类,这种分类是为了更便于整个助念团和每个人修学的发心,和发心的依法性,我查找了很多经典放在里头,这个经典就没有往上放太多,因为太多太长了,但是每个经典它有一个主证和佐证的关系,为什么呢?它教我们有一个法理的依据,那么这件事做出来,就不会有一种偏颇性,来看一看临终关怀与助念的十七个责任制环节操作的过程。那么第一个是叩磬的问题,第二个责任是救护式的开示,第三个是家属

第 3 页 共 3 页

的沟通,第四个是信息员的信息往来接收,第五个是助念小组组长的应知责任,第六个是分管助念的团长,第七个是现场总负责人,第八是清众,第九是排班,第十是外护,第十一是內护,第十二是正常开示,第十三是探视,第十四是穿衣表法,第十五是大回向负责,第十六是护法,第十七是助念弘法。看似这很简单,但是里头内容很复杂,因为助念现场的情况多种多样,而且又复杂,所以说是有一种变化性的,生命是无常的,它变的这个业感的境界也是无常的,有时还会发生突发事件,而且每位临命终人的业力表现也不同,所显现的外感、境界、因缘也不相同,可以说每一场助念都是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每一个人的死业都是独创的,这个独创是业力感召的,这也是他自己的因果关系,其实在因果关系当中,我们介入了之后,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怎么观照这个介入的缘起的因果关系就变成一种修行观照了,所以这十七个环节当中,每一段阶段的时序不是固定的不变的,例如临命终人已经断气,室内外护人员就应该在第一时间内完成护法给做的事情,再如在这之前家属有可能安排世俗啊,给临命终人穿好衣服啊,一种动或者不动,或者其他的做法的,那么智慧地现场果断地观照,能不能提前能懂,作个慈悲心的一个自己提前的一种观照,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我们如何去把它变成一种弘法,摄受众生的一种场地,在助念现场,我们怎么样去观照这颗心,能摄心,都摄六根地去静静地去念佛,这十七个环节其实不见得是非得要必须是十七个人,这一个人你懂得了十七个环节了,你就知道如何去掌握大局,因为你就知道家属人员的需要,这个家属里头会出现哪几种人员,会障碍临终关怀现场,我们就会有一种智慧的闻思,比如说在佛号使用当中,我们佛号的高低,对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我们怎么样巧妙地快速地单刀直入地去告诉亡者,叫他立即就倒向上去,这都需要学习,学习好了确实对修学有很大的帮助,十七个环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救护阶段,第二个是念佛阶段,也是正常助念阶段,第三个是表法阶段,第四个就是结束的一种回向,也处在弘法之内,其实我们共修交流这种理论的部分的分享还可以落实到实际情况上去,能提升我们大家知道十七个环节是怎么连接配合怎么把法理运用进去的,它用的法理出自于哪段经文,这样更好地就调达到我们的心,通过生命关怀临终助念,增加了我们对净土横超法门的信心,建立净土情怀,在落实这个修学体系的过程中借事练心,我们处在死境当中观无常,就亲自去体会,才对这个看破放下的认知性就不同,并不是为了助念而去助念,我们一生的修行就是为了临终做准备的,说直白一点,就是为了死的时候用的,提前把它做好准备,因为众生是一体的,我们参加助念的时候,同时他的死也体现了我们,看到他人死我心热如火,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在此,无常不建立起来是不行的,我来到东林寺之前,有一个法师在一个道场里头正好去办点事,一个居士到那里了,这个法师送他一个陀罗尼被,这个人就觉得法师我还年轻,你给我送个这个干什么,好像有点不吉祥一样,他说我用不着,他这一笑,那个牙没了,掉了两颗牙,这个法师说,谁说你用不着,你死时披上庄严,然后就告诉他你看看用不着用不着谁说用不着,阎王都给你来第一封信了,他说那才第一封信,你这开玩笑,那还没来第二封,正好正说这个事情外头就拉进来一个人,这是个念佛的人要往生,正好快咽气进来,那个法师他也机灵,说你看,第二封信来了,这个人还不不觉悟,说第二封信来了,那第三封信不还没来吗,法师乐了说,第三封信来了你就来不及了,就来了阎王亲自给你宣布就是死期已到,给你录取通知书了,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想想,可要记住了录取通知书不要瞎录取,趁着年轻用功夫,不怕老了敌无常,在我们有生之年就把它练好,别到时候给你录取到那地方去可惨了。我们来看看,要不想去那个地方,我们就得开始了。

第一个环节,叩磬人员的岗位责任和注意事项,引磬是佛教里最常用的一种法器,主要是引礼大众礼佛问讯、念佛、诵经、唱赞、起腔落腔、还可以提醒禅定中人出定的作用,每一种法器都有甚深的象征意义和作用,如木鱼是命,引磬是令,在佛教法器里有很多种,各种说法也很多,那么在助念时的法器为什么只选用引磬呢?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临终三大要》言:念佛法器,唯用引磬,其他一切,概不宜用,引磬声清,听之令人心地清净,木鱼声浊,故不宜用于临终助念。

因为印祖是通晓经藏的,他这一句话透着法理义趣,直达我们必需之处,这正好显明了我们念佛的法器,就是要用引磬的,再说引磬在钟鼓吸人意,就是一种开解祛闷的作用,在临终的时候,这引磬声是悠远的,能给人家破迷痴的,就是特别悠的地方,谁都是干扰不了的,你看过去在一个交响乐里头有一种三角器,整个交响乐你看那么大磅礴,就一个小铁,但是那个三角器稍微一敲,那交响乐压不住它,它从那个乐器里能穿透出来,那么引磬的这个力量比西洋的三角器还要透彻,还要鸣厉,就是鸣厉于我们的心当中,显发我们这一句佛号的一种助缘作用,所以在助念现场务必要用引磬。这个引磬还有一段来历的,这

第 4 页 共 4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