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0:33: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设必要数量测点 每代表地段洞内钻孔1~2 个断围岩 6 内部 或多点位2~5 个测移计 点 每代表地段1~15 16 天~1 个位移7 围岩压力盒 压力 2~10 个断天,1 次月,1 次/2 天;面,每断面/天;3 个/周;3 个月以2~5 个测月,1~2 上,1~3 点 次 16 天~1 个(动式、2~10 个断天,1 次锚杆 8 轴力 电阻片2~5 个测月,1~2 上,1~3 式) 钢支支柱压力每10 榀钢天,1 次撑内9 力及计 外力 次
1~15 天,1~2 天~1 个月,1 次/天;16 1~3 次/2 天; 个面,每断面个月,1~2 次/月以上,1~3 周;3 次/月。 安设单点1~ 次/月。 测力锚杆每代表地段1~15 1~ 月,1 次/2 天;钢弦式、面, 每断面/天;3 个/周;3 个月以月。 点 次 1~15 16 天~1 个1~ 月,1 次/2 天;计或测力支撑一对测/天;3 个/周;3 个月以力计 月,1~2 上,1~3 月。 次/次/
② 现场量测要求
Ⅰ、喷锚支护施作2h后即埋设测点,进行第一次量测数据采集。 Ⅱ、测试前检查仪表设备是否完好,如发现故障应及时修理或更换;确认测点是否松动或人为损坏,只有测点状态良好时方可进行测试工作。
Ⅲ、测试中按各项量测操作规程安装好仪器仪表,每测点一般测读三次;三次读数极差R<0.18mm 时,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观测值,若读数极差过大则应检查仪器仪表安装是否。正确、测点是否松动,当确认无误后再按前述监控量测要求进行复测。每次测试都要认真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记录掘进里程、支护施工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等,保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量测数据应在现场进行粗略计算,若发现变位较大时,应及时通知现场施工负责人,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Ⅳ、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监控量测资料须认真整理和审核。
③ 测点布置
为能正确反映围岩收敛情况,洞内各测点尽量靠近开挖面布置,一般测点设于距开挖面2m 范围内,测点安设保证开挖24h内及下一次开挖之前读取初始读数。本隧道Ⅴ级围岩及应急停车带地段由于地层情况较差,量测断面距离为20m,其余地段距离为50m。施工时将严格按设计资料执行。
测点拟布置如下:开挖时水平收敛布置4 点(同一高度,左右
对称2 条线),起拱线以上1.5m 处水平布置2 点,起拱线以下1.5m 处水平布置2 点。拱顶下沉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断面内布置2~3 对。
地表下沉测点布置:与洞内收敛、拱顶下沉量测断面里程对应,地表下沉量测点集中设在隧道中线附近,每个断面设5 个测点,并在开挖面前方(H+h)(H为洞室埋深,h为洞室开挖高度)处开始设测点,直到开挖面后方60m,沉陷基本停止时结束。
⑵、测量方法
测量方法:采用水平仪、水准尺配合测量地表沉降,精度可达2~4mm。用经纬仪将所有测点布设于同一直线上。测点钢筋安设就位后,表面磨平,并用钢钉等锐器在其表面冲眼标记。
将量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时间-位移曲线图,并按下列方法分析。
① 当隧道净值收敛值的速度明显下降,收敛量已达总收敛的80%~90%,且水平收敛速度小于0.15mm/d,或拱顶位移速度小于0.1mm/d 时,可认为围岩已基本达到稳定,此时可施作二次衬砌。
② 如果位移随时间变化异常,出现反弯点且实测收敛值超过4cm,喷锚支护出现严重变形时,及时通知施工管理人员,该段支护采取加强措施,确保隧道不坍方;严重时施工人员迅速撤离施工现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
《监控量测施工工艺框图》见表5。 ⑶、地质预报
根据本标段隧道的岩性、地貌、地质构造等特征,总结出洞内地
质变化的规律,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地质超前预报。
① 开挖面观测:主要观测掌子面的稳定程度,拱顶有无坍塌现象,有无地下水、地下水的状态等,并加强地质素描。
② 用钻机超前钻孔:主要用在洞口段及地下水发育地段,采用钻孔取芯、钻孔速度及孔眼水流大小预测前方地质情况。
③ 地质预报:用TSP-202 型地质预报系统测定开挖工作面前方岩层波速判定前方地质情况。监测间隔为50~100m 一个断面。
《地质观测超前预报工作框图》见表5。
10、洞内通风、供风、供电和照明、通讯及给排水 ⑴、隧道通风
通风方式采用强制压入式通风,在每个洞口各安设1 台轴流式风机,洞口段风管采用镀锌皮硬管,洞内通风管采用塑胶软风管。
⑵、施工供风和供水
根据施工需要,在各洞口设2 台20m3电动空压机保证隧道内施工正常用风。
采用钢管法兰连接进洞以满足施工用水需要,供水管连接至施工掌子面设置水管分接头,用高压橡胶软管与风钻、喷浆机连接。高压风管选择150mm,高压水管选择100mm 的钢管做为主管路。每隔50m 设阀门及分支,以供施工所需。
在风管、水管的安装使用中,严格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根据隧道施工作业面的进度安排要求,供风供水管路前端至工作面的距离保持在25m 左右为宜,并用高压软管接分风器和分水器到作业面。
隧道内风管、水管设在电缆线路的对面一侧,不影响交通运输。
⑶、施工供电和照明
采用三相五线制架设至掌子面,每隔30m 设配电箱和漏电保护装置,以备施工接入。洞内间隔20m 设高压钠灯照明,保证充足的光线。
从隧道的一侧边墙竖担延伸至工作面,施工区采用低压照明或电钨灯照明。
成洞和不作业地段使用220V,动力设备采用三相380V。 成洞地段固定电线采用绝缘线架设,施工作业区区段的临时电线用橡胶套电缆,所有施工用的照明和动力线路统一安装在一侧,采用分层架设。洞内作业地段有足够的照明,交通要道、设备集中地段设安全照明。
附:《隧道临时管线布置图》。
⑷、施工通讯
隧道内的通讯统一配置对讲机进行联络,配备足够对讲机,由施工总调度协调指挥使用。
⑸、隧道排水 Ⅰ、洞口排水
隧道施工前先作好洞口周围地表的防排水工作,防止地表水流入洞内。
Ⅱ、洞内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