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17 13:3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 目: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
姓 学 专 指 导所 在
名: 张 烁 号: 100101312 业: 汉语言文学 教 师: 吕贤平 学 校: 闽南师范大学
2013年 06 月 20 日
1
目 录
一、傲慢的名士。.................................................... 3 二、优雅的名士。.................................................... 4 三、虚伪的名士。...................................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7
2
浅析《儒林外史》中杜慎卿的形象
张烁
(闽南师范大学 中文系 10级师本三班 )
摘 要
《儒林外史》中写的名士不少,但真正像名士的不多。直到第二十九回,我们才看到一位典型的名士——杜慎卿。只见他“穿着是莺背色的夹纱直裰,手摇诗扇,脚踏丝履”,走到我们面前,“面如传粉,眼若点漆,温恭而雅,飘然有神仙之概。”杜慎卿兼有“子建之才,潘安之貌”果是不同凡响。本文从傲慢、优雅、虚伪三个方面来展示杜慎卿的形象。
关键词: 杜慎卿; 名士; 傲慢; 优雅; 虚伪
在《儒林外史》的名士群里,杜慎卿无疑算得上是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一位真正的名士,和那些招摇撞骗、自吹自擂的假名士不可同日而语。他似乎是什么都有了,高贵的门第,出众的才华,风雅秀美的仪表,大把的银子,到处有人捧他,到处有人为他抬轿,但是他的生活却空虚而又无聊,杜慎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本文带你走进儒林,走近杜慎卿。
一、傲慢的名士。
杜慎卿待人接物、谈吐举止之间,自有一种名士风度,难怪南京的那些文人学子,众星拱月一般地围在他的身边,杜慎卿出身名门望族,一般的人物不在他眼里。正如郭铁笔所恭维的:“尊府是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门生故吏天下都散满了。督、抚、司、道,在外头做,不计其数。”杜慎卿既是这样一种家庭出身,他的傲视一般官吏也就不难理解了。
极想巴结他的诸葛天申在杜慎卿到金陵的第二天就去拜他,结果杜慎卿不在家。“一直到三日,才见那杜公孙来回拜”,对于诸葛天申这种“俗人”,杜慎卿心底里是不屑拜见的。
对于自己的才情,他从来就自信满满,对比那些围绕在他身边三教九流的“文人喽罗”他始终是带着鄙夷的居高临下的神气,或者干脆毫不避讳地尖锐地指责。
初次见萧金铉三人时,他“忽然翻出一首诗来,便是萧金铉前日在乌龙潭春游之作,杜慎卿看了,点一点头道:‘诗句是清新’的。便问道:‘这是萧先生大笔?’萧金铉道:‘是小弟拙作,要求先生指教。’杜慎卿道:‘汝不见怪,小弟又一句盲瞽之言。诗以气体为主,如尊作这两句:桃花何苦红如此?杨柳忽然青
3
可怜。岂非加意做出来的?但上一句诗,只要添一个字,问桃花何苦红如此,便是《贺新凉》中间一句好词,如今先生把它做了诗,下面有强对了一句,便觉索然了。’几句话把萧金铉说得透身冰冷。”萧金铉原以为对方会敷衍两句恭维话的,谁知道竟是这样不冷不热的讽刺挖苦,难怪他要“透身冰冷”了。然而,敢于这样在人前尖锐地数落起他人的诗作,也确实体现了杜慎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