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业道德与法律》最新教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5:10: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主权原则其实并不抽象,时时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我们,指引我们管理身边的事、关心国家大事;维护和坚持人民主权原则,就是在维护和坚持每个公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二)保障人权,国家职责 1、人权的概念。

2、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3、宪法保障人权的意义。 探究活动八:关于保障人权的讨论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活动框中的文字材料,观看由陆川导演的电影《南京!南京!》预告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战争年代的人权。组织学生针对教材所提的问题展开讨论,回答“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尊严的人,你有何感想?”点评、总结学生的发言,强调保障人权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人权问题的思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的正文、“链接” 和82页“链接”的内容,要求学生思考:什么是人权?国家对于人权的义务是什么?为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国家出台了哪些法律?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引导学生了解人权的含义,理解国家对于人权的义务,人有受到尊重并自我实现的基本需求,即为“人权”;尊重和保障是国家对于人权的义务;出台了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医卫意见等,也使学生对我国保障人权的发展有个基本的了解。

探究活动九:关于公民在生活中的权利与自由的讨论

(1)引导学生了解人权的具体内容,即人权包括选举权、财产权、受教育权、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的三节正文,设问:保障人权的意义是什么?在人权问题上,公民如何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

指导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点评、归纳、总结学生的观点,使学生清醒的认识到:公民的权利,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对人权的保障,是国家的职责;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权利观念,为国家争人格。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人权问题对个人对国家的重要性。

(三)权利界限,依宪合法 1、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 2、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关系 3、严守权利边界

探究活动十:关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讨论

51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两个“链接” 的内容,设问:在我国,公民应该履行哪些义务?

(2)指导学生结合教材讨论、思考、回答问题。点评、归纳学生的观点, 帮助学生认识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十一:关于权利边界的讨论

(1)阅读教材第82页活动框文字材料,提出问题:你对这两件同样的事有何想法?如果你是居委会主任,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2)各抒己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的“链接”内容,设问: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让学生意识到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权利。点评、归纳、小结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提高法制观念,严守权利边界。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学习指导》练习题

52

教师备课教案

年 月 日 星期

授课题目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 授课时数 2 1、知道法律实现正义的两种方式,了解两种方式的基本特点;懂得程序正义的作用;理解实现程序正义的标准。 2、在理解程序正义的基础上,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树教学目的 及 要 求 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做一个知法、守法之人。 3、了解三大诉讼、法院管辖及其受案范围,理解诉讼程序的一般过程,懂得证据的作用及种类,认清举证责任的不同规定,知道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纠纷的非诉讼方式。 4、通过学习诉讼知识,提高诉讼能力,增强依法维权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点:1、程序正义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及 难 点 2、三种非诉讼方式和三大诉讼 教学难点:1、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的区别 2、举证责任的确定 提 问 内 容

复习提问上节课所讲内容 53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具及参考书 教师教学用书 授课内容:见教案

第八课 崇尚程序正义 依照程序维权

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一:“家中看黄碟,民警上门查”

(1)叙述案例过程,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张林夫妻二人在家中看黄碟违法吗?公安机关为什么要赔偿损失、赔礼道歉?

(2)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归纳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公安机关在进行搜查时,必须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一条,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并由此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程序正义的内容。

(3)导入新课学习。板书:崇尚程序正义

讲授新课: 一、崇尚程序正义 (一)认识程序正义 1、程序正义的含义 2、程序不正义的危害 探究活动二:铡美案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84活动框中的案例,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假如这个故事发生在今天,本案应该由包公亲自审理吗?你认为本案的审理合乎正义吗?为什么?

54

(2)表扬各小组学生的探讨活动,赏析性点评学生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明确:包公审理此案的程序欠妥,此案的审理不完全合乎正义;程序正义就是裁判过程的正义,引导学生理解程序正义的含义,懂得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不同。

探究活动三:执法有错

(1)叙述案例:2003年4月12日晚8时许,陕西白水县公安局杜康派出所的4名警察突然来到中学生马某家,要将她父亲带走,她要求警察出示证件,但对方并未出示任何证件,还说“小孩子,没你的事,一边去”。她不依不饶,警察竟对她拳打脚踢,随后又给她戴上手铐,拉进警车,闻讯赶来的村民气愤不过,围住警车不让走。马某乘机躲了起来。最后,警察只得开车离去。问题:警察执法有错吗?其危害有哪些?

(2)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归纳并强化:警察的错误表现在于不符合执法程序。程序的不正义往往会导致实体的不正义,会动摇信心,导致司法制度受损、司法权威被蔑视,最终阻碍依法治国的实现。

(3)为什么错?《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三条规定:需要传唤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接受调查的,经公安机关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使用传唤证传唤。第八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有关的场所、物品、人身可以进行检查。检查时,人民警察不得少于2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

名言学习:不公正裁判的结果。

(1)要求学生大声朗读教材P85的培根名言“一次不公正的裁判比多次的违法行为更严重。因为这些违法行为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判决则把水源败坏了”,结合教材P84的最后一节正文说说体会。

(2)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归纳强调:司法公正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法的内在精神要求,同时也是其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如果司法机关不能保持其公正性,司法机关也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社会基础。一句话,公正是司法的生命!

(二)程序正义的力量 1、程序正义的重要性 探究活动四:米兰达规则

(1)先请一位学生朗读教材P85活动框中的文字,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辩论,弄懂问题:米兰达规则为什么会成为一项刑事诉讼规则?它到底有什么作用?你认为这项规则是利大还是弊大?

(2)补充介绍“米兰达规则的由来和价值”。(可见本设计后的补充素材一)

5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