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5:15: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理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
15.回返性抑制(recurrent inhibition):多见信息下传路径,即某一中枢神经元兴奋时,其传出冲动在沿轴突外传的同时,又经其轴突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后者的兴奋沿其轴突返回来作用于原先发放冲动的神经元。
16.特异性投射系统(Specific projection system):丘脑的感觉换元核(第一类细胞群)接受各种躯体感觉和特殊感觉传导传来的冲动(如皮肤浅感觉、深感觉、听觉、视觉、味觉等,但嗅觉除外),换元后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而产生特异性感觉,这一投射系统称为特意异性投射系统。
17.情绪:情绪是以生理唤醒、外部表情和内在体验的变化为特征的,涉及生理、环境、行为和认知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心理现象
18.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是指沿神经纤维传导着的兴奋。实质是膜的去极化过程,以很快速度在神经纤维上的传播,即动作电位的传导。
1.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2.靶细胞;能与某种激素起特异性反应的细胞,称为该激素的靶细胞。 3.允许允许作用(permissive action):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加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4.上调(up regulation):某一激素与受体结合时,可使该受体或另一种受体的亲和力与数量增加,称为增量调节或简称上调。
5.神经激素 (neural hormone):由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6.下丘脑调节肽:下丘脑促垂体区的肽能神经元能合成并分泌一些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激素,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7.粘液性水肿:成人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时,蛋白质合成减少,肌肉无力,但粘蛋白合成增多,使皮下组织间隙积水、浮肿,称为粘液性水肿。
8.呆小症:患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全的婴儿,出生时身高可以基本正常,但脑的发育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出生后数周至3~4个月后就会表现出明显的智力迟钝,长骨发育停滞的现象, 称为呆小症。
9.应激:机体遇到缺氧、创伤、手术、饥饿、寒冷、精神紧张等有害刺激时,可引起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导致血中糖皮质激素浓度升高,并产生一系列代谢改变和其它全身反应,这称为机体的应激。
10.激动剂:能与细胞上受体或信号转导途径的分子相结合,并产生天然物质的典型生理效能的化学品或药物,称为激动剂。
11.短反馈:腺垂体激素浓度变化对下丘脑控制细胞分泌的调节作用,称为短反馈 。 12.肠-胰岛轴(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在胃肠激素中,促胃液素、促胰液素、缩胆囊素和抑胃肽均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内环境的稳态?它有何生理意义? 答:(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 (意义:①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条件,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②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终产物。)答: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称为内环境的稳态。 意义: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衡可导致疾病。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各器官,尤其是内脏器官功能状态的稳定、机体各种调节机制的正常以及血液的纽带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
1.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有何不同?答:①局部电流是等级性的,局部电流可以总和时间和空间,动作电位则不能;②局部电位不能传导,只能电紧张性扩布,影响范围较小,而动作电位是能传导并在传导时不衰减;③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而动作电位则有不应期。 ④.局部电位由阈下刺激产生,而动作电位由阈刺激、阈上刺激产生。
2.试述钠泵的本质、作用和生理意义答:本质:钠泵是镶嵌在膜脂质双分子层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_ K+ 依赖式ATP酶的蛋白质。作用:将细胞内多余的Na+移出膜外和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形成和维持膜内高K+和膜外高Na+的不平衡离子分布。生理意义:①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②维持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 ③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供势能储备; ④由钠泵活动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也是细胞发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 ⑤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
3.试述横纹肌的收缩过程。答:⑴ 肌肉收缩前:肌肉在舒张状态下,横桥具有ATP酶活性,分解ATP释放能量使横桥竖起,保持与细肌丝垂直的方位,此时横桥有很高的能量储备,并对细肌丝中的肌动蛋白具有高亲和力。但是,细肌丝中肌动蛋白上的横桥结合位点被原肌球蛋白遮盖,横桥不能与之结合。⑵ 肌肉收缩:胞质中的Ca2+浓度↑→肌钙蛋白与Ca2+结合而变构→原肌球蛋白变构→肌动蛋白上的横桥结合位点暴露→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构象改变,其头部向桥臂方向扭动45°→利用储存的能量,拖动细肌丝向M线滑行→肌节缩短或产生张力。 ⑶ 肌肉舒张:
? 横桥上的ADP与无机磷酸被解离→横桥与ATP结合→对肌动蛋白的亲和力↓ ↓,并
与肌动蛋白解离→细肌丝向外滑行。 ? 横桥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重新竖起。
? 胞质中的Ca2+浓度↓→肌钙蛋白与Ca2+的结合解离→原肌球蛋白恢复原构象并遮
盖肌动蛋白上的横桥结合位点→横桥与肌动蛋白的结合被阻止。
4.电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引起的骨骼肌收缩经历了哪些生理反应过程答:⑴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 ⑵兴奋沿坐骨神经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跃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且“节能”。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全或无”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⑶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内流,而化学物质Ach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门控通道上两个α亚单位结合后结构改变导致Na+内流增
生理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
加。⑷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有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释放和在聚集。其中,Ca2+ 在兴奋—收缩耦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⑸骨骼肌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终池Ca2+释放→胞质内Ca2+浓度升高→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位点→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摆动→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肌节缩短,肌肉收缩。
5.简述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过程中Na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 答:动作电位产生和恢复过程中Na通道功能状态的改变依次是:激活状态、失活状态、备用状态。
6.简述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原理
答:肌丝滑行学说认为,骨骼肌的收缩是肌小节中粗、细肌丝相互滑行的结果。 基本过程是:当肌浆中Ca2+浓度升高时,肌钙蛋白即与之相结合而发生构形的改变,进而引起原肌凝蛋白的构形发生改变,至其双螺旋结构发生某种扭转而使横桥与暴露出的肌纤蛋白上的结合点结合,激活横桥ATP酶,分解ATP获得能量,出现横桥向M线方向的扭动,拖动细肌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粗、细肌丝相互滑行,肌小节缩短,明带变窄,肌肉收缩。当肌浆网上钙泵回收Ca2+时,肌浆中Ca2+浓度降低,Ca2+与肌钙蛋白分离,使原肌凝蛋白又回到横桥和肌纤蛋白分子之间的位置,阻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出现肌肉舒张。
7. 简述同一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的本质、特点和机制
答:动作电位(AP)在同一细胞膜上传导的本质:是AP在细胞膜上依次发生的过程。 特点:是可按原来的大小不衰减地双向性扩布遍及整个细胞膜。
传导机制:是膜的已兴奋部分与邻近的静息膜形成局部电流,而刺激静息膜局部去极化到阈电位,Na+通道开放,Na+ 顺电-化学递度迅速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就象外加刺激在最初的受刺激部分引起动作电位一样。此过程在膜上连续进行,表现为动作电位在整个细胞膜上的传导。
8.试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是将较小的分子和离子顺浓度差(不需要消耗能量)跨膜转运。不同点:①单纯扩散的物质是脂溶性的,易化扩散的物质的非脂溶性的 ②单纯扩散遵循物理学规律,而易化扩散是需要载体和通道蛋白分子帮助才能进行的。
9.简述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及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答:.横纹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理论。横纹肌收缩时在形态上的表现为整个肌肉和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的缩短,而只是在每一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结果使肌小节长度变短,造成整个肌原纤维、肌细胞
+
+
生理学问答题及名词解释
和整条肌肉的缩短。其证据是:肌肉收缩时,肌细胞的暗带长度不变,明带长度变短,而肌球蛋白(粗肌丝)在暗带,肌动蛋白(细肌丝)在明带。
因素:横纹肌的收缩效能决定于肌肉收缩前或收缩时所承载受的负荷、肌肉自身的收缩能力和总和效应等因素
10.简述G蛋白的激活过程? 答:配体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于G蛋白结合形成激活型G蛋白,再于G蛋白效应器结合,形成激活型G蛋白效应器,于第二信使相结合形成激活的第二信使,于相关的酶和通道结合产生生理学效应。 11.简要说明细胞内液K较多,细胞外液Na较多的机理
答:细胞膜上有Na-K泵,又称Na-KATP酶,其分解ATP,消耗,并同时逆着浓度差将Na+转运出细胞,将K+转运入细胞。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12.试比较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的异同
答:载体与通道转运物质相同之处:①顺化学梯度;②被动转运;③不耗能;④有特异性。 不同之处:载体转运有饱和性,而通道转运无饱和性,并且通道转运受通道闸门(通透性)的影响。
13.何谓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答:“全或无”现象是单一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一种特征。即在阈下刺激时该可兴奋细胞不发生扩布性动作电位,仅产生局部电紧张电位,而一旦刺激的强度达到阈值之后,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即产生最大的动作电位,且动作电位沿细胞膜扩布时,其大小不随传导距离的增加而衰减。 14.简述兴奋性与兴奋的区别与联系
答:可兴奋细胞的兴奋能力称为兴奋性。而可兴奋细胞在阈刺激的作用下,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称兴奋。可见兴奋性是兴奋的基础,兴奋是兴奋性的表现。一个没有兴奋性的组织或细胞给予任何强大刺激也不会产生兴奋。但是,没有产生兴奋的组织不一定没有 兴奋性。例如给予肌肉组织以光或声的刺激,不会引起兴奋,给予其电刺激则可引起兴奋。
15.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有何不同?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情况如何?答: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不一样,前者小于后者;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是一样的。因为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全或无”的,外界刺激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只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