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习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5 0:20: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程度深浅不同:“飢”是一般的饿,即感到肚子空,想吃东西:“餓”是严重的饿,指根本没有饭吃或长时间未进食而受到死亡的威胁。 C.范围广狭不同:“飢”可以用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餓”只能用于人。 D.侧重的方面不同:“飢”侧重于内在感受:“餓”侧重于外在表现。 2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是( )。 A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 B帝乃除超爲蘭臺令史。

C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D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

3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 )。 A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B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C嫂虵行匍伏。

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31.下列句中的“與”可以理解为“赐予、施予”义的是( )。 A吾與点也。 B項王曰:“壯士!賜之卮酒。”則與斗卮酒。

C歸至家,妻不下絍 ,嫂不爲饮,父母不與言。 D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3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和“吾實为之,其又何尤”中的“實”意思相同的是(A乃能銜哀致誠。

B“善人爲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誠哉是言也。 C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 D精誠所至,金石爲開。

3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与现代用法不同的一句是( )。 A湯之時,八年七旱。

B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馬體乎? C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D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狀有歸色,

3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义与现代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B燕兵獨追北。

C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D父母聞之,清宫除道。

3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A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B植其杖而芸。

C好讀書,不求甚解。 D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6.《鄭伯克段于鄢》中的“夫人將啓之”的“啓”应解释为( )。 A启发 B禀告 C开门 D开始

3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同义词连用的是( )。 A公疾病,求醫于秦 B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 )C于是相如前進缶

D宜罷兵屯田,明設購賞

38.下列句中“城”的词性与成语“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中的“城”不同的一句是( )。 A今吳是懼而城於郢。

B雖有高城深池,嚴法重刑,猶不能禁也。 C城郭溝池以爲固。 D使老弱女子乘城。 39.《逍遥游》:“斥鴳笑之曰:‘彼且奚______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空格内应补入的词是( )。 A往 B之 C去 D适

40.下列各句中加·词用其本义的一句是( )。 A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女桑。 B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C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 D取彼斧斨,以伐远扬。

41.下列句中的“诛”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故兴兵诛之,虏其王。 B汉厚诛(李)陵不死。

C誅屨于徒人費,弗得。 D不誅之則爲亂。

4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引申义的一句是( )。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敢問以國報雠者奈何?

C臧紇斬鹿門之關以出。

D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43.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转移的一例是( )。 A響:回聲—聲音 B宫:房屋—帝王的宫殿

C獄:案件—監獄 D洗:洗脚—洗涤

44.在下面的同义词辨析中,对“恭”和“敬”两词的词义差异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恭”可以用作动词带宾语;“敬”没有动词用法。

B“敬”表示一般的对人尊敬;而“恭”则表示对人非常尊敬。 C“敬”多用于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恭”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D“恭”多指对人有礼貌,不怠慢;“敬”多指对事严肃认真,不掉以轻心。 45.“斗”的词义由“酌酒器”引申为“斗星”,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是( )。 A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有相似之处。

B引申义与本义所指称的对象相互关联,彼此牵涉。 C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因果关系。 D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有条件关系。

46.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伯牛有疾,子問之。 B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C五穀皆熟爲有年也。

。 )D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47.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其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是( )。 A怕乎無爲,澹乎自持。 B子爲父死,亡所恨。

C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 D下臣不幸,屬當戎行。

4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用本义的一句是( )。 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B今之争奪,非鄙也,財寡也。 C蜀之鄙有二僧。 D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 49.《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 郑。”空格内应补入的词是(A伐 B征 C侵 D袭

50.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在句中用本义的是( )。 A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B欲辟土地,朝秦楚,昔中国而抚四夷也。 C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D孟孙才其母死,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51.下列各句加“.”的词中,属联绵词的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后稷教民稼橡,树艺五谷。 C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州。 D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52.“题”的本义是( )。

A头额 B题名 C题写 D题目 5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为双音复合词的是( )。 A以粟易械器者,不爲厲陶冶。

B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D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爲天下得人難。

5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 A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B以防止水。

C莊公寤生,驚姜氏。

D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55.下列句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 )。 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B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C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D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56.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 )。 A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带动词性宾语,“辱”带名词性宾语。 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 C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

。 ) 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 5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擐甲執兵,固即死也”中的“兵”用的是本义。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年”用的是本义。 C“斗”由酌酒器引申指斗星,是因为它们的形貌性状相似。 D“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的“閒”,用的是引申义。

5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同的一句是( )。 A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B資用乏絶,去秦而歸。

C卻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 D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5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 A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B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C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 D 子慕予兮善窈窕。

60. “庄子持竿不顾”中的“顾”用的是( )。 A引申义 B 本义 C 假借义 D 比喻义 61.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

A恭敬 B动静 C恐惧 D逶迤 6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词组的是( )。 A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B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C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63.下列句中“张”用作本义的是( )。 A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B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C臣欲张公室。

D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64.下列词语中属于联绵词的是( )。 A荒唐 B 封疆 C缓急 D险阻

6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属于偏义复词的是( )。 A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影从。 B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66.下列各句中,“题”字用本义的是( )。 A赤眉圆题。《汉书·司马相如传》 B堂高数刃,榱题数尺。《孟子·尽心下》 C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宋史·晏殊传》 D欲垦荒田,先立表题。《晋书》 67.从古到今,“宫”的意义范围的变化是( )。 A扩大了 B缩小了 C转移了 D没有变

四、简答题

1.探求本义的方法有哪些?

2.举例说明词义的变迁主要包括哪几种情况。 3.古今词汇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阅读古书时关于单音词的连用应注意什么问题?

5.什么是联绵词?按语音形式联绵词可分为哪几类?阅读古书时关于联绵词应注意什么问题?

6.什么是偏义复词?如何理解偏义复词? 7.试述古今词义异同的三种情况。

8.什么是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移? 9.古今词义在感情色彩方面存在何种差异? 10.什么是词的本义?如何探求词的本义? 11.什么是词的引申义?如何掌握引申义? 12.什么是辐射型引申?什么是连锁型引申? 13.词义引申有什么规律? 14.如何整理词义的引申系列? 15.什么是古汉语同义词? 16.如何辨析同义词辨析?

17. 什么是“浑言”?什么是“析言”? 18.举例说明什么是辐射式词义引申。 19.举例说明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20.古今词汇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21.古汉语词义的演变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请各擧一例。 22.古汉语的复音词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请各擧一例。

五、名词解释 1.词的本义 2.词的引申义 3.同源词 4.连绵词 5.偏义复词 6.词义的扩大 7.词义的缩小 8.词义的转移 9. 辐射型引申 10. 连锁型引申 11. 同义词 六、分析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义,并指出其属本义,还是引申义? (1)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塗之?? (2)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