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泾县桃花潭水东翟氏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4 15:51: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安徽泾县桃花潭水东翟氏

黄山山脉与九华山山脉相交处有一方天工造化的山水,叫桃花潭。桃花潭因诗仙李白闻名于世,千百年来诸姓子孙临潭而居,为桃花潭文化添砖加瓦,尤以桃花潭水东翟氏后人为甚!今读桃花潭,一缕缕缥缈神奇的晨雾细诉着一段段悠久的历史:

文风昌盛 渊远流长

桃花潭今属安徽泾县桃花潭镇,有“三阳之地”之称。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此地置陵阳县,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改陵阳为广阳,隋炀帝时讳“广”,改广阳为南阳。唐武德8年(公元625年)后并入泾县至今未变。

翟氏是隗姓狄人后裔,春秋时进入中原建翟(dí)国,后被晋所灭,遂以国为姓称翟(dí)氏,融入晋后改称翟(zhái)氏。战国时,赵、魏、韩三家分晋,翟氏多居魏国,其族翟璜曾为魏相,汉成帝时璜之后裔上蔡翟方进位至丞相,封高陵候,以“清廉”名垂史册。 王莽篡政,翟方进之子翟义以东郡太守之职聚兵讨莽。不幸翟义事败被杀,翟方进被戮尸。其后人据康熙四十六年重修《翟氏宗谱》记载:“先人原居歙邑,转徙泾川,南建积善吊隐之台。”其后人才辈出:西晋时有丞相翟文选,东晋时有吏部尚书翟酭,宋有内阁中书翟起云府教翟阳。其宗祠名为“孝义堂”一直保存到解放后。 吊隐台下有潭名“白云潭”,其上为谁垂钓而建台已无可考。嘉靖三十一年修毕的泾县志记载“晋之隐者陶渊明、宗雷、陆修静辈等十八人曾结庐于此,弃官钓鱼。”遥想当年,群隐围坐叩天问地;今朝

1

盛世,众访齐议探幽悟情。有诗为记:“多事羊裘子,姓名留滩水。汉能遂其高,客星危甚矣。超然似此台,遗构谁者始。但许识钓徒,终不示居里。遥遥去冥鸿,想像难以指。长此揖清风,高山动仰止” 后有万氏、汪氏、李氏、陈氏、文氏等感“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相继庐居此地。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万氏后人建会馆之鼻祖“扶风会馆”于桃花潭畔。唐贞观五年族人万晏(公元631年)受旌 “义门”,倡其五世同居之礼。其五世孙万巨与诗仙神交已久,李白在今距桃花潭二三十里路的今泾县章渡(古名漆林渡),曾赋诗一首:

早过漆林渡寄万巨

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水色倒空青,林烟横积素。 漏流昔吞翕,沓浪竞奔注。潭落天上星,龙开水中雾。 峣岩汪公栅,突兀陈焦墓。岭峭纷上干,川明屡回顾。 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何日靓清光,相欢咏佳句。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此地有万家酒店。”唐天宝十四年,诗仙李白受汪伦之邀畅游桃花潭,咏千古佳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因李白名存世间,所赋其他诗句仍为后人传诵。“震山山水真奇哉,钟英毓秀多良才。松岗翠色何崔巍,中洲之水清潆洄”。 震山为桃花潭一山名,一代名相文天祥秋日曾过震山送当地文孟渊、季渊兄弟进士:

2

我为宣州守,秋暮登泾邑。白发二疏翁,坐语共夙夕。千里雁书杳,一宗鱼契合。震山开学谱,丹灶忆仙迹。友爱情思久,俄忽杯酒别。黄菊落残英,露滴根头湿。

桃花潭因李白名存世间,多少名人慕名而来:宋代第一教育家胡瑗也曾畅游桃花潭“李白好溪山,浩荡旌川游。题诗汪氏壁,声动桃花洲。英辞逸无继,尔来三百秋。 汪公亦蕃衍,宗支冠南州。其间新建居,林泉最清幽。竹声满道院,山光入书楼。仙气既飘飘,儒风亦悠悠。子孙多俊异,词行咸精修。我来至石壁,赏之不能休。酣味碧溪水,苦饮黄金瓯。因羡汪君居,复思汪君投。遇景清兴发,浩与天云浮。斐章异绣段,洒翰非银钩。庶与谪仙诗,千古同风流。”

水东翟氏 得姓续祖

元末明初,群雄并起。张定边和堂兄张定畿以及陈友谅起兵反元。公元1359年陈友谅称帝,立国号为“汉”,定都江西九江。陈友谅拜张定边为太尉,张定畿为大将引兵攻打吴都南京。朱元璋依康茂才之谋,困陈友谅于龙湾,大将张定畿掩护陈友谅突围不幸战死于江东桥。陈友谅念张定畿之功,留其子祐保宫中寄养并。1363年7月21日陈友谅募兵60万与朱元璋20万水军战于鄱阳湖,事败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