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7 18:10: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 1 页 共 20 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结合语境准确说出“凶”“加”“走”“树”“发”等重要文言实词的含义,掌握文中重要的状语后置句。 2. 理解孟子深邃的仁政思想。 3. 欣赏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一.知人论世:

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师从孔子之孙子思,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尊其为“亚圣”。

2.《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的儒家经典著作,共7篇,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一书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严谨。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3.孟子的思想:①仁政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行王道,制民产,省刑薄赋,申孝悌之义。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贵君轻”和“与民同乐”的思想。③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④哲学思想。提出“性善论” 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志之端也。” 二.创作背景

战国中期,各诸侯国的统治者都在讲究变法革新,富国强兵,合纵联横,互相攻伐。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离娄上》);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造成社会兵员缺乏,劳力不足。各诸侯国也就处心积虑的争夺人力。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三、重要字词释义、句式明确(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省略句。加粗线解释是什么句式)过关练习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 )于国也,尽心( )焉耳矣。河内( )凶( ),

第 2 页 共 20 页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 )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 )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何( )也?

孟子对( )曰:“王好( )战,请( )以( )战喻。填然( )鼓( )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 )百步( )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 )亦走( )也。( )”曰:“王如( )知此( ),则无望( )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 )食( )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 )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 )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 )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 )可以( )衣( )帛矣。鸡豚狗彘之( )畜,无失( )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 )时,数( )口之家,可以( )无饥( )矣;谨( )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 )白者( )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 )帛食( )

第 3 页 共 20 页 肉,黎民不饥( )不寒( ),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 )人食( )而( )不知检( ),涂( )有饿莩而( )不知发( ),人死,则( )曰:‘非我也,岁也。( )’是( )何异于( )刺人而( )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 )岁,斯( )天下之民至( )焉( )。” 四、课文重要句子解释

1.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2.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3.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4.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6.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7.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第 4 页 共 20 页 8.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五、整体感知课文,在文中画出谈及“民不加多”的语句,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梁惠王的困惑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对此的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认为治国应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此文章自然分为三层:提出“民不加多”之疑,分析“民不加多”之因,解决“民不加多”的措施。(“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以五十步笑百步”,“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使民养生增丧死无憾”“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六、【探究与拓展】 1.梁惠王说自己在政事上很用心,他给出了什么样的事实论据?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第 5 页 共 20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