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6:38: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 16 页 共 20 页 辩,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雄辩家!

首先,孟子的论辩艺术主要表现在其论辩具有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论辩是不同观点的双方,为说服对方所进行的辩论。严密的逻辑性是雄辩的力量所在,雄辩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而孟子的论辩正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如孟子与梁惠王谈及实行王道的初步措施时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梁惠王上》)又如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于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离娄篇上》)孟子也是采用环环相扣的连锁推理的方法,使其论说新意迭出,具有势如破竹、一泻千里、不可阻挡的气势。

其二,孟子的论辩艺术主要表现在其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方法是通达胜辩的桥梁。孟子的论辩方法是他论辩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孟子的论辩中,可以看到他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况,灵活恰当地采用了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排比论证、对偶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第 17 页 共 20 页 等各种论证方法,而且他还不着痕迹地融多种论证方式为一体进行论辩。类比论证一般是借助比较具体的、相近的事理特征来论说比较抽象的其他事理特征的方法,其效果是可以使抽象的事理形象易解。如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用比较具体的舍鱼取熊掌的道理来阐明比较抽象的舍生而取义的事理,使听者极易理解。

孟子多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比喻说理。《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用了159种比喻。如他在批评齐宣王不施仁政是“不为,非不能也”时,齐宣王狡辩说:“不为与不能之形,何以异?”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正面直接回答是很困难的,孟子则以“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为喻,将“不能”与“不为”的差别形象地摆在了对方的面前。而且由于孟子在选择喻体时进行夸张,使两个比喻的反差很大,这就把“不能”与“不为”的差别表现得非常突出,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总之,严密的逻辑性和丰富多样的论证方法是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究孟子之所以具有高超的雄辩艺术,根本是源于他具有深广宏阔的理论思想体系。这告诉我们,要具有雄辩之才,必须要有丰富的思想修养。正如有人所说的,善辩是一种把智者思考的思想说出的才能!

第 18 页 共 20 页 浅谈《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

孟子,名珂,字子舆,战国鲁国邹人。孟子一生都致力于游说诸侯,进行政治活动,宣扬自己行王道、施仁政的政治思想。孟子长于论辩善用譬喻,其文章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尤为突出。孟子高超的论辩能力和技巧使他在论辩过程中战无不胜,所向披靡。

《孟子》风格雄辩犀利,在言谈中,巧用设问循循善诱,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事先设计好的“陷阱”里而理屈词穷,最终达到他要说理的目的。在《梁惠王章句上》中,孟子就是善于运用启发诱导,层层追求,步步进逼的方法来引人就范的。齐宣王是个野心勃勃的君王,他一心想称霸天下, 但孟子是儒学派的代表,在政治上反对用武力征服天下的“霸道”而主张“王道”。因此,在孟子谈谈齐桓公、晋文公在春秋时为什么能称霸诸侯的事时,他故意巧妙地避而不谈“霸道”,而用具体的事例把问题逐步引导到“王道”上去,他揣摩齐宣王的心理,特意把齐宣王曾经做过的一件“以羊易牛”的小事说成是“仁术”,可以作为“保民而王”的大事业的基础,并大加肯定。这样紧紧抓住齐宣王的心理,使宣王自己兴致勃勃地询问“王天下”的事,走到孟子说理的轨道上来。接着孟子针对齐宣王用武力征服天下的野心,继续启发诱导,指出齐宣王这种野心的极端危险性,并深刻分析了齐国与天下形势,给齐国指出一条通往仁政的道路。最后齐宣王完全被孟子的高论所折服,提

第 19 页 共 20 页 出让孟子辅佐他完成大业。孟子进一步阐述了实施“仁政”的各项具体措施,从而达到说服齐宣王弃“霸道”、施“仁政”的论辩目的。

类比推理,巧设属类,善于同类相比,也是《孟子》论辩的艺术特征。《梁惠王章句上》:“狗彘食人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这段话中,以“为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加以检查和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想到开仓贩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种说法为本体,类同于“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在推卸责任,归罪于其他方面这一点上,两者为同类。比体给本体以形象化的比喻, 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突出。

除此之外,孟子还善用比喻。善用浅显的事例或常见的事物来说清复杂而深奥的道理,达到紧扣主题而又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效果,是孟子论辩的又一大突出特点。他的论辩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总是用比喻,用具体事例,用可观、可感、可听的事物来叙述与议论。使读者能领略其渊博的知识,折服其敏捷、善思的头脑及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孟子》的比喻是复杂、多样的。就近取譬,以譬作答等等,风趣横生,幽默生动。例如在《梁惠王章句上》中,孟子用了五个比喻,他把齐宣王想称霸比作“缘木求鱼”,对齐宣王的不肯行仁义用了“为长者折技”和“挟太山以超

第 20 页 共 20 页 北海”两个比喻来指责齐宣王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这些比喻都言简意赅,深入浅出,使齐宣王无以置辩。又如用打了败仗后,向后逃跑五十步的人,去笑向后逃跑一百步的人为喻,来说明犯了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不同的人,是没有理由嘲笑别人的,以此讽刺梁惠王对人民施行了一点小恩小惠就沾沾自喜的态度。有人做过一个统计,在《孟子》全书二百一十章中,有九十三章共使用了一百五十九个比喻。可见孟子是喜用比喻而又善用比喻的。

孟子以其独特的论辩方式彰显着其作为雄辩家的气魄,其高超的论辩能力和技巧,其思想的犀利和性格的刚烈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正如我国古代著名理论家刘勰对孟子的评价:“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孟子的雄辩才能,由此可见一斑。辩论是一种学问,一种文化,我们应从孟子身上受到启发,通过辩论修身,通过辩论完成自已的一种哲学的存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