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份外徙颜氏后裔概况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4:27: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五十二世孙颜昌允,生子三:颜通宁、颜通宇、颜通宾。

五十三世颜通宾,始由上虞城中黄泥道地,迁居会稽二十二都五图横溪村,为横溪颜氏始迁祖。其后子孙繁衍,派分达郭、上虞(土争)头庄、绍兴城里等地。 三十一、浙江省慈溪、镇海、宁波、上虞颜氏

据《定海县志?姓氏》记载,慈溪颜氏始祖,于明万历年间定居于干(石+览)颜家(上)村。排行为:“囗囗囗聪明,瑞智应兴国,元启惠正臻,熙洽庆昌乾。”现传至“乾”字辈已二十代。

镇海颜氏始祖,在明崇祯年间携眷从西管乡定居干(石+览)颜家(下)村。排行为:“应圣国元起,文伟正瑞得,华丰兴善颂,可作后代式,福寿与康宁,子孙庆万亿。”现传至“可”字辈,已十六代以上。另有一支于清嘉庆年间迁入洋岙小碶村,现已衍至第九代。 宁波颜氏,于清雍正年间由“茂”字辈迁入,居马岙五一村。排行为:“茂益尚三奇,家兴万士成,祖德思光善,文盛继绪昌。”已衍至十三代。

上虞颜氏,源自颜子五十代孙颜岐,南宋时由山东曲阜奉召伴驾,居浙江桐乡县石门镇北白马里,自成村落,因名曰陋巷村。生三子:颜梓、颜樟、颜楠。颜梓,字良材,生子颜惇,卒葬桐乡县陋巷桥祖茔西。颜惇生子颜爨。颜爨生二子:颜礼、颜祉。颜祉,字汝福,徙上虞,为衙后颜氏肇世祖。

上虞颜洪范为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进士,官至刑部郎中;颜会,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进士,寄籍福建龙溪;颜俊彦,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进士,官广州推官。上虞颜氏至1985年有685人。 

三十二、江西省永新县诩翊翔后裔支派

据清嘉庆二十二年《颜氏总谱—重刊鲁公至诩翊翔三公五派总录》记载,江西省永新县颜氏始祖颜诩、颜翊、颜翔为复圣颜子第四十四世孙、颜真卿第四世孙。 颜真卿长子颜頵生子颜曜,任秘书监,金陵法曹。颜曜生子颜弘式,唐文宗时诏受同州参军。颜弘式生子三:颜诩,颜翊,颜翔。

颜诩字宗鲁,后唐庄宗同光年间为永新县令,览鲁公遗迹留居双乳峰下捣石村,颜翊、颜翔遂同卜居于此。其后,三公子孙迁徙吴楚间,派衍支分。

2002年6月,据颜子学术研究会湖南分会调查统计,颜诩、颜翊、颜翔三公后裔在湖南怀化地区沅陵县、辰溪县、麻阳县、溆浦县有15000人;在邵阳地区邵东县、隆回县、新邵县、涧口县、邵阳市有31000人;在娄底地区涟源县、娄底市、冷江市、新化县、双峰县有45000人;在益阳地区南县、桃江县、安化县、沅江县、益阳市有30000人;在衡阳地区衡东县、衡西县、祁东县、常宁县、耒阳县、衡山县、衡阳市有82000人;在郴州地区桂阳县、永兴县、武陵县、宜章县、安仁县有8500人;在岳阳地区华容县、临湘县、湘阳县、平江县、浏阳市有11000人;在株州地区攸县、茶陵县、醴陵县、株州市有12000人;在湘潭地区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宁乡县有30000人;在永州地区永州市、祁阳县、宁远县、蓝山县、新田县有10000人;在常德、石门、澧县、临澧、津市、安乡、汉寿、桃源、慈利、张家界、大庸、龙山、吉首、凤凰、保靖、永顺、古丈、沪溪、会同、靖县、通道、绥宁、武岗、新宁、城步、洞口等26市县有86000余人。湖南省颜氏后裔共有41万余人,其中颜诩派下15万人,颜翊派下19万人,颜翔派下6万人。

江西省萍乡地区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有颜氏后裔25800人。此外,在湖北省洪湖市、孝感市、仙桃市、天门县等地约有颜氏后裔16万人。

鲁公五世孙颜诩生子五:颜谌之,颜谟之,颜谳之,颜诚之,颜谫之。颜诩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归葬金陵北曲勾垂山。颜谌之、颜谟之护葬归金陵,颜谳之,颜诚之,颜谫之留居永新。

颜谳之生一子颜舆,行七郞,住永新双乳峰下,亡故后当地人以其作为土地神祭祀(捣石村前有七郞庙)。颜舆生子五,长子居沙田,次子颜箎、三子颜琥、四子颜彪由沙田迁居湖南茶陵龙陂,传十九世、鲁公二十六世孙颜瑞麟,由龙陂迁潞水上坊。故颜舆为龙陂、潞水初祖。

颜诚之长子颜恭徙平原;次子颜敏传十二世孙颜侃如,登宋光宗绍熙间甲第,任大理评事,迁居永新西乡三根,为三根始祖,后嗣蕃衍,散居吴楚各地;三子颜惠生子四,长子颜元晋徙湖广衡郡(衡阳);四子颜元道长孙颜如愚传六世孙颜仕弘登宋淳熙甲第,于孝宗乾道年间开基梅洲(今江西莲花县),为梅洲始祖;颜仕弘弟颜仕勉徙居袁州大员塘萍乡;颜元道次孙颜如鲁登进士第,任湖南潭州宣教,致仕徙居攸县上云桥,为上云桥始祖。

颜谫之长子颜峻、次子颜岳子孙因元朝变迁散居安成西南乡及湖南澧陵、浏阳等地;三子颜磻生子颜珏、颜玉,迁居永新中陂。

颜翊号禾川,五代时授台州招讨使,生子二:颜俨,颜兴。

颜俨,登宋太宗淳化进士,居永新沙田,生子二,次子颜炳德传十一世孙颜子文由永新沙田徙居安福城内铁冶巷,为安福基祖。颜子文生二子,长子二郞居吉邨,次子五郞居西乡四都。颜子文传十一世孙颜良徙茶陵清水,颜子文十三世孙颜冲章徙茶陵丫尖,颜子文十五世孙颜梧三兄弟徙居湖北沔阳树子湾,颜子文十八世孙颜志汉徙居湘潭五都,颜本琪徙居澧州陈六桥。

颜兴,精词翰,主白鹿书院学事,宋太宗开宝年间迁居庐陵芗城,为庐陵、吉水两处公祖。颜兴之孙颜頣回居金陵,次孙颜明居白石,后分派沙田,季孙颜德号芗城先生,其后世居江西庐陵。颜兴四世孙颜衡由庐陵芗城徙居吉水泸源。颜衡第十二世孙颜迁,徙居湖南华容、巴陵,十三世孙颜泾徙居湖北公安,颜潜徙居湖南湘乡新化,十四世孙颜师尹徙居江西泰和古城,颜希仁徙居湖北沔阳景陵,颜希贤徙居湖北汉川颜家台,十六世孙颜服同长子颜肫、次子颜脱徙居湖南湘潭颜冲高山坝,十九世孙颜宪琛徙居湖北沔阳新堤,颜宪玺徙居湖北沔阳景陵车湘渡,颜宪虞徙居沔阳多祥河,颜仪雍徙居安福,转徙沔阳,颜涛徙居湖南澧州禄钟口(小渡口),颜一荐徙居湖北汉口。

颜翔曾任鄜州刺史,其后徙湖南邵阳、湖北蒲圻。

颜诩第十四世、颜敏第十二世孙颜侃如登宋甲第,任大理评事,由江西永新捣石双乳峰下沙田迁居砻西三根,为三根始祖。

颜侃如第五世孙颜崇忠生子五,长子仁方、三子礼方、四子智方、五子信方俱徙外地未详;颜山立为曲塘始祖;颜友立由三根迁居厚田。

颜侃如第六世孙颜存耕为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副榜,徙溶村。 颜侃如第七世孙颜召仁由三根迁居湖南茶陵茶乡十五都大坑,为大坑初祖;颜芳庭迁居浯溪,为浯溪始祖;颜以让、颜廷让兄弟俱徙居汤村。 颜侃如第八世孙颜鼎安徙居湖南湘潭十四都广林桥,其九世孙颜处仰徙居茶陵欧江,为欧江初祖;颜处俨徙居茶陵西乡桂岭,为桂岭初祖;颜仕荣迁居茶陵中乡尧水水头,为尧水初祖。 颜侃如第十世孙颜日本自三根迁居曲塘,为曲塘初祖;其十一世孙颜衢迁居湖山,为湖山初祖;其十二世孙颜惟琢、颜惟爵迁湖南永州宁远西峝;颜彦恢徙居茶陵;其十三世孙颜首杞徙居茶陵走马垅,为走马垅初祖。

颜侃如第七世孙颜芳庭于明永乐年间由三根迁居浯溪,为浯溪初祖。其孙颜子高徙长沙,颜子高孙又徙宁乡;颜复鲁徙湖北襄阳,颜如松徙茶陵,颜如兰徙衡山县。颜芳庭次子颜孟瑜五世孙颜煌徙居显清,颜煌之孙颜初鋾于清顺治年间徙居县城北。 颜侃如第五世孙颜友立之子颜存诚由厚田迁居永新汤村,为汤村始迁祖。颜存诚之孙颜世爵住田砻,颜世禄出外无考,颜世名住石磐。颜世爵次孙颜燿出啇,玄孙颜言恺徙广西。 颜仕弘于宋孝宗乾道年间迁居梅洲(江西莲花县),为梅洲始祖,其玄孙之一颜荣叔迁居安

成南乡吉村桥头下村。第十世孙颜惠隆迁居安成江背,为江背初祖;颜世杰徙湖南澧陵;颜大猷徙湖南安仁;颜兰茂徙居湖南耒阳;颜兰芳于明宣德年间由梅洲迁居瑶溪永坊,为瑶溪初祖。第十一世孙颜乘虬迁徙下新居,生子五:定珪、定瑄、定玕、定瑛、定崇,分为五大房;颜玉虬生子四:定琏、定玹、定珏、定瑜,为四大房,后嗣蕃衍。第十五世孙颜简、颜符由梅溪迁居瑶溪,颜简为瑶溪初祖。颜仕弘次子颜国泰六世孙颜文英由梅溪迁居永新东里,为东里初祖。

三十三、江西省永新县中陂颜氏

据《中陂颜氏族谱》记载:江西永新县中陂颜氏始迁祖为捣石颜氏后裔七世颜岳,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徙居永新北乡三都中陂,为中陂基祖。

十一世颜宗鲁生子五:颜子安、颜子泰、颜子明、颜子贵、颜子实。除颜子贵外,余四公后裔四散,难以尽考,以颜宗鲁第四子颜子贵为宗。

颜子贵生子三:颜进德、颜进方、颜进辉。颜进德、颜进方别为支子。颜进德后裔、十八世颜应春生子四:颜观远、颜观善、颜观惠、颜观静,始分为中陂四大房。第三房颜观惠后裔二十五世颜前峰徙居栗溪。第四房颜观静后裔二十三世颜应时生子五:颜钦、颜钥、颜铸、颜钧、颜镗,再分五房。长房颜钦后裔二十八世道二于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徙居庐陵儒行乡培岭。三房颜铸后裔二十六世颜信三迁袁州(萍乡)。四房祖颜钧为明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生四子:颜而益、颜而恒、颜而颐、颜而萃,次子颜而恒迁云南通海县,五子颜而萃后裔二十九世颜锡槐居东乡官百。五房颜镗后裔三十一世颜振绶殁于云南葬永昌府内。颜子泰位下二十八世颜宜四徙居樟枧为樟枧基祖,二十九世颜廷松徙居八都。 三十四、江西省吉水县泸源支颜氏

据《重刊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泸源衡公派下》记载,颜翊四世孙颜衡,自吉安庐陵芗城迁居泸源时,季兄颜德送至岭头,后人称此岭为相思岭。颜衡生子二:颜怡、颜恪。 颜衡长子颜怡居泸源,其孙颜广生子四:颜和、颜聚、颜晓、颜能。 颜和第六世孙颜三一、颜三四、颜四十,俱徙水东,颜離徙广州。

颜和第八世孙颜道徙汀州,颜六徙庐陵水塘,其后派衍潜江、江陵。颜七徙珠源,颜士泰徙居吉安钟楼,颜士衡徙思州,颜友徙石壁,颜致德徙德安府,颜允中迁南康。

颜和第九世孙颜戊二、颜丁九、颜荣、颜申徙思州,颜敏徙麻城,颜重七嗣于思州,颜体仁徙永和,颜庚七徙庐陵六渡,颜丙徙庐陵石坑,颜师尹徙古城,颜坐、颜毛徙德安府应山县,颜福徙汀州长乐县,颜若徙永丰西,颜六郞徙广州,颜利迁惠州河源,颜关徙水源寨,颜勉行徙东固,颜继、颜辛一徙江陵,颜萧秀、颜琦徙江陵介溪,颜锐徙徐州,颜德徙德安府,颜从徙居光州宅角河,颜希仁宋理宗时任湖广襄阳司,致仕未归,其后衍派湖北沔阳景陵,颜中徙居燕山羊坑。

颜和第十世孙颜德寿徙永新,颜泰、颜保、颜真、颜仕、颜七二、颜思、颜宝、颜福、颜关二、颜申三、颜佑子徙思州,颜开、颜贤、颜圣俱徙永丰水东,颜观徙庐陵龙窟,颜泰、颜刘、颜复、颜杨、颜杨秀、颜娄、颜升、颜洪、颜开、颜震、颜鲁瑞、颜天瑞、颜三瑞、颜宜瑞、颜宁子、颜颐俱徙湖北江陵,颜士俊徙广州,颜冬徙惠州,颜七徙水丰上方,颜观成徙罗方,颜汝能徙江陵油榨,颜汝材徙江陵楚王塚,颜催老徙居云梦,颜乌徙麻城水田,颜敬徙值夏水北,颜庆五嗣于思州,颜黄徙居建昌,颜珍徙居湖南潭州。 颜和第十一世孙颜五徙长沙,颜起徙下流,颜道、颜齐、颜舜俱徙长沙峄阳,颜福祖嗣于楚,颜细嗣于江陵,颜庆徙居下朗,颜受二徙麻城,颜孔嗣于长沙。

颜和第十二世孙颜閠徙长沙,颜安孙徙居南康,颜海嗣于襄阳,颜昌徙兴国,颜浚徙居乌龙铺,颜夙徙衣锦,颜行徙湖广。

颜和第十三世孙颜云保、颜胜保俱嗣于湖广,颜罗继、颜成保徙长河,颜绪、颜继宁、颜谧、颜宜徙居衣锦,颜荣徙潭州。

颜和第十四世孙颜佛、颜难嗣于襄阳,颜恢永、颜仪雍徙安福四都垸里后转徙沔阳,颜從高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徙湖广沔阳转徙景陵。

颜和第十五世孙颜荐徙汉阳,颜琛、颜玺、颜虞俱徙沔阳,颜炳迁永和。 颜和第十六世孙颜涛徙湖南澧州。 颜广次子颜聚徙居不详。

颜广三子颜晓,其第七世孙颜以光生子三:颜源、颜泾、颜潜,父子同徙泰和梅子坡,颜泾转徙公安,颜潜徙湘乡。 颜广四子颜能徙居宁乡。

颜衡次子颜恪,授宣教将仕郞,迁居湖南潭州,南宋理宗朝户部尚书颜颐仲即其后人。 三十五、江西省萍乡市颜氏

据《江西萍乡颜氏七修族谱》记载:颜真卿十五世孙颜铭庆,字吉士,号半山,二子:颜仕真、颜仕宏。长子颜仕真,庠生,后裔子孙居江西永新沙田。 次子颜仕宏,徙居江西永新西乡八都梅州为梅洲初祖。

颜允瞻次子颜铭和,庠生,生子颜仕勉,于宋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由吉安莲花梅洲徙居袁州萍乡新泉颜家坊,即大安里,古名萍乡石头桥中墟。颜仕勉次子颜细二居此立业;其长子颜细一由石头桥中墟迁居萍乡五郎城(古名大园塘),即今东桥边开基立业,为萍乡东桥基祖。

颜仕宏,字开泰,号播峯,别号梅轩,举人。於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由江西永新徙居梅洲,为梅洲初祖。登宋孝宗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丁未科进士,授石门县令,醴州令,升崇安太守。生二子:颜国材、颜国泰。

颜国材,贡生,任南丰教谕,生子颜均轩。颜均轩四世孙颜荣叔,由梅洲迁居安城乡吉村桥头下村。九世孙颜惠隆由梅洲迁居江背;十世孙颜筒、颜管、颜符推公为分支祖。

颜仕宏次子颜国泰,字万吉,号世宁,举人,任袁州教授,生子颜均常。颜均常生二子颜良种、颜庄仲。长子颜良种,授总戒都督府,生子颜端叔;次子颜庄仲,生子颜梅涧(无传)。颜端叔生子颜道心。颜道心,生二子颜庭秀、颜庭瑞。长子颜庭秀,生三子颜文谷、颜文昌、颜文英。长子颜文谷生二子:颜子璋、颜佑璋。

颜子璋,字珪人,生三子:颜均卿、颜庆宗、颜正宗。颜均卿,生二子:颜乘虬、颜玉虬分居龙台、曲坑、源并等支。次子颜庆宗字绍先,生二子:颜天虬、颜渊虬后裔不详。三子颜正宗,生四子:颜云虬、颜如虬、颜似虬、颜良虬。颜良虬分居上埠、大沙塘、芦溪、宣风等地。

颜文谷次子颜佑璋,字玉衡,生六子:颜奎宗、颜珉宗、颜启宗、颜兴宗、颜复宗、颜保宗。长子颜奎宗为三阁房支祖;次子颜珉宗为长埠支祖;三子颜启宗,生子颜园珠,颜园珠生颜鲁正,后裔传至八世孙颜伏文,由安福徙居萍乡长坑。颜佑璋四子颜兴宗生子颜泷渊,其派衍湖南攸县;第五子颜复宗其后裔不详。第六子颜保宗出为胞叔颜德璋为嗣子。颜保宗生三子,长、次俱不详,三子颜惟珍为赋口初祖。

颜庭秀次子颜文昌,字学愚,生子颜德璋。颜德璋生三子,颜仁杰、颜克惠兄弟二人俱徙湖南攸县南溟桥,三子颜彦圭于明永乐年间由梅洲迁湖南攸县南溟桥,再迁江西萍乡西金沙湾,即浏公庙。

颜庭秀三子颜文英,字子拔,号冲霄,徙居永新东里台上为东里初祖,生子颜鲁璋,其后裔繁衍不详。

颜道心次子颜庭瑞,字云祥,号靄生,庠生,生三子:颜文海、颜文汉、颜文渊(无传)。长子颜文海生二子:颜贵璋、颜惠璋(无传);颜贵璋生二子:颜兰棣、颜兰萼,其后裔子孙不详。次子颜文汉生二子:颜福璋(无传)、颜金璋。颜金璋生四子,长子颜兰崇、次子颜兰秀俱无传;三子颜兰茂由江西梅洲徙居湖南耒阳,后裔四世孙颜均钦由湖南耒阳徙居江

西永新龙溪湖头,为湖头初祖;四子颜兰芳,字子汶,于明朝宣德年间由梅洲徙居瑶坊苍溪,为苍溪初祖。

颜乘虬,字洪章,号梅江,庠生,系颜均卿长子,为梅洲下五大房房祖。

颜玉虬,字国章,号梅轩,庠生,系颜均卿次子,为梅洲进士坊上新屋房祖。 颜云虬,系颜正宗长子,生二子:颜定珺、颜乐生(未详)。颜定珺五世孙颜珊生、颜仕生兄弟於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江西吉州莲花梅洲徙居袁州萍乡插岭关为派祖。 颜似虬,系颜正宗三子,生子颜定璇,为梅都八都中三房。颜良虬系颜正宗四子,生子颜定璞,为梅都八都中三房。

颜仕宏第十六世孙颜珊生,字惟政,号开祥,于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由江西莲花梅洲与弟颜仕生徙居萍乡插岭关腊树下(即关下),开基立业为萍乡初祖。生四子:颜敏(无传)、颜澄(无传),颜忠、颜旭。

颜忠第三世孙颜端义,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携子颜伯让,自萍西插岭关迁居萍乡大西归大图铁冲落业。其后裔部分迁居横溪、萍乡、烟冲、攸县、官坑、册塘、南昌。颜承梁子孙徙居台湾,颜国良子孙徙居美国。

颜忠第五世孙颜学选世居老关,其后裔迁居青山、萍城,颜承荣子孙迁居东乡、抚州等地。 颜忠第八世孙颜麟纪,字懋功,于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由插岭关烟冲迁居萍乡小西门城内,其后裔散居井冲、青林山、花冲、杨家湾、石鼓岭、官坑、大田、硖石、攸县。颜训德徙居台湾台南市;颜承源子孙徙居湖南湘潭、河北秦皇岛。

颜珊生四子颜旭,第八世孙颜君赞(懋赏)世居插岭关,其后裔迁居大田、烟冲、荷塘下、醴陵。颜承东居美国。

颜仕宏二十四世孙颜廷绣(克明)于清初顺治年间由梅洲徙萍乡龙台曲坑立基。二十五世孙颜象镜等(五象公)於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又徙上埠,马蝗塘;颜象传徙居大沙塘为初祖;颜象成徙居葡萄下;颜象事徙居涧口;颜象美徙居山口岩,其子颜璋宝徙居长沙,均为大沙塘初祖。

颜仕宏二十五世孙颜象信,字伏文,号光彩,与幼子颜云德字仕清,于清康熙初年(约公元1670年)由安福经萍乡、白竺,择长坑建基为支祖。

颜象贤,字舜卿,号爵政,与兄颜象忠、颜象入于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由梅洲徙居萍乡源头之桃源,为源头支祖。其后裔颜镜明,迁居萍乡小西门;颜森林迁居湘东黄塘州。 萍乡颜氏后裔已传至复圣九十三代,分居萍乡七十余村,人口近万余人。 三十六、湖南省攸县颜氏

据《湖南攸县上云桥颜氏流源考》载:颜翔一支,系颜真卿五世孙。其后裔六十三代孙颜无心,字同初,系颜万仁长子,历仕元未江西吉安府学教授,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率三子颜如楚、颜如鲁、颜如霖及七个孙子由江西永新迁徙湖南攸县上云桥为始祖。长子颜如楚居上云桥荷花形;次子颜如鲁之子颜时鲁率子颜性高移居船形屋场;三子颜如霖去湖南长沙,入军卫。其后裔子孙散居湖南攸县上云桥等十三个乡镇,及湖南衡东县。1995年攸县五修谱时,其后裔已繁衍至九十一代,人口3100余人。

湖南攸县南溟桥《颜氏五修家谱》记载:颜诩十九世孙颜仁杰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梅洲徙居湖南攸县南溟桥(今黄丰桥)为初祖。其九世孙颜绍池,生七子,颜若愚、颜敬特、颜忍吾、颜次山、颜心逸、颜凤池、颜泰山。颜若愚系颜仁杰十世孙;颜绍池长子其后裔传至十六世孙颜上为,迁徙不详。颜敬特系颜绍池次子,今已传至二十三代。颜忍吾系颜绍池第三子,今已传至十六代。颜次山系颜绍池第四子,现已传至二十三代。颜心逸系颜绍池第五子,现已传至二十四代。颜凤池系颜绍池第六子,现已传至二十五代。颜泰山,系颜绍池第七子,现已传至二十五代。以上为东房。西四房颜荣孔,系颜仁杰十一世孙,生四子,次子颜仲萄现已传至二十三代;四子颜孝生现已传至二十四代。颜荣孔第一子,第三子失考。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