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十版课后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6 11:43: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短时期内(几个月或更短)的情况。而古典的总供给曲线假定产出固定在潜在产出水平上,所以该供给曲线是垂直的,最适合用来描述价格随各种外部因素变化时迅速调整的长期(十年以上)的情况。所以不能简单地说一种理论比另一种理论更贴切,他们各自有不同的适用范围。

2.什么时候货币是中性的? 答:(1)货币中性的定义:货币中性是指货币存量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影响收入与产出,只导致价格水平变化,而真实变量(产量、就业和利润)不变的情况。

(2)货币短期内不是中性的,会导致产出的增加,但从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当劳动者认识到是由于通货膨胀导致工资上升时,工作失去积极性,因而产量就会恢复到正常水平。

第六章 概念题

1.a.什么是滞胀?b. 描述能够引起滞胀的一种情况。你所描述的这种情况能够避免吗?它应该加以避免吗? 答:(1)滞胀指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价格水平上涨和低经济增长率并存的状态。一旦经济处于高通货膨胀预期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上,衰退将实际通货膨胀推到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的水平,但是通货膨胀的绝对水平仍然保持很高,即实际通货膨胀低于预期通货膨胀,但仍大大高于零。也就是说,当经济沿着具有高预期通货膨胀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线运动到其右边时,滞胀就会出现。货币主义者直接批判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政策,认为滞胀是长期实施通货膨胀的必然结果,以赠加有效需求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2)当人们有高的通货膨胀预期时就会产生滞胀。如果经济进入衰退期,实际的通货膨胀率会下降到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之下,然而在失业率仍在增加的情况下,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依然很高。例如,央行过去可能保持货币供给量增长很快,人们就会预期一个高的通货膨胀率。如果发生供给冲击,那么即使在预期的和实际的通货膨胀率都很高的情况下,失业率仍会增加,这样的情况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发生过。

这样的情况可以避免,而且应该加以避免。主管部门应该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旦发生这种状况,应制定能够减小通货膨胀预期的政策,从而使菲利普斯曲线向左回移。

2.解释通货膨胀预期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能力,如何有助于经济自动的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作出调整。

答:通货膨胀预期具有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能力。假设经济发生冲击,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失业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会导致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向左移动。然而一旦人们认识到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要比预期的通货膨胀高,他们会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向上调,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又会向右移动,最终使失业率回到自然失业率上,也就是说经济又回到了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如果相反的供给冲击发生(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同时上升,这将使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动。然而,当人们认识到实际的通货膨胀率要比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时,他们会把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向下调,于是向下倾斜的菲利普斯曲线又会

5

向左移动,并且经济最终调整到长期的自然失业率水平上。

第七章 概念题

1.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是什么?通货膨胀率变动时,这些成本也变动吗? 答:(1)完全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实际上是非常小的,因为此时买卖双方都考虑到了通货膨胀的影响作用,双方签订的所有合同都是在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基础上签订的。但是为了与预期通货膨胀保持一致,商品的价格会上涨,从而会带来菜单成本。另外,由于价格的上涨,人们手中所持有的现金的购买力会下降,为了避免损失,人们往往会把钱存进银行进行生息,以获得利息收入。因而人们去银行的次数就会增多,产生磨皮鞋成本。因此如果通货膨胀是完全预期的,它的成本主要包括菜单成本和皮鞋成本。

(2)通货膨胀时,价格上升,因此改变标签的成本上升,增加了菜单成本;因为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因此收益上升,所以人们要去银行的次数增多,磨皮鞋成本增加。如果是温和的通货膨胀率变化,这些成本会非常小;但如果通货膨胀率是激变的,这些成本会很大。所以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会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动而变动。

2.不完全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是什么?仔细的讨论他们。通货膨胀高于我们的预期时,谁受损失,谁得益? 答:(1)如果通货膨胀是不完全预期的,它所带来的成本就是使收入和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通货膨胀率越高,他的可预见性就越低,也就越难准确预测,这将会使长期决策的不确定性加大,从而增加长期决策的难度。此时一些企业就会延迟已经就绪的投资项目,或者会进行金融投机以保护其资产的购买力不会下降,这就会对产出造成负面影响,而这样通货膨胀成本也不再是可分配的。

(2)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就会通过通货膨胀惊醒财富的再分配,因为,通货膨胀高于预期会改变以名义价值规定的资产真实价值。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价格就会上涨,从而削减以货币价格规定的所有债权或资产的购买力,使资产的已实现真实利率低于其名义利率,甚至可能为负。而从整体经济上看,不完全预期通货膨胀所产生的财富再分配的得失基本上互相抵消了。当政府从通货膨胀中得益,私人领域则可少纳税。当公司从通货膨胀中得益时,公司所有者所得利益以其他人的损失为代价。

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资本家和利润收入接受者从中受益,而使挣取工资者受到损失。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意味着价格上涨快于工资的提高,从而使得资本家的利润扩大,损害挣取工资者的利益。通货膨胀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分配效应涉及纳税义务的真实价值。税收结构指数化的失败意味着通货膨胀高于预期时,就会使公众进入更高的税率等级,从而提高税收支付的真实价值,既减少个人的真实可支配收入。

第九章 概念题

1.为什么将比例所得税与福利制度等机制称作自动稳定器?选择其中一个稳定器仔细解释他如何并为什么会影响产出波动。 答:(1)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指现代财政制度所具有的一种无需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减轻收入和价格波动的自动稳定的内在功能。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的解释,这种功能来自财政制度本身的某些特点:一些财政支出和收入政策具有某些自动调节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稳定,能缓和经济波动,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

比例所得税和福利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

6

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

(2)现以比例所得税为例来讨论财政制度的这种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收入水平上升时,就业人数增多,收入增加,政府税收会自动上升。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更高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这样就相对减少了消费,进而遏制或减小了通货膨胀。相反,收入水平下降时,就业人数减少,收入减少,政府税收自动下降。而且,在实行累进税的情况下,由于纳税人的收入进入了较低的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如果没有类似的比例所得税或福利制度类的稳定器功能的政策,消费就会迅速下降,因此这些政策能够相对的增加消费,减缓经济衰退。由于这些制度可以自动的减少由于总需求变化而产生的产出波动,并且不受政府的干预,故称其为“自动稳定器”。

第十章 概念题

1.以文字解释收入与真实余额需求的利息敏感性,如何以及为什么会影响LM曲线的斜率。 答:假设货币供给量固定。任何收入的增加将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这种增加将会导致利率上升,于是,为使货币市场达到新的均衡所需要的货币量也会减少。但是如果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小,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为使货币市场达到新的均衡就需要利率上升较大幅度,也就是说LM曲线的斜率比较大,即LM曲线变得更加陡峭。

沿LM曲线,任何利率的增加总是伴随着收入的增加。这意味着由于收入增加引起的货币需求增加将会被由于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下降所抵消,从而保持了货币市场的均衡。但是如果实际余额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比较大,则即使利率变化很大,仍可以仅需要收入的很小变化就可以保持货币市场均衡。此时,LM曲线随着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性加强而变得更加陡峭。

PS:结合图形,三个动机,老师到底在说什么,偶不知道。

2.a. 为什么水平的LM曲线意味着,财政政策像在第九章中推导出的财政政策一样,对经济有相同的效应?b. 在什么情况下,LM曲线会是水平的? 答:(1)水平的LM曲线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利率水平下公众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即收入的变化不会影响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但是,一旦利率固定,就相当于我们回到了第九章所提到的最初的模型,I=Io是常数,即财政政策没有挤出效应的发生。

(2)在一定的利率水平下,公众持有货币的意愿无限的时候,LM曲线就会成为水平,这时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变得无限大。通常当利率水平比较低的时候,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非常小,普遍预期利率上升,投机性动机无限大,也就是“流动性陷阱”。如果货币当局实行固定利率的政策,那么任何收入的变化都会伴随着相应的货币供给的变化,这将会使LM曲线不断水平移动,而利率却并不变化,从长期看也会造成LM曲线变成水平。

第十一章 概念题

1. 什么是流动陷阱?如果经济陷入一个陷阱,你建议采用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 答:(1)流动性陷阱的含义

7

流动性陷阱指即使利息率降到零用无法把储蓄动员出来加入到直接投资和消费,即LM曲线是水平时的状况,又称“凯恩斯陷阱”。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2)经济陷入这个陷阱,建议采用财政政策

当利率降低到很低水平时,持有货币的利息损失很小,可是如果将购买债券的话,由于债券价格异常高(利率极低表示债券价格极高),因而只会跌而不会再涨,从而使购买债券的货币资本损失的风险变得很大,这时,人们即使有闲置货币也不肯去购买债券,这就是说,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很大甚至无限大,经济陷入所谓“流动性陷阱”状态,这时的货币需求曲线LM曲线呈水平状。

如果政府增加支出,IS曲线右移,货币需求增加,并不会引起利率上升而发行“挤出效应”,于是财政政策极有效;相反,这时政府如果增加货币供给量,则不可能再使利率进一步下降,因为人们再不肯去用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而宁愿让货币保留在手中,因此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即利率不会下降,既然如此,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并增加投资和国民收入就不可能,因此货币政策无效,因而凯恩斯主义首先强调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作用。 PS:本题请结合图形说明。

2. 什么是挤出,你预期他什么时候发生?面临大量的挤出,哪个更能成功——是财政政策还

是货币政策? 答:(1)挤出效应的含义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下降的作用。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是:a。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b。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能挤占私人支出。货币主义者认为,当政府增加政府支出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时,那么实际上是用政府支出代替私人支出,总需求不变、生产也不会增长。所以,货币主义者认为财政政策不能刺激经济增长。 (2)挤出效应发生的时机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3)针对挤出效应的政策

面临大量的挤出,采取货币政策更能成功。当LM曲线垂直时挤出效应最大,财政政策完全被挤出,不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只能导致利率上升。当人们只有交易需求而没有投机需求

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