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4/4 23:24: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个案社会工作
名词解释
1. 个案社会工作---由专业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对个人或家庭提供心理调整和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
2. 哲学---社会工作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目标确立的理论指导。 3. 知识---是社会工作专业技术的理论模式,是实现目标的具体操作方法。
4. 转介---对本机构不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一连串的专业服务机构,转送到其他服务机构,使案主能够获得适宜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一种工作过程。
5. 结案---社会工作者为终止和案主的专业关系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
6. 接纳---指在双方交流与沟通时,社会工作者持有不作任何判断的态度,即不对案主本人和案主的行为以个人的加之标准作评价和判断。 7. 同感---指社会工作者理解他人对环境的感受,从案主的内心深入体验不安甚至绝望的心情。
8. 情感转移---指案主将早年情绪生活经验里对某一个特定的个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社会工作者身上,把他当做案主早年情绪生活经验中的某一个特定个人一样看待。
9. 个案工作的访视---在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解案主的有关情况,社会工作者到案主的家庭、学校、单位或所在社区拜访有关人员,这种专业的访问称作案工作的访视。
10. 实际干预---指工作者采取各种强烈的措施直接干涉案主生活的行动。
11. 危机调适---对危机状态下的个人、家庭或团队提供一种短期治疗或调适的过程。
12. 泛暴疗法---让案主想象地或真实地大量面对引起他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习惯于这些刺激为止。 13. 自我概念---人在内心深处关于自己的形象,是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14. 拒绝放弃----指即使在案主主动希望工作者放弃努力时,仍然不放弃,仍然对案主改变自己的能力抱有信心。 15. ABC性格理论---人的情绪困扰(C)是由个人的信念系统(B)而非由某些客观存在的事物本身(A)所产生的。 16. 连结---个案管理者扮演案主与所需要资源间的中间人角色,目的是为案主寻找合适的资源。 简 答
1. 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①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施主体;②个案社会工作的对象;③个案社会工作的手段的方法;④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
2. 查默斯创造的“程序指引”救济理论对个案社会工作的贡献:①强调个别化的方法;②强调激励和自助的济贫原则;③强调对案主“自然资源”即家庭成员、亲戚及朋友网络、邻里地区的使用;④强调对工作者的挑选和培训。
3. 社会工作哲学的深厚的思想基础:①新教理论;②人道主义;③实证主义;④乌托邦思想;⑤社会福利观。 4. 中国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及特点:
5. 方法:①习惯于压抑自身的需要,对自身的问题主观上没有迫切需要改善的愿望;②即使认识到自己的需要也不轻易向他人求助;③当危机彻底暴露,将满足需要的途径指向家庭。
6. 特点:①强调家庭系统内成员之间的相互帮助;②体现了专业个案社会工作的某种性质;③政府以行政性手段和组织推行个案社会工作;④个案社会工作的目标大多着重于问题的解决。
7. 初次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案主的特征:①求助性;②情绪低落;③复杂性;④迷茫性。 8. 一般常见的资料收集方法:①会谈;②填写调查表;③观察;④文献收集;⑤环境调查。 9. 目标制定的原则:①与案主共同协商原则;②目标一致原则;③目标可行原则。 10. 主要的记录形式:①叙述记录;②问题取向记录;③摘要记录;④评估记录。
11. 危机调适的基本目标是避免为难的发生具体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减轻案主生理和心理的不适感;②帮助案主恢复到危机前的状态;③协助案主自己了解自己危机的原因;④协助家庭及社区支持案主。
12. 工作者在危机调适模式时的工作步骤分为:①了解主要问题;②迅速作出危险性判断;③稳定案主情绪;④获得案主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