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15:48: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 切感到吃惊,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生:(学生接着读第二自然段。)
师:他们这样做我们也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生:因为他们很高尚、无私,为别人着想,把最美的花让给别人看。
师:你从文中哪里看出他们为别人着想。
生:我从第三自然段的 “每一家都是这样,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到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几句话看出的。
师:德国人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给当时留学的季先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请把你(指课始提到这个问题的同学)刚才提的问题再重复一遍。 生:为什么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师:你先说说对“耐人寻味”的意思是什么? 生:值得人深思。
师: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让人“耐人寻味”呢?
生:他们把花给别人看,这种为别人着想的精神境界耐人寻味。
师:这是他的理解,接着读。
第 11 页 / 总 16页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 生:他们那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高尚的、无私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耐人寻味。
师:能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吗?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作者曾问过女房东,这样养花是为了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再联系下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这就叫会读书。谈得多深刻啊!我们理解了这个问题,明白了每个人要先为别人奉献,在为别人奉献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多,这却实耐人寻味呀!相信大家再来读,会读得更好,更“耐人寻味”了。(出示这段文字课件) 生:齐读句子。
师:现在你明白为什么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生:因为德国人们把美丽奉献给别人,在奉献的同时,他们也能得到别人赋予自己的最美的东西。失去了自己的利益,把最美的总是留给大家。
师:当我们再次读这段话的时候,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
生:我会带着赞美的心情来读。 生:我会带着敬佩之情来读。 生:我会带着欣赏的心情来读。 师:请大家自由的读这句话。
第 12 页 / 总 16页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 生:读
师: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课件出示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在德国我们能看到漂亮的花海,能闻到花绽放的清香,所以让我们感受到他们“人人为我”的境界。奇丽的花,奇特的民族,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所以他说:大家齐读这句话。
生: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师:街道上的这种美是谁让你们享受到的? 生:德国的居民们。
生:德国这个民族让我们享受到的。
师:你们之所以感受这样深刻,是因为众多的德国人无私的境界,深深的打动了我们,他们的这种境界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请大家读。 生读──—二自然段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也才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
第 13 页 / 总 16页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 生读──—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师:我为人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 生再读──—二自然段
师:人人为我,大家共同创建了这样如画的景象。 生再读──—三自然段写景的部分。
师: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这样的奇丽的景色,会长久保持吗? 生:会的
师:那我们再看看,当季先生再次踏上这块土地时,又有了怎样的感受。刚才谁从这里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举手) 师:请你重复一遍。
生:我提的问题是“变化是有的,美丽为什么没有改变,美丽到底指什么?”
师:现在你能解决了吗?
生:我从2自然段“家家户户都在养花”、3自然段“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还有4自然段“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读懂了“美丽”指的是德国那奇丽的花。 生:“美丽”指的是那里的环境很美。
师:你还怎样理解这个美丽,“美丽”还指什么? 生:“美丽”还指德国人的心灵很美。
生:“美丽”还指他们那种无私境界的美,这种奇特的美。 师:谈得好,在美丽的花背后,却隐藏着这么多美丽的
第 14 页 / 总 16页
原创教学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Design 东西,难怪作者说,请大家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刚才谁在这一段里提出有关“梦”的疑问,现在你怎样理解这个问题?
生:这梦表达了作者当时在德国留学时,企盼我们的祖国也能有这样美的境界。
生:这梦寄托着季先生,想让我们中国人,也拥有这种自觉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
生:他想尽早学习德国的优秀民族文化,早日回到自己的祖国,让自己的祖国也这样和谐。
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梦?需要同学们读季先生的作品,了解他的心境。(教师出示作者照片)这就是作者留学德国的城市哥廷根,这个城市因一座大学而成名,那就是著名的哥廷根大学。这所大学已经孕育了32位诺贝尔奖的得主。早在1935年,我们中国也有两位有志青年,带着祖国的期望和自己的宏志,求学于哥廷根大学。其中一位就是我们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当时他才25岁,满怀雄心壮志在哥廷根大学留学十载,1945年才回归祖国。1980年,35年后,当他再次踏上第二故乡,感慨万千。后来写下了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课下,同学们读他的《季羡林先生》、《季羡林文集》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师: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领悟比较突出的表达方法。
第 15 页 / 总 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