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各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全册,含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16: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旋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脚下的石。这些如钢似铁的顽物竟被水凿得窟窟窍窍,如蜂窝杂陈,更有一些地方被旋出一个个光溜溜的大坑,而整个龙槽就是这样被水齐齐地切下去,切出一道深沟。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据《元和郡县图志》中所载,当年壶口的位置还在这下游一千五百米处。你看,日夜不止,这柔和的水硬将铁硬的石寸寸地剁去。

10.作者在枯水期观壶口瀑布的感受如何?又是怎样表现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为什么要在文中着力描摹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的壶口,又说它?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的句子。(3分)

?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纵观全文,文章绝大部分是围绕着水来写的,而选文第三自然段却写脚下的石头,请问这样写是何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2分)

第 29 页 共 61 页

观秦兵马俑

①车驶过秦始皇陵,骊山巍峨,扑人眉宇。一个高高的土丘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石榴树,田地里长满了青青的蔬菜,间或能看到青翠茁壮、逗人喜爱的麦苗。

②西安是一个最容易让人发思古幽情的地方。看到半坡,自然就想到了蒙昧远古的祖先,想到汉族公认的始祖轩辕黄帝。骊山当然让我想到周幽王和骊姬,始皇陵里埋着妇孺皆知的秦始皇,而茂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的陵墓。至于唐代,那遗迹更是到处可见。抬头一看,低头一想,无一不让你想到唐诗辉煌的黄金时代,想到那些显赫的诗人与脍炙人口的诗句。走过灞桥,我怎会不想到当年折柳赠别的名句和真挚不舍的友情呢?一看到终南山,那?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的吟咏之声,就在我耳边响起。一走过渭水,那?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马上把我带到了长安的深秋中,凉意袭人。而?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把春雨中千树万树枝头滴着红雨的杏花带到我眼前,湿意阵阵。大明宫?九天阊

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我仿佛亲眼看到当年世界首都长安的情景,大街上熙熙攘攘,在黄皮肤的人群中夹杂着不少或白或黑、衣着怪异、语言奇特的外国学者、商人、僧侣、外交官……

③总之,在乘车驶向秦俑馆的路上,我眼前幻影迷离,心头忆念零乱,耳旁响着、嘴里吟着美妙的诗句,纵横八百里,上下数千年,浮想联翩,心潮腾涌。我既愉快,又怅惘;既兴奋,又冷静,中间还夹杂一点似乎是骄傲的意味。

④就这样,转眼之间,我们到了秦兵马俑馆。

⑤我们先参观了大厅旁边的一间小厅。中间陈列着一辆铜车、四匹铜马。四匹铜马神采奕奕,仿佛正在努力拉着铜车奔驰。一个铜军官坐在车上,驾着这四匹马。看到这样精致绝伦的艺术国宝,人们都不禁啧啧称叹,我心中那一点骄傲的意味不由得浓烈起来了。

⑥走进大厅,那真是硕大无比,目测至少有几个足球场大。站在栏杆旁边向下面的大坑里望去,那兵俑和马俑都成排成行地站在那里。将军俑、铠甲武士俑、骑马俑等等,好像都聚精会神地站在那里,静候命令,一个个秩序井然,纪律严明,身体笔直,纹丝不动。兵俑中间间杂着一些马俑,也都严肃整齐,伫立待命。我原以为,这些兵俑都是一个模子里塑制出来的,千篇一律。但是仔细一看才发现,他们的面部表情几乎都不相同:有的像是在微笑,有的像是在说话,有的光着下颌,有的留着胡子,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没有发现一个愁眉苦脸的。我简直难以想象当年的艺术家是怎样塑制这些兵马俑的。这不叫它是宇宙间一大奇迹又叫它什么呢?

⑦我的思潮又腾涌起来,眼前幻象浮动,心头波浪翻滚。我仿佛看到前排坑道里的兵俑和马俑一齐跳动起来。兵俑跑在前面,马俑紧紧地跟在后面,有的兵俑骑上马俑,他们都在将军俑的率领下,奋勇前进。后排坑道里那些还没被完全挖出来的兵俑和马俑,有的只露出了头,有的露出了半身,有的直着身子,有的歪着身子,也都在那里活动起来。那高低不平的地面此时在我眼中忽然变成了海浪,汹涌澎湃。兵俑和马俑正从海浪中挣扎出来,奋勇地向前奔去。他们一飞出大厅,看到河山大地花团锦簇,人们意气风发,都大为惊诧与兴奋。他们边说边飞,浩浩荡荡,飞向骊山,飞向天空。

⑧这八百里秦川可真是一块宝地啊!几千年来,我们多少代人在这里胼手胝足,辛勤耕耘,才收拾出如今这样的锦绣河山。现在在秦俑馆内,外国朋友,男女老幼,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说着稀奇古怪的语言,其数目远超过国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我,那油然而生的骄傲感与幸福感,现在更加浓烈起来了。

⑨我依依不舍地离开秦俑馆。此时天色渐晚,骊山山顶隐入薄薄的暮霭中,周围一片宁静。那浩浩荡荡的兵马俑队伍大概已经飞越了骊山,伴随我的心飞掠那八百里秦川。

(摘自《季羡林散文选》,有删改) 【注】①冕旒(miǎn liú):这里代指古代帝王。②胼手胝足:手脚上因劳作而结满了老

第 30 页 共 61 页

茧。

14.通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3分) 游踪 所见(所想) (2) 规模宏大,形态各异,飞奔向前 所感 似乎有一点骄傲的意味 骄傲的意味浓烈起来了 (3) (1) 丰富的历史遗迹,灿烂的诗歌文化 秦兵马俑馆小厅 秦兵马俑馆大厅 15.简要分析第④段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标题为《观秦兵马俑》,但作者为何一开始详写了车行途中的所见所感,而并没有直接写?观秦兵马俑??请结合文章主旨做简要阐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为全文定下了充满活力、兴奋昂扬的情感基调。

B.第②段末尾的省略号隐含的意思是:在西安,引发思古幽情的历史遗迹与脍炙人口的诗歌还有很多。

C.第⑥段末尾画线句强调的意思是?不知道到底要怎么称呼、评价那些兵马俑才恰当?。

D.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与第②段画线诗句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三)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不识自家

①②③④

曩有愚者,常于户外县履为志。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

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县:通?悬?,悬挂。②履:鞋。③志:标志。④暮:傍晚。⑤悟:明白,恍然大悟。

18.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一日出户,及午(到) B.至薄暮(迫近) ..

C.是汝家(判断词) D.乃悟(才) ..

1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2分) A.愚者审视之 B.然则天下之事(《河中石兽》) ..C.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 D.妻见之 ..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者审视之,乃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愚者?之所以?徘徊不进?是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

第 31 页 共 61 页

答)(2分)

22.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卜算子·咏梅》,回答问题。(5分)

卜算子·咏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3.?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习作展示(50分)

25.请以《难忘____________之旅》为题,写一篇游记。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严禁抄袭,写出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

答案

第五单元检测卷

1.A(B.yú—yū;C.tā—tà;D.lì—yì) 2.D(A.曼—蔓;B.聘—骋;C.腑—俯) 3.D

4.D(A.前后矛盾,删去?左右?;B.否定不当,去掉?不?;C.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将?一倍多?改为?一半?)

5.B 6.C 7.(1)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2)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3)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保尔)

9.(1)天空中挂着一弯残月,在田岸旁两棵杨柳静静伫立,柳条随风飘荡,两个农人,戴着草帽,在田间劳作。在图画的右上角,是?杨柳岸晓风残月?的题名和作者丰子恺的署名。(2)以?杨柳岸晓风残月?为题,但作者不画古装而画现代装,通过描绘残月夜,杨柳岸农民的田间劳作,体现了农民的辛劳,表现了丰子恺对普通民众的关心。

10.感受:雄伟、壮阔,既壮美又优美,刚柔并济。表现:上游的水势;龙槽的水势;河水的力量。

11.作者写黄河并不仅仅将它作为黄河来写,更是赋予它情感,将它当作人来写。 12.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黄河坚忍刚强、一往无前的气势。

第 32 页 共 61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