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帮扶策略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4 21:28: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话题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如何教育习惯不良的学生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乌申斯基

一、问题呈现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中,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所有在场的人对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事实上,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幼儿园老师教给他们的良好习惯。

二、现象透视

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1

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行为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终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学生不良习惯是怎样形成的呢?

(一)不利于成长的家庭环境——学生不良习惯的发源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不良习惯表现在孩子身上,根源却往往在家长身上。家长未能抓住教育的最有利时机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有的父母自身行为不良,为孩子起了坏榜样;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家庭结构缺损,或家庭成员经常闹矛盾,孩子长期生活在不和谐的环境中;有的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娇生惯。

(二)存在缺陷的学校教育——学生不良习惯的生长区 一是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缺陷,使教师对矫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缺乏动力;二是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三是教师教育方式不当,教法陈旧,不关心、尊重学生,甚至体罚学生,过分的惩戒或放任强化了学生的不良习惯。

(三)不尽如人意的社会影响——学生不良习惯的助推器 一是市场经济诱发了学生价值去向的功利化;二是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三是网吧、游戏厅等

三、解决方略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习惯养成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一) 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1. 指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一, 家长要做好良好的师范,为孩子树立模仿的榜样。 第二, 家长要督促孩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第三, 家长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 积极预习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第一,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如语文预习,初步认识课文的基本内容、文章的脉络、主题思想等。

第二,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第三,找出重点、难点问题。可与家人请教,也可把它记下来,上课时请教老师,并把其作为听课的重点。

第四,合理安排预习时间。根据预习时间与听课时间间隔的远近,预习可分为三类:近期预习(上新课前的预习)、中期预习(上新单元前的预习)、远期预习(新学期开学前的预习)。 (2)认真听讲的习惯

第一,做好准备,抓住特点。听课之前要在心理(认同科任老师,喜欢这门课程)、知识(带着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来听)、物质(学习的

3 <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