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4 3:36: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钢筋: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表面清洁无锈和油污。并按要求进行取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格构柱:格构柱角钢强度为Q345,缀板强度为Q235。 二、技术准备
1、根据地质报告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2、按立柱、立柱桩平面图,设置桩位轴线、定位点;测定高程水准点。放线工序完成后,办理验收手续。
3、钻孔桩操作前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操作前对机械和设备进行安全可靠的检查和试验,确保施工安全。 三、施工条件
施工场地较小,其中两个主体施工单位在施工试桩及工程桩,场内大型施工机械较多,存在较多交叉施工影响。立柱桩桩机的展开施工,按项目部整体规划及设计要求,先施工第一道支撑范围内的立柱桩,后施工第二道撑及栈桥范围内的立柱桩的顺序,因此立柱桩分段施工时,其区域内与工程桩重合部位的立柱桩,需要与主体单位相互配合施工。 四、施工作业区划分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为保证工程有序施工,将立柱桩划分为3个分区,先施工1区(第一道支撑范围),后施工2区(西侧第二道支撑范围),最后施工3区(东侧第二道支撑范围),施工分区及施工顺序详见图3.1。
二期施工区域一期施工区域三期施工区域 图3.1 施工分区及施工顺序 5
第三章 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一、施工工艺
格构柱主要包括钢立柱和立柱桩两部分,上部钢立柱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艺如下:
钻架定位→钻孔→第一次清孔→测孔深→安放钢筋笼→固定安放格构柱→下导管→第二次清孔→测孔深(合格后)→格构柱中心线较正→灌注砼→钻机移位 (一)立柱桩施工 1、测量控制方法
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导线控制点,使用全站仪测定桩位,根据地质情况直接定点或打入木桩定点,并以“十字交叉法”引到四周作好护桩点。
2、护筒埋设
据桩位标志,开挖护筒孔,护筒直径比设计孔径大20cm,护筒高度不小于1.8m。放入护筒后,护筒孔坑内再次精放桩位点,吊线锤校验垂直度,校正护筒位置和垂直度并固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性土夯填实,确保护筒位置的持久准确及稳定。
护筒应使用钢护筒,能承受地面附加荷载产生的侧压力,根据工程地质,护筒直径比设计孔径大20cm,埋设深度应不小于1.5m,护筒宜高于地面30cm,防止地表水流入;放入护筒后,护筒孔坑内再次精放桩位点,吊线锤校验垂直度,校正护筒位置和垂直度并固定,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性土夯填实,确保护筒位置的持久准确及稳定,护筒中心位置偏差不得大于30mm。 3、钻进成孔
成孔开始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施工过程应做好施工原始记录。钻机定位时要求钻机安装稳固、周正、水平、安全可靠,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保证钻塔滑轮槽缘、锤头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在同一铅垂线上,并且锤头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不大于20mm,确保钻孔的垂直度与桩位
6
标高控制标记240100d100240 挖孔桩轴线、标高示意图偏差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
护壁泥浆:根据本工程地质特点,注入口泥浆比重指标定为≤1.15,排放口泥浆比重指标为1.20~1.30,泥浆采用自然土造浆。
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如表土为软弱土层,可加粘土块夹小片石反复冲击造壁,孔内泥浆面应保持稳定。在各种不同的土层岩层中钻进时,其冲程按其参数进行。
每钻进深度4~5m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 本工程桩基持力层中风化,当孔深已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立即由质检员通知现场监理及勘察单位代表到场验孔并量测孔深,孔深偏差保证在±10cm以内。沉渣厚度以第二次清孔后测定量为准,需不大于5cm。 4、清孔
清孔的目的是调换孔内泥浆,消除钻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