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讲章:面对新的一年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8 10:28: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年讲章:面对新的一年

经文:腓3∶13-14;弗5∶16;约一4∶7-12;提后4∶2 引言:弟兄姊妹,春节愉快!主内平安!

今天是2015年(农历年)正月初四,是农历年的第一个主日敬拜日,我们都很高兴聚集在神的殿中,我们心尊主为大,在农历新年的第一个主日来到主的圣殿亲近神、敬拜神、侍奉神、仰望神、祈求神的恩典和祝福,感谢神的恩典,把我们带进了新的一年,过去的一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回顾在过去的一年,我们有过欢笑,或许也有过挫折;我们蒙了神的恩典,自知也有很多亏欠;我们有过收获,或许也有过损失;但不管怎样,我们在基督里有了明显的长进,属灵的生命也一年新似一年。记得去年正月初三,我在这这里跟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全新的道路》共讲了三点:如今2015年刚刚迈起它矫健的步伐,身为基督徒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新的一年呢?因此我们分享的主题就是-—《面对新的一年》2015年是什么样的一年呢?我从QQ群里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分享给大家《新年宣告》2015年是翻转的一年,2015年是震动的一年,2015年是复兴的一年,2015年是释放的一年,2015年是得胜的一年,2015年是医治的一年,2015年是改变的一年,2015年是强健的一年,2015年是复苏的一年,2015是蒙悦纳的一年,2015年是喜乐的一年,2015年是平安的一年,2015年是警醒的一年,2015年是更新的一年,2015年是恩宠的一年,2015年是圆梦的一年!多么美好好的愿望!

一、面对新的一年,要有目标

《腓立比书》3章13至14节说:“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 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齐读一遍)《腓立比书》是保罗在监狱里写的,他的身 体虽然被囚禁,但监牢囚禁不住他的心志。他并没有因为在监狱里而灰心丧气,相反他还勉励腓立比教会的信徒要喜乐。他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告诉他们,让他们以此 为榜样。正如他说:“所以我们中间凡是完全人,总要存这样的心;若在什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们。”(腓3∶15) 保罗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的奖赏”。保罗所说的“标竿”就是基督,也可以说是耶稣基督托付给他的使命。为了直奔标竿,保罗说有一件事是不得不做的,那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保罗说要忘记背后,他要忘记什么呢?保罗自己曾见证说:我以前是亵渎神的、侮慢

1

人的,是我在不信不明白的时候做的;他也曾说过自己以前是凭着外貌认人,也凭着外貌认过基督。保罗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想跟大家一起回顾保罗的蒙恩的过程。保罗有很好的出身,他在犹太著名律法师迦玛列门下受教,他有丰富的学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他还拥有罗马国籍,在那个年代拥有罗马国籍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在他信主之前,他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少年人,到处找大祭司要文书,好捉拿基督徒。因为当基督耶稣被钉十字架后,耶稣的门徒都四散了,那些跟随耶稣的人也四散了,因躲避迫害就离开了耶路撒冷,到周边的地方去住;有的人跑到了大马士革。保罗非常“热心”,他不但捉拿耶路撒冷的基督徒,甚至到大祭司那里拿了文书,要到几百里以外的地方去捉拿基督徒。但神要使用他,因为神看好的恰恰就是他这种热心、他的矢志不渝和他的决不放弃。神就是要用这样的人,因为他们有热心、有激情、有动力。保罗信主这段奇妙的蒙召经历记载在使徒行传第9章1/18节,但他在大马色的路上被主光照之后,他就不顾性命地为主四处奔波、传扬福音,建立了许多教会。保罗有三次旅行布道。这三次布道不是在他的四邻,而是走出去。【先是在大马士革的各会堂里传扬耶稣,之后又从耶路撒冷到了小亚细亚的南部。小亚细亚离耶路撒冷大约有三四百公里的路程,这是保罗走到的最近的地方,也是他第一次外出布道。第二次布道时,保罗走遍了整个亚细亚,就是今天的土耳其,还有欧洲的一小部分。第三次布道,他又从亚细亚再到欧洲,最后到了罗马甚至更远的地方,传扬基督的信息】。并且写了很多书信。从罗马书到腓利门书,共十三封书信。保罗是圣经中所写书卷最多的作者。这些书卷为我们今天传扬耶稣基督的福音以及神学奠定了基础。保罗不仅经历了恩典式的蒙召,也能走出去传福音,同时又写出大量的书信,为我们今天的信仰奠定了基础。他将基督福音的信息慢

2

慢地一点点掰开了,叫我们能够熟悉,叫我们能够明白,叫我们能够记住。为什么保罗有这么大的能力呢?这是因为保罗有一个成功人生的诀窍。保罗成功的诀窍是什么呢?他的第一个秘诀,“就是忘记背后”(腓3:13),保罗所忘记的是我曾经有过一个失败的人生——迫害基督徒,他蒙恩以前、曾经逼迫教会的各种罪疚,若不忘记就常受良心控告,以致不能被主使用;保罗所忘记的是以前的成功与荣耀,他曾经有过非常骄傲的人生——是犹太人中的人上人。他不以此自夸免得骄傲,影响他对基督的追求 ,他把这一切都放弃了,都丢掉了,都不要了。“我不仅忘记背后的,努力面前的,我还要向着前面的标竿——一个目标直跑,就是基督耶稣为我设立的,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给我的奖赏,而不是地上的。” “我忘记背后的,我努力面前的,我定睛向前看,我矢志不渝,决不动摇。”这也是为什么保罗会有一个恩典式的蒙召经历,因为神晓得保罗是一个“一旦蒙召就矢志不渝的人”,是一个“订立了目标决不改变的人”,这就是为什么保罗能够三次从耶路撒冷到小亚细亚,又从小亚细亚到欧洲布道的原因,这也是保罗能够将基督的话语逐渐理解、也叫众人明白、奠定了我们今天信仰基础的原因。愿意很简单: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我们应该忘记什么?应该忘记过去的失败,否则我们每当想起这些事,就会灰心,畏惧不前;也应当忘记过去的成功,否则会留恋过去的辉煌而停止不前,以为过去能成功将来也必能成功,岂不知过去的成功并不能保证将来能成功,除非付出努力。保罗说不单单要忘记背后,而且要努力面前。。保罗除了表现在“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外,他还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向着标竿直跑”。这个标竿就是基督耶稣。但他在每个阶段也有着不同的标竿。罗马书15章20节说:“我立了志向,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

3

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他的标竿非常明确,这个地方已经有人在传福音了,那么他就到别的地方去传,免得有“偷羊之嫌”,这是其一。其二,咱们叫“挑肥拣瘦”,净拣好的,拣容易的,拣方便的。保罗不是这样,“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他要去开拓、进取,使神的名得荣耀,这是保罗所追求的。在罗马书15章21节那里,保罗又接着说:“未曾闻知他信息的,将要看见;未曾听过的,将要明白。”人家已经听过了,明白了,你还跑到人跟前去,你是要坚固人家的信心吗?也许你的信心比人家还软弱呢!你要把人家往哪里带呢?保罗的人生在那个阶段非常明确:“不在基督的名被称过的地方传福音,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

弟兄姊妹,面对新的一年,你的目标是什么呢?很多人的生活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像一句俗语所说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还有一些人只会过“拷贝”复制的生活。作一些计划、定一些目标,对他们来说多累多麻烦,过去怎样过的,现在照样那样过,2015年的生活复制2014年的生活。有一则故事: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在年轻时从本宁顿学院毕业后,想在电讯业找一份工作,她的父亲就介绍她去拜访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的董事长萨尔洛夫将军。萨尔洛夫将军非常热情地接待了她,随后问道:“你想在这里干哪份工作呢?”“随便。”她答道。我们这里没有叫“随便”的工作,将军非常严肃地说道:“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是的,说得没错,成功的道路是由目标铺成的。面对新的一年,是一个新的起点,盼望弟兄姊妹都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事奉定一个目标,并努力付诸行动,相信定会有丰富的收获。 二、面对新的一年,要爱惜光阴

4

这个世界上对每个人最公平的莫过于光阴了,每人每天都有86400秒,它从不多给谁,也从不少给谁。但是各人对光阴的应用和产生的效果,却有着天壤之别。《以弗所书》5章16节告诉我们要爱惜光阴,因为现今的世代邪恶。意即,现今是邪恶的世代,许多邪恶的事会吸引我们,叫我们浪费时间去犯罪。比如,有人迷恋网吧、游戏、聊天、虚拟爱情??弄得神魂颠倒,事业荒废。有人误入歧途。好吃懒做,闲话三千,四处游荡,搬弄是非,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也有 人曾说:“麻将是个好东西,能忘记一切烦恼。输赢只是增添一点气氛。”他曾经认真统计过:“四个人十年下来,基本上不输不赢。”(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其实他们个个输得很惨, 输掉的是比金钱更宝贵的光阴!所以要爱惜光阴,就不要把光阴浪费在罪恶里,也不要把光阴磨损在闲谈或娱乐上;娱乐如果能增加人的健康,才是有意义的娱乐。那些迷恋网吧、游戏、聊天、打麻将、好吃懒做??却没有时间读经、祷告、灵修、亲近上帝,又怎能不是虚度了光阴,生活在罪恶里?古人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保罗曾教导信徒在服侍主的事情上要殷勤,他说:“殷勤不可懒惰。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侍主。”(罗12∶11)。美国作家富兰克林曾说:“若是你喜爱生命,就不要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生命的原料。”约翰卫斯理(英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牧师、基督教神学家)说:“不可荒废时间,也不要让时间轻易过去。”

我们要怎样爱惜光阴呢?就是不要浪费光阴,就是要善用光阴。我们没有时间去做所有的事,但要用时间去做重要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因为我们的时间、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选择那些重要的事去做,这就是善用光阴。有人问一位很成功的大学校长:“做好大学校长的条件是什么?”他说:“要

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