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十年中考试题汇编含2019年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6:33: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

【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13.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

(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

【链接材料二】

嗣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

(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注:①[太宗]李世民,唐代皇帝。 ②[征]魏征,唐初政治家。③[雅]平日,向来。④[劳]慰劳。⑤[嗣]随后,接下来。⑥[二圣]指被金兵俘虏北去的宋徵宗和宋钦宗。⑦[虞]优處,忧患。⑧[奠枕]安枕。⑨[余]指岳飞。

【答案】(三)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11—13题(共8分) 11.C 12.乙

13.诸葛亮在为后主刘禅上书《出师表》中写道为报先帝遗愿,已经平定南方并即将北伐,以便早日铲除奸凶,恢复汉朝基业。此外,他还用恳切的言语劝勉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论述至情至理,体现 出了他心系国家命运,为国事鞠躬尽瘁、直言进谏、耿直不讳

的精神。

在《旧唐书·魏征传》中提到魏征耿直不阿、治国有方,为君主上书的谏言多达200余则,可见他对国事的用心负责。

岳飞则是表达了消灭蛮夷、平定动乱局势以安君主的一片忠心,由此可见他始终是把为国尽忠放在第一要位的。

【参考译文】

唐太宗刚开始继承王位,励精图治,改革治国之道。多次引进魏征进入卧室内。因为在乎得失而访问他,魏征向来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格又耿直,没有什么可以让他屈服,折挠的。唐太宗和他谈论。没有一次不是高兴地采纳建议的。魏征也因此为能遇到像知己一样的主人而高兴。尽力地出谋划策,知道的没有不说的。唐太宗曾慰劳他的辛苦,说:“爱卿的奏折,前后有二百多条,如果不是爱卿为国家的赤诚之心,如何能做到呢?”一年后,提拔他为尚书左丞。

【参考译文】

接着应该激励士兵,等功赏的期限到了之后就继续战斗,向北越过沙漠,杀入胡虏的宫廷,把夷人全部消灭,迎接两位皇帝(指宋钦宗和宋徽宗)回京,取回以前被侵占的土地,使朝廷没有了忧虑,使君主能够安稳地睡觉(指局势稳定),这就是我的愿望了。

(2018·兰州市)阅读《出师表》选段,完成10—12题。(10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0.解释下列加点调语的意思。(3分)

⑴夙夜忧叹( ) ⑵斟酌损益( ) ⑶咨诹善道( ) ...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徒以有先生也 ..

B.还于旧都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 C.以彰其咎 望其旗摩 .. D.以伤先帝之明 欲报之于陛下也 ..

12.选文中,诸葛亮为说明出师的理由,多次提到“先帝”,其用意是什么?(4分)

【答案】10.⑴早 ⑵除去⑶询问,咨询。 11.C(A项,用/因为;B项,到/从;D项,的

12.①勉励刘禅\光先帝之遗德\,\深追先帝遗诏\,以完成先帝未竟大业,做个好皇帝; ②表明自己的忠心,报答刘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 。

(2018·邵阳市)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

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①广才:增长才干。②淫慢:放纵懈怠。③险躁:轻薄浮躁。④意:意志。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后值倾覆:( ) .⑶静以修身:( )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⑵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2分) ⑴咨臣以当世之事

⑵险躁则不能治性

12.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⑵遂许先帝以驱驰:( ) ..⑷悲守穷庐:( ) ..

C.甲文内容丰富,情深辞切,追述先帝的知遇之恩,启发后主励精图治;乙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 教育儿子修身养性,淡泊明志。

13.乙文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有着强烈的画面感,请根据自己的理解,简要赏析“驰”和“去”两个字的表达效果。(2分)

14.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几乎是神的化身。你了解的诸葛亮还具有哪些可贵品质?他的这些品质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任写两点谈启示)(2分)

【答案】9.⑴遇到,正好碰到⑵比喻奔走效力⑶用来⑷穷困之人居住的房屋(每小题1分)

10.⑴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急患难之间(我)受到委任。(译对“受任”“于”两个核心词给1分;译对“奉命”“危难”两个核心词给1分)

⑵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坚定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译对“非学”、“广才”给1分;译对“非志”、“成学”给1分)

11.⑴咨臣/以当世之事 ⑵险躁/则不能治性 (每小题1分) 12.C

13.“驰”与“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光流逝速度之快,一去不复返的状态,告诫儿子珍惜光阴,坚定意志。(能写出“驰”与“去”所形容的状态及表达效果,意思接近即可)

14.忠心耿耿,知恩图报,心系家园,以天下为己任,教子修身明志,重视德行等。 现实意义:现代社会有些孩子不知感恩,诸葛亮知恩图报的品质是一种美德,令人敬佩。诸葛亮爱家爱子、重视孩子德行的情怀令人感动,等。(写两点品质给1分,同时谈出启示给满分)

(2018·湘西市)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16题(共14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D.甲文可以看出作者心忧汉室,劝后主广开言路,纳谏治国;乙文体现作者情操高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