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7/21 16:30: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题和填空题两个大类,选择题出现更多。运动描述的考题一般有一道题,主要考查运动的相对性,物体静止和运动的描述等知识点;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分-1.5分之间。运动的描述知识点有:机械运动、参照物,此类考题出现频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典例四:(2019·河北)卫星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它从图中所示位置向近地点运行时势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站在地面上的人观察到同步卫星静止不动,选取的参照物是 。
【答案】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
【解析】本题以卫星为背景,考查了电磁波的应用、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及参照物的选择等,属于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2)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和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解答】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卫星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时,相对高度减小,所以势能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动能增大。
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通信卫星与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
故答案为:电磁波;减小;地球(地面)。 5.速度、平均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也是第一章机械运动的主要内容,同样也是本章的重要知识点。在涉及到机械运动的中考题中,有关速度、平均速度的考题出现得更多,所以理解、应用速度概念显得尤为重要。
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应用和有关计算,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有时也以简单计算题形式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2分之间。
运动的快慢主要知识点有:速度、平均速度和运动图像。
(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要熟悉速度公式,各物理量的所表示的含义、单位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了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平均速度一定要和物体运动的路程或时间相对应,计算平均速度也必须指明是哪段路程或哪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运动图像:运动图像有路程图像和速度图像两类,分别表示的是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运动图像在中考题中出现的概率很大,也是考查考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运动规律以及运动类型的最直观、最便捷的方式。所以,学会读懂运动图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复习中切不可忽视。
中考题型分析:运动的快慢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选择题出现更多,分值在2分~3分之间。选择题考查学生对运动快慢(速度)的理解,有的需要进行计算;填空题以计算为主。在解答此类考题时,一定要注意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并要注意速度单位的统一。
典例五:(2019·泸州)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到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C。
【解析】①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的位置关系;②时间一定时,不同物体运动速度与路程成正比;③由图象可以得到甲乙在t1到t2时间内的路程关系;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任何时间运动快慢都是相同的。此题考查了s-t图象的分析,根据图象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是解答此类问题的第一步。
解:由图象知,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在0到t1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