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政策概论2015年.12月答案解析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1:05: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1

题目:

1.联系实际的例子。 2.个人的讨论提纲。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员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给每一位学员评分。要求能

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

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提案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们对保障城市生活无着

《关于进一步

我国2003年8月1

日起实施了《城市生活无着落的

乞讨人员权益的同时

(1(2(3(4

(5

2003年8月1日起施行。1982年5月12日的

1234

治安、交通、市容环境卫生带来较大压力等是建议进一步完善救助管理制度的重要原因。

讨人员的盲目 流动;

安、城管、民政

明确方案对应的阶段。2003年8月1日起《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后

方案所需的各

公共政策概论作业2

六章之后。

一210

1. 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2. 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

A. 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C)是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4.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5.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A)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二 210

1. 麦克唐奈何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ABCD)。 A. 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2. 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ABCD)。 A.慈善不足 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活动的业余性 3. 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BCD)。 A. 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4. 公共政策问题的构建的步骤包括(ABCD)。

A. 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5.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三 名词解释

520

1公共政策工具:指的是在特定的政策环境下,政策主体选择的、用以影响政策客体、实

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2.公共企业:指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即出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

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建立和经营的企业。

3.正式议程:又称为政府议程,是指那些引起了政府官员的深切关注并在政府议程过程中

被提起的政策问题。正式议程包括界定问题议程、规划议程、议价议程和循环议程。

4.政策活动家:是指在政策问题进入议程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倡导者,他们愿意利

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名望、财力等,提出政策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负责促成重要人物关注该问题,并负责使公共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相结合。

四 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政策工具的特征。

答:政策工具的特征:(1)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它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它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市场。 (2)强制工具也称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作用于目标个人或公司。 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包括管制、公共事业、直接提供。 (3)混合性工具。兼具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型工具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包括信息与劝解、补贴、产权拍卖、征税与用户收费。

2.比较自愿性工具、混合型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三类公共政策工具的异同。

答:共同点是:三者都是实际政策目标的手段。不同点是:自愿性工具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的特点,是首选的政策工具;强制性工具是高度强制的工具,在宪法和法律允许范围内剥夺既定目标或群体的全部或部分自由决定权;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主性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兼备两种工具的优点。

3.公共政策问题道德基本内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