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9:49:1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6.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文意理解(正确的打“√”,有误的打“×”) ◆内容理解
1. 第①段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这也是怀才不遇之人经常用
以抒怀之句。 ( ) 2.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了千里马的可悲命运,从反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本文也揭
示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 ) 3. 作者借千里马表达“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并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
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 ◆写作特色
4. 本文虽短,但结构精巧。先从正面提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千里马常
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 )
5. 本文托物寓意,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
6. 这篇短文仅一百余字,多次提到“千里马”,却不显得啰唆。如“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之
千里者”,表述委婉,虽不直呼其名,却意在其中。 ( ) 金题演练
- 5 -
一、文言文阅读。(10分)
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主人日再食 ..B. 才美不外见 曹刿请见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有高猿长啸 ..D. 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 ..
2. 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A. 而伯乐不常有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行者休于树 ..C. 一食或尽粟有石 或异二者之为 ..D. 其真无马邪 谓其妻曰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马说》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作千里马,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明主难寻贤才。
B. 第①段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表现了有才之人得到的不公正待遇。
C.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这些句子中的“其”“之”等代词,都代指千里马,表意简洁含蓄。
D. 全文寄托了作者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针砭和控诉。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不以千里称也。
- 6 -
虚词样板文
其:①代词;②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③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用法1: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指自己的
1.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2.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
民(《岳阳楼记》) (二)第三人称代词,它(的),它们(的);他(的),他们(的) 1.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 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3. 飞漱其.
间(《三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5.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6.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7. 望其.旗靡(《曹刿论战》) 8. 醉能同其.
乐(《醉翁亭记》) 9.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
间(《送东阳马生序》) 10. 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桃花源记》) 12. 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 13.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14.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15. 其.乡人曰(《曹刿论战》) (三)指示代词,这、那
- 7 -
1. 仁在其.中矣(《论语》) 2. 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3. 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四)指“既克”这件事 公问其.
故(《曹刿论战》) 用法2:副词,表示推测,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1.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2.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用法3: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其.
真无马邪(《马说》)-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