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习题及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6:47: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 优点 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能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的比较可靠的社会现象;获取的

资料及时生动。

缺点 受观察者自身的限制;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四)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通过有关文献收集资料的社会调查方法。 优点 文献法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广泛了解社会情况;可以避免调查者对调对 象的影响;比直接调查法更方便、更自由;文献法效率高、费用低。 缺点 文献法缺乏生动性和具体性;文献资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文献调查所得的资

料落后于现实。 二、计算与分析(20分)

平均工资 X=(350*10+650*58+1000*59+1350*54+1750*21+2250*28)/210 =1237.38(元) 众数 M=(800+1200)/2=1000(元) 离散系数 CV=S/X=43% 三、案例分析(40分)

1、 答:该调查报告准确描述了图书消费的现状,使有关部门和大众消费者认识到我国现在

的图书市场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图书管理部门制订合理的图书管理政策,规范图书市场,有利于图书出版商根据市场现状作出正确的决策;引导消费者形成正确的图书消费观。 2、 答;第一组是状态变量,第二、五、六组为意向变量,第三、四组为行为变量。

习题十

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其中,_______________最

基本要素。

2. 全面性、准确性、普遍性是--_______________调查的特点。 3. 一个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量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__。

4. 反映事物属性或特征的名称称为_____________,借助于它可以将资料

分组。

5. 统计分析就是对调查资料的_____________特征进行描述。

6. 一组数据中取不同值的个案的次数分布情况称为________________。 7. 用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一般水平的统计量称为

____________统计量。

8. 从个别经过分析、比较上升到一般的逻辑思维方法称为____________。 9. 把整体分解为部分并逐个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10. 调查报告的写作必须考虑:____________、文体特点和语言使用。

二、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4分)

1. 社会调查的主体与客体 2. 总体与样本 3. 调查报告 4. 社会调查

三、计算题(20分)

下表是对某年级150名学生的年龄的调查结果。

年 龄 (岁) 17 18 19 20 21 22

(1)求该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X; (2)求调查结果的众数M; (3)求异众比率VR。

四、简述题(共24分,每题12分)

1. 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有哪些基本方法?

2. 简述问卷法、访谈法在搜集资料过程中的特点。 五、论述题(30分)

结合实例,阐述社会调查工作一般经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人 数 (f) 5 25 50 40 25 5 参考答案:

一、填空(共10分,每空1分)

1. 人 2. 普遍 3. 样本容量 4. 标志 5. 数量 6. 频数分布 7. 集中趋势 8. 归纳 9. 分析 10. 读者对象

二、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4分)

1.社会调查主体是指社会调查行为的发动者和执行者。它是社会调查行为的主导部分和实际运行作者。

社会调查客体通常称为社会调查对象,是指社会调查主体在调查过程中获取信息的对象和认识、研究的对象。 2.在抽烟调查中,一般把全部调查对象称为总体。抽样调查时被抽取出来进行调查的一部分单位称为样本。

3.调查报告是系统地反映调查研究的目的、经过和结果的一种书面总结。它是运用一定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某一事物、事件、问题、经验、社会的或自然的基本情况,在有目的地调查研究基本上,以客观的材料和情况为根据,撰写出来的具有明确的结论、看法和意见的书面总结,是调查研究者劳动的物化和结晶,是调查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 4.社会调查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调查对象(社会事实、现象及其规律)的信息资料,并作出描述,解释和对策等社会认识活动。 三、计算题(20分)

(1) X=(17*5+18*25+19*50+20*40+21*25+22*5)/150=19.47(岁) (2) M=19

(3) VR=(150-50)/150=66.7%

四、简述题(共24分)

1.答: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理统计两方面。 (一)描述统计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最简单的概括形式反映出大量数据资料所容纳的基本信息。它的基本方法包括集中趋势分析、离散趋势分析、交互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集中趋势分析指的是一个典型值或代表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或向这个典型值集中的情况。常见的集中趋势统计量有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离散趋势分析指的是用一个特定的数值来反映一组数据相互之间的离散程度。常见的离散趋势统计量有全距、标准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等。

相关分析目的在于了解两个度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即用相关系数r来描述X和Y两个变量之间的共变特征。回归分析则是对有相关关系的现象,根据其关系的形态找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即建立回归方程,来近似地表达变量间的平均变化关系,以便依据回归方程对未知的情况进行估计和预测。

(二)推论统计的主要目的是要用从样本调查中所得的数据资料来推断总体的情况。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区间估计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的可信度下,用样本统计值的某个范围来框住总体的参数值。

假设检验就是先对总体的某一参数作出假设,然后用样本的统计量去进行验证,以决定假设是否为总体所接受。 2.答:(一)问卷法则是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征询意见的资料收集方法。

优点 问卷法省时、省钱、省力;所得到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问卷法可以避免主观

偏见,减少误差;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缺点 问卷法要求回答者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

(二)访谈法是运用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的方法。

优点 对象的回答率大大高于问卷法;适应性强;调查内容有很大的机动性,可随时扩展和

深入;能对搜集资料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缺点 调查成本更大;匿名性差;对访谈员的依赖,访谈法的结果与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访谈员的素质、能力和现场表现访谈过程通常过于急迫并易受当时环境的烦扰;标准化程度较低;资料记录难度大。

五、论述题(30分)

答:社会调查工作的一般程序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即选题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1.选题阶段是社会调查工作的首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正确选择与论证社会调查课题。即调查者依靠丰富的知识和创造性,依据社会实践的需要和主观客观条件,构设一个恰当的课题;通过理论分析,明确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进行探索性研究,提出研究假设;通过认真研究,对选定课题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及可行性作出分析论证。调查课题的选择和初步论证,是社会调查工作的起点,也是影响调查工作全局的关键。

2.准备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两项:第一,设计调查方案, 包括调查的指标设计,调查总体方案的设计及对调查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第二,组织调查队伍,包括调查人员的选择、培训、组织和各项物质准备。

3.调查阶段是社会调查方案的执行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中确定的调查方式、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工作。在调查阶段,调查者要深入调查现场,与调查对象直接接触,收集大量调查资料。这一阶段四社会调查研究最重要的部分,必须加强对调查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基础。

4.研究阶段是在实地调查结束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对调查资料进行鉴别整理、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资料的鉴别整理是对文字资料和数字资料进行全面审核工作,以保证资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资料的统计分析是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揭示事物的发展规模、水平及其内在联系。资料的理论研究是运用逻辑方法及有关科学理论对调查资料统计数据进行理论分析。

5.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总结调查研究工作,评估调查研究成果。撰写调查报告,是说明调查结果或研究结论,并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政策建议及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叙述和说明,是社会调查最重要的总结。总结调查研究工作是总结工作中的优缺点,为今后工作提供经验。评估调查研究成果,主要是从科学性和研究价值两方面进行检查和评定。

社会调查的上述五个阶段,是由实践到认识,在由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过程。这五个阶段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社会调查的完整过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