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学习题(有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3:49: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特点采用诸如选育抗冻品种,合理配置作物种类和种植比例,调整播种期和移栽期,避开冻害,增施磷钾肥提高抗冻能力等。②物理化学措施,人工施放烟幕,以减弱地面有效辐射;露天加温,即人工直接对近地气层加热;人工喷雾法,即向大气中喷水,利用水的热容量大等性质延缓降温;此外通过灌水或覆盖等措施均可起到防冻害作用。 复习思考题

1. 影响我国的气团主要有哪些?它们对我国各季的天气有什么影响?

2. 锋面附近为何常为大风,阴雨天气?

3. 锋如何分类?各类锋的天气有什么异同点?

4. 气旋和反气旋中的气流有何不同?为何形成截然不同的天气?

5. 太平洋副高内部和周围天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 试解释谚语“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

7. 如何划分槽(脊)的前后?槽(脊)前后天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8. 何谓切变线?其附近天气有什么特征? 9. 简述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源地和路径。

10. 何谓寒潮?它对工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11. 霜冻如何分类?如何防御?

12. 中国东部大雨带是如何形成的?其活动有什么规律?

13. 简述春季连阴雨的形成原因。

14. 何谓梅雨?它是如何形成的?梅雨锋和一般天气学上的锋有何异同点?

15. 干旱是如何形成的?长江流域的伏旱和秋旱的成因是什么?

16. 产生暴雨的条件是什么?

17. 台风内的气流是什么样的?从台风中心向外围天气是如何变化的?

18. 解释名词:气团锋气旋反气旋槽脊切变线西南涡天气天气系统寒潮霜冻梅雨 一、名词解释:

1. 气候:是指一地多年时期内的大气统计状况。大气统计状况是用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平均值或统计量来表示。

2. 气候相似:是德国学者马依尔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出的学说,即将植物从一地区移植到另一地区,需要严格遵守地区之间的气候相似。

3. 天文四季:是根据地球环绕太阳公转的位置而划分的四季。如农历以“四立”为四季之始,“两分两至”为四季之中。阳历以“两分两至”为四季之始,春分~夏至为春季,夏至~秋分为夏季,秋分~冬至为秋季,冬至~春分为冬季。

4. 气候四季:又称温度四季。是以候平均温度为划分指标,候均温低于10℃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介于

10~22℃之间为春季或秋季。

5. 气候异常:是指某些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常年平均而出现的极端值。如某年的某时段内降水量超出多年同期内平均降水量,出现降水量异常,而发生水涝灾害。

6.\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指将作物(或牲畜)从一地区引进到另一地区,必须考虑满足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气候条件相似。 二、填空题:

1. 我国气候的形成因素是 (1) 、 (2) 、 (3) 。

2. 我国年辐射总量的地理分布是自沿海向内陆 (4) 。 3. 我国气温日较差随纬度增高而 (5) 。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 (6) 。

4. 我国降水变率自沿海向内陆 (7) ;全国而言,降水变率冬季 (8) 。

5. (9) 毫米年平均等雨量线将我国划分东南半壁湿润区和西北半壁干旱区。

6. 1月份平均温度的0℃、3℃和8℃等温线分别通过我国的 (10) 、 (11) 和 (12) 等地区。

7. 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是 (13) 和 (14) 。 8. 农业气候资源中最主要的有 (15) 、 (16) 、 (17) 。 9. 高山气候特点之一,是在一定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 (18) 。

10. 立夏和芒种之间是 (19) ,日期是 (20) 。

答案: (1)辐射因素; (2)下垫面因素; (3)大气环流; (4).增加;(5)增大;(6)增大;(7)增大;(8)最大;(9)400;(10)秦岭(淮河);(11)长江流域;(12)南岭(桂林);(13)季风性显著;(14)大陆性强;(15)太阳辐射;(16)温度;(17)降水;(18)增加;(19)小满;(20)5月21日。 三、判断题

1. 我国年辐射差额高值区分布在四川、云南一带。 2. 我国温度年较差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地区。 3. 山地气温高于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温度。 4. 我国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的地区小。

5. 我国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是南方多于北方,西部多于东部。

6. 海南岛东北部是我国年雨量最多的地区。

7. 典型季风气候区在亚洲大陆东岸的副热带和暖温带地区。

8. 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9. 鄂东南和鄂西南之所以年雨量较多是因受地形影响的缘故。

10. 24节气中,惊蛰在3月21日。

答案: 1.×; 2.×; 3. √; 4.×; 5.×; 6.×; 7. √; 8. √; 9.√; 10.×。 四、选择题

- 17 -

1. 我国大陆高低纬度地区,春季增温和秋季降温的快慢不同,其特点是__。

A. 高纬度地区慢, 低纬度地区快 B. 高纬度地区慢, 低纬度地区慢 C. 高纬度地区快, 低纬度地区快 D. 高纬度地区快, 低纬度地区慢 2. 我国内陆地区降水特点之一是__。

A. 变率大,集中在春季 B. 变率大,集中在夏季 C. 变率小,集中在秋季 D. 变率小,集中在冬季 3. 海陆的热力差异是产生季风的原因之一,夏季风的形成是因为__。

A.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低; 海洋温度低,气压高 B. 夏季大陆温度高,气压高; 海洋温度低,气压低 C. 夏季大陆温度低,气压高; 海洋温度高,气压低 D. 夏季大陆温度低,气压低; 海洋温度高,气压高 4. 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种植业受限制的主要原因是__。 A. 太阳辐射年总量小 B. 生长季热量不足 C. 年降水量稀少 D. 地形复杂

5. 24节气中既反映降水,又反映温度的节气有__。 A. 清明、白露、霜降 B.白露、寒露、霜降 C. 谷雨、寒露、霜降 D.惊蛰、白露、寒露

答案: 1.(D); 2.(B); 3.(A); 4.(C); 5.(B)。 五、简答题:

1. 气候异常与气候变迁有何不同?

答:是两个不同而又有联系的概念。气候异常是指某些气候要素偏离气候常年平均而出现的极端值。而气候变迁则是指在较长的年代中,一个或几个气候要素值在时间的变化上具有某种规律性。

2.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差异。

答: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春季增温快,秋季降温也快,春温高于秋温;7月最热,1月最冷,温度日、年较差大;日照丰富,空气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量少且集中在夏季,降水变率大,多对流性雨。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冬季温和;春季增温慢,秋季降温也慢,春温低于秋温;最热月和最冷月分别是8月和2月,温度日、年较差小;云雾多,日照少且强度弱,相对湿度大; 降水量大,季节分配较均匀,变率小,多气旋雨。

3. 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典型区域。

答:季风气候的特点是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具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典型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东岸,尤以亚洲东南部为显著。

4. 垂直气候及其农业特征。

答:又称立体气候。在高大山体的垂直方向上,气候分带明显。其垂直分布状况好比水平方向上,由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出现各种气候类型。如地处热带的山地,由谷地到山顶,先后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等。与各种气候带相适应的农业,自下而上依次为热带作物、亚热带作物、温带作物、寒带农业等。

5. 我国夏季为何南坡为多雨坡?

答:我国夏季盛行偏南季风,属海洋暖湿气流,不稳定,湿度大,受山体南坡的阻碍作用,被迫沿山坡抬升,发生绝热冷却,温度降低,当降到露点温度时,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气流继续抬升,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发生凝结,成云致雨,降落在迎风的南坡上。如鄂西南和鄂东南山区为本省的多雨区,便是一例。这种降水也称为地形雨。

6. 我国南北温差夏季小,冬季大的原因。

答:一地温度高低决定于该地区获得热量的多少,而获得热量的多少又决定于太阳高度角和日照长短。夏季,从南到北,二者对太阳辐射量的增减是互抵作用:即南方太阳高度角虽大,但日照时间短;北方太阳高度角虽小,但日照时间长。冬季二者对太阳辐射量的增减则是叠加作用。即南方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也长;北方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也短。此外,冬夏季风也有影响,冬季北方首当其冲受冬季风的侵袭,夏季南方多云雨。 六、综合分析题:

1. \农业气候相似”原则及其在农业上的意义。

答:\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是指将农作物(或牲畜)从一地区引进到另一地区,必须考虑满足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气候条件相似。这个原则强调了对农业来说,地区间气候的相似不能是一般的气候相似,而是对农作物(或牲畜)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有决定性意义的气候条件,即生命活动和产量形成过程中所必须的、不可代替的气候因子。

根据农业气候相似原则进行引种、扩种、作物布局等,就可以提高气候资源的利用率和农业经济效益。例如:我国南北跨越四个不同气候带,南北大于10℃的积温分别为8000℃以上和2000℃左右;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以上和600毫米以下。尽管热量和降水相差悬殊,但在水稻要求热量和水分较多的生长季里,即使我国最北的黑龙江地区也能满足水稻生育和产量形成的要求,因而可以种植。若忽视了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的适应性,违背了“农业气候相似”原则,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就会遭受失败。

2. 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根据我国季风成因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东亚季风,此类季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热力差异引起的。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大的欧亚大陆东南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太平

- 18 -

洋,南隔中南半岛与印度洋相距不远,海陆差异的对比最为显著,冬夏热力差异极为显著。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的操纵盛行东南季风;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及赤道低压的操纵,盛行偏北季风;另一类为南亚季风,这类季风的形成是由于行星风带季节性南北移动所致。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此类季风主要在两广及西南地区。我国东南半壁在夏季风的控制下,70-80%年雨量集中在作物活跃生长期内,雨热同季,是我国农业气候资源潜力最大的地区。由于季风进退、强弱年际变化较大,因此降水和温度年际波动大,旱涝和冻害等灾害频繁。

3. 论述我国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答: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以秦岭为界,春季增温和秋季降温,北方快于南方,北方春温高于秋温,南方秋温高于春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北方大于南方,内陆大于沿海,且年较差大于世界同纬度地区。1月份等温线大致与纬度相平行,南北温差大;7月份出现许多高温中心,西部山区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南北温差小。一月主要温度特征线的分布:-8℃线通过燕山、长城等地,0℃线通过秦岭、准河等地,8℃线通过南岭、桂林等地。

4. 论述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答:我国大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6-8月),夏季降水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南地区占40%;华西山地、华东沿海地区多秋雨;台湾东北端基隆附近多冬雨。年降水量南方多于北方,沿海多于内陆,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在一定高度以下,山地降水量随高度增高而增加。年降水变率内陆大于沿海,北方大于南方,冬季最大,夏季最小。年雨量与世界各地相比,33°N以北,我国降水量比同纬度地区偏少,以南则偏多。主要年降水特征量:400毫米年雨量线为夏季风影响的北界,此线将我国分成西北半壁干旱区和东南半壁湿润区;800毫米年雨量线通过秦岭淮河;1200毫米年雨量通过长江流域地区;1600毫米年雨量线以南以东地区为夏季风影响时间最长的地带。 复习思考题

1. 何谓“气候”?它与“天气”一词有什么不同? 2. 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决定一地的气候的?

3. 中国气候在下垫面因素方面有哪些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对气候有什么影响?

4. 气候带如何划分?各气候带有什么特征?

5. 从海陆热特性的差异分析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异及其成因。

6. 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对农

业有何利弊? 7. \气候相似”学说与“农业气候相似”原则有何不同?在农业上如何应用“农业气象相似”原则?

8. 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各表现在哪些方面? 9. 根据中国的地理特征, 分析中国东部典型的季风气候的成因。

10. 简述中国温度的分布特征。

11. 为何中国冬季南北温差远大于夏季? 12. 简述中国降水的分布特征。

13. 季节的划分有哪些方法?简述各方法的优缺点。 14. 中国农业气候资源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第八章

、名词解释:

1. 小气候:在局部地区内,由于下垫面性质和状况的不同而引起近地气层与土壤上层小范围的特殊气候。 2. 农田小气候:是以农作物为下垫面的小气候。它是农田贴地气层、土壤耕作层同作物群体之间物理与生物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坡地小气候:由于坡向坡度的不同,坡地上的可照时间和太阳辐射强度差别很大,因而获得太阳辐射总量也不同所形成的小气候。

4. 非独立小气候:既受到本身下垫面影响又受到周围下垫面条件影响的小气候。 二、填空题:

1. 农田小气候群体中光照强度自上而下是按 (1) 规律分布。

2. 作物生长盛期,温度分布特征白天外活动面上方为 (2) 型;下方为 (3) 型。

3. 作物生长盛期,空气湿度分布特征是白天外活动面上方为 (4) 型;下方为 (5) 型。

4. 作物生长盛期,温度日变化中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部位是 (6) 。

5. 作物种植行向的不同,其主要气象效应是 (7) 和 (8) 的差异。

6. 农田中二氧化碳浓度日变化浓度最大值出现在 (9) ,最小值出现在 (10) 。

7. 冬季水域对邻近陆地小气候的影响是 (11) 作用。 8. 垄作使土壤层疏松且增厚,土表面积增大,其气象效应之一是土温日较差 (12) 。 9. 在山区冬季夜间因辐射冷却,使山岗和谷地之间(山腰)形成一 (13) 。

10. 本省某地(纬度为32.5)冬季欲盖一向南的玻璃温室,要使冬至日正午时太阳直射光线垂直于玻璃面,则玻璃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 (14) 。

答案:(1)指数衰减;(2)日射型;(3)辐射型;(4)湿;(5)干;(6)外活动面上方附近;(7)实照时间;(8)太阳辐射量;

- 19 -

(9)日出前;(10)中午前后;(11)保温;(12)增大;(13)暖带;(14)56°。 三、判断题

1. 农田小气候活动面不随作物生育期而变化。

2. 在密度相同条件下,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可改善通风条件。

3. 在种有作物的农田邻近地区,由于农田获得的热量主要用于农田蒸散耗热,所以白天空气温度较低,湿度较大。

4. 覆盖形成的温室小气候效应,其特征是温度增高,空气湿度降低。

5. 南坡上辐射日总量随坡度而变化。当坡度增加1°所得辐射日总量,相当于原坡度北移纬度1°的辐射日总量。

答案: 1.错; 2.对; 3.对; 4.错, 5.错 四、简答题:

1. 分析耕翻措施的气象效应。

答:经耕翻后的土壤,其物理特性发生了变化:① 表土粗糙度加大,反射率降低,表面积相对增大。白天表土吸收太阳辐射量增大,夜间地面有效辐射加强,失热增多;②表土疏松,孔隙度加大,空气含量增多,热容量和导热率变小;③切断土壤浅层毛细管,减少上升水,降低蒸发耗热。产生气象效应之一:白天或暖季土壤表层温度较高,底层温度相对较低;夜间或冷季,表层温度较低,底层温度相对较高。因此,表层土温日、年较差较大,故有“锄头底上三把火”之说。效应之二:土壤上升毛管水大为减弱,底层土壤保持较大湿度,起保墒作用。故有“锄头底下三分水”之说。

2. 分析灌溉对改善农田温湿度的效应,并举例说明在生产上的意义。

答:灌溉后的农田,土壤表层颜色变深,反射率降低,使灌溉地一方面获得的净辐射能较多,同时潜热交换热通量也显著增大。另一方面,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明显增大,使得土温升降缓和。在上述的综合作用下,使得灌溉地昼夜温度升降都较未灌溉地缓和;白天或夏季有降温效应,夜间或冬季有保温效应;温度日、年较差小。由于灌溉直接增加了农田土壤水分,使农田蒸散加强,田间白天气温又较低,所以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都显著增大。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措施普遍用于改善和调节农田温湿度。如灌溉除可以直接增加水分解除干旱灾害之外,冬季可防越冬作物冻害,早春适时灌溉可调节早稻秧田温湿度,防止烂秧死苗。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叫小气候?小气候与大气候有哪些显著差异? 2.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时,为什么要选择天气型? 3. 农田作物层中,短波和长波的辐射交换是怎样进行

的?在作物层中,净辐射的铅直分布在白天与夜间是怎样转变的?

4. 表征农田乱流运动的乱流交换系数,具体受到哪些因子的影响?农田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最适合喷洒农药与化学制剂?为什么?

5. 分别阐述作物层中光、风速、温度、绝对湿度、CO2 浓度铅直分布的基本特征。

6. 农田中CO2 浓度随时间和高度如何变化?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进行CO2 施肥效果最好? 7. 冬半年,南坡与北坡的坡度,对可能直接辐射日总量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暖坡会随季节而变?

8. 分别就耕翻、密植、灌溉三种农田措施,阐明各自改变农田小气候的根本原因。 9. 在冷季,夜间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对农田起保温作用? 10. 在山岗和谷地这两种小地形中,当同受辐射型天气控制时,何种地形的温度偏低?为什么?若有强冷平流同时侵袭两地时,温度情况又将是怎样?为什么?

11. 水域对邻近陆地的小气候有何影响?其原因何在? 12. 温室改善小气候环境的主要原理是什么?怎样才能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

编号:0324411 农业气象学模拟试卷

校名华中农业大学 系名 专业 姓名 学号 成绩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为16开纸共4页,有七大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_____________。 2.武汉的可照时间在芒种节气时_____ 于北京。

3.一绝对黑体的表面温度由绝对温度200K升到400K, 升温后的总辐射能力是升温前的__________倍 4.在_______节气,北纬45°正午时太阳高度角为21.5°。 5._____mm等雨量线和冬季_____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

6.北半球地面行星风带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赤道无风带。 7.地面有效辐射是地面辐射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差值。

8.锋面按其移动方向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气候越干燥的地区,气温年较差越_____。

10.当饱和差等于零时,相对湿度等于_____。

11.一般情况下,气压随着高度增加是按______________规律降低。

12.地面反气旋的气流方向是_________、中心气压比周围气压______、 垂直 气流的方向是______。

13.施放烟幕可以防御霜冻,是因为烟幕可________地面

- 20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