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7:11: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物理10大难点强行突破
目录
难点之一:物体受力分析……………………………………………………………1
难点之二:传送带问题………………………………………………………………
难点之三: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之四:卫星问题分析……………………………………………………………
难点之五:功与能…………………………………………………………………….
难点之六: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难点之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难点之八: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九: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难点之十:电学实验………………………………………………. …………………
第 - 1 - 页 共 144 页
难点之一 物体受力分析 一、难点形成原因: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受力分析时,这种相互作用只能凭着各力的产生条件和方向要求,再加上抽象的思维想象去画,不象实物那么明显,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多习惯于直观形象,缺乏抽象的逻辑思惟,所以形成了难点。
2、有些力的方向比较好判断,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但有些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如:弹力、摩擦力等,虽然发生在接触处,但在接触的地方是否存在、方向如何却难以把握。
3、受力分析时除了将各力的产生要求、方向的判断方法熟练掌握外,同时还要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相联系,这就需要一定的综合能力。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不全,导致综合分析能力下降,影响了受力分析准确性和全面性。
4、教师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造成难点。教学要求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求过高,想一步到位,例如:一开始就给学生讲一些受力个数多、且又难以分析的物体的受力情况等。这样势必在学生心理上会形成障碍。
二、难点突破策略:
物体的受力情况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受到周围其它物体的作用。为了保证分析结果正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难点。 1.受力分析的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概念 选用原则 整体法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 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 分析整体周围其他物体对整体的作用。而不画整体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隔离法 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的方法 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分析它受到周围其他物体对它的作用力 注意问题
2.受力分析的依据:各种性质力的产生条件及各力方向的特点 3.受力分析的步骤 :
为了在受力分析时不多分析力,也不漏力,一般情况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 —可以是某个物体也可以是整体。 (2)按顺序画力
a.先画重力: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方向竖直向下。 b.次画已知力
c.再画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看研究对象跟周围其他物体有几个接触点(面),先对某个接触点(面)分析,若有挤压,则画出弹力,若还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再画出摩擦力。分析完一个接触点(面)后,再依次分析其他的接触点(面)。
d.再画其他场力:看是否有电、磁场力作用,如有则画出。 (3)验证:
a.每一个力都应找到对应的施力物体 b.受的力应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应。 说明:
(1)只分析研究对象受的根据性质命名的实际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画它对别的物体的作用力。
(2)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
(3)每一个力都应找到施力物体,防止“漏力”和“添力”。
(4)可看成质点的物体,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对有转动效果的物体,则力应画在实际位置上。
(5)为了使问题简化,常忽略某些次要的力。如物体速度不大时的空气阻力、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浮力等。 (6)分析物体受力时,除了考虑它与周围物体的作用外,还要考虑物体的运动情况(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当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时,其情况也不同。 4. 受力分析的辅助手段
(1)物体的平衡条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有加速度时)
(3)牛顿第三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
第 - 2 - 页 共 144 页
上)
5.常见的错误及防范的办法: (1)多画力。
a.研究对象不明,错将其他物体受到的力画入。 b.虚构力,将不存在的力画入。 c.将合力和分力重复画入。
要防止多画力。第一,彻底隔离研究对象。第二,每画一个力要心中默念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 少画力。
少画力往往是由受力分析过程混乱所致,因此 a.要严格按顺序分析。
b.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所有接触点都要分析到。
(3) 错画力。即把力的方向画错。防范办法是要按规律作 三、分类例析
1.弹力有、无的判断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但有的形变明显,有的不明显。那么如何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
法1: “假设法”,即假设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能维持现状。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因为接触物体使研究对象维持现状等同于没有接触物,即接触物形同虚设,故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因为接触物撤去随之撤去了应该有的弹力,从而改变了研究对象的现状。可见接触物对研究对象维持现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故有弹力。
例1: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审题】在a、b图中,若撤去细线,则球都将下滑,故细线中均有拉力, a图中若撤去接触面,球仍能保持原来位置不动,所以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b图
a b 中若撤去斜面,球就不会停在原位置静止,所以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图1—1 【解析】图a中接触面对球没有弹力;图b中斜面对小球有支持力
法2: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弹力。即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分析是否符合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或者由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反推弹力是否存在。总之,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符合。同时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或牛顿第二定律)还可以列方程求解弹力。 图1—2 例2:如图所示,判断接触面MO、ON对球有无弹力,已知球静止,接触面光滑。
【审题】图中球由于受重力,对水平面ON一定有挤压,故水平面ON对球一定有支持力,假设还受到斜面MO的弹力,如图1—3所示,则球将不会静止,所以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 【解析】水平面ON对球有支持力,斜面MO对球没有弹力。
再如例1的a图中,若斜面对球有弹力,其方向应是垂直斜面且指向球,这样球也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斜面对球也没有弹力作用。
【总结】弹力有、无的判断是难点,分析时常用“假设法”并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 2.弹力的方向
图1—3 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
作用 。所以弹力的方向为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平面与平面、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曲面与点、曲面接触时,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曲面的切面,特殊的曲面,如圆面时,弹力方向指向圆心。弹力方向与重心位置无关。
绳子的弹力方向为:沿着绳子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且同一条绳子内各处的弹力相等
杆产生的弹力方向比较复杂,可以沿杆指向杆伸长或收缩的方向,也可不沿杆,与杆成一定的夹角。 例3:如图1—4所示,画出物体A 所受的弹力
a图中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
第 - 3 - 页 共 144 页 a 图1—4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