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16:3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也称团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2.( )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3.( ),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4.( )是群体极化在决策方面的特殊表现。人们倾向于在群体共同决策时比个人决策时表现出更大的冒险性。

5.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 )、( )、( )以及( )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12.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稳定的过程中最初的印象深刻地影响着交往的深度,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六条途径是:( )、( )、多提别人的名字、做一个耐心的听者,鼓励别人谈他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的话题、以真诚的方式让别人感到他很重要。 13.模仿有两种,一种是( ),一种是( )。

14.社会助长作用的原因在于群体的背景增加了人们的( )。 15.根据群体是否具有显著的表面结构,将群体划分为( )和( )。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2.什么是群体思维?如何防止群体思维?

3.怎样理解非正式群体以及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影响?

第九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选择题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 )提出的。 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

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

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

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 A.斯腾伯格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

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 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

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

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

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

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A.内化了的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态度的核心成分

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向D.道德行为

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 14.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联想而发生的情感体验称为( )。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认知性道德情感 15.(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

16.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 A.依从B.认同C.内化D.参与

17.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 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

18.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阶段可划分为( )。

A.顺从、认同和内化B.顺从和认同C.逆反、认同和内化D.认同和内化

19.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

20.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客观结果,而不是考虑主观动机。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

21.人们在具有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的条件下,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行为,主要取决于其( )。

A.道德信念B.道德动机C.道德意志D.道德知识

22.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

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好孩子”取向阶段

23.学生愿意并实际参加某项向先进人物学习的活动,其价值内化程度处于( )水平。 A.组织B.反应C.接受D.性格化

24.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 A.比较稳定的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C.时稳时变的D.比较不稳定的 25.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 A.认知成分B.评价成分C.情感成分D.行为成分

26.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 )。 A.自律道德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D.依存性道德 27.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 )。 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

28.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 )。

A.品德B.态度C.意向D.个性

29.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