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集与答案解析(第四版)1-12章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0:5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

第一章

1.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

2. 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工业前城市:

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工业城市:

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

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

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

⑤城市类型增加

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

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

1. 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

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

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

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

2. 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②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③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④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 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4. 联想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关?

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建筑立面不协调、城市整体缺乏意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