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章节练习题集及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5 0:17: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2.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场依存型)认知风格。

43.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标志是(进入形式运算阶段)。

44.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是(辐合型)。

45.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叫做(认知风格)。 46.最容易给学生在校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方式是(冲动型)。 47.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是(少年期)。 48.尽管发展的速度有个别差异,会有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这是指学生心理发展的(定向性和顺序性)。 49.朱智贤教授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四)年级。 50.青年期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辩证思维)的增强。

51.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 5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

53.在全体人口中,智力呈现何种分布状态(常态分布)。 54.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都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什么特点(普遍性)。 55.把一个玩具从儿童的身边拿走,他会去寻找。这说明儿童的认知发展至少应处于(感知运动阶段)。

56.皮亚杰把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57.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以及差异性。

58.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中学生认知发展一般属于(形式运算)阶段。 59.最近发展区是儿童(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60.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在(具体运算阶段)阶段。

61.少年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62.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来看,成人感的产生是在(少年期)阶段,辩证思维的出现是在(青年初期)阶段。

63.儿童生理或心理的某一方面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称为(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存在也说明了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 64.学习准备是指学习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65.儿童发展过程中两个相邻阶段间的过渡状态是(最近发展区)。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维果斯基)。

66.个别化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特点。 67.少年期儿童的思维类型是(抽象逻辑思维(经验型))。

68.儿童口语发展关键期是(2)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是(4)岁,书面语言学习关键期是(4-5)岁。

69.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70.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之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71.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称为(自我同一性)。 72.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称为(学习准备)。

73.在个体生命中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的时期称为(关键期)。 74.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初高中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同一性)。

75.影响儿童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和(同辈群体)。

76.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即(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自尊自爱属于其中的(自我体验)。

77.个体社会自我的发展是在(3)岁以后,到(少年)期基本成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

7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被称为(认知方式(认知风格))。

79.有些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利用自己内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其认知风格属于(场独立方式);而有些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善于察言观色,其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方式)。

80.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81.划分冲动型与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和(精确性)。 82.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征,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 83.个人面对某种问题情境时,在规定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类别的数量,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特征。

84.斯坦福-比纳量表是(推孟)在(比纳和西蒙)量表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85.有些儿童解决问题的速度很快,但常出错,其认知方式主要是(冲动型)。

86.智商的公式是(IQ=智力年龄(MA)/ 实际年龄(CA)*100)。一个10岁儿童,测得其智力年龄12岁,其智商是(120)。 87.智力发展的差异包括(智力的个体差异)和(智力的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又反映在(个体间)以及(个体内)两个方面。

88.韦氏量表主要从(言语回答)和(动手操作)两个方面来测量人的智商。

89.智商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他们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到(1)%。

90.掌握学习理论的提出者是(布卢姆),而程序教学的倡导者是(斯金纳)。

91.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称为(性格)。

9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人格的核心是(性格)。 93.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为(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94.性格特征主要由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意志特征和(情绪特征)四个部分构成。

95.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6.少年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97.个体心理发展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是(少年期)。

98.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99.开始注重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的个体,其自我意识的发展已经处于(心理自我)时期。

100.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单选题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