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8:40: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5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
苓桂术甘汤的药量,也是做了调整,加大降逆除水饮的力度。也是一付药煎三碗,一日两次,可以吃一天半,四付药,吃六天。二诊诸症基本痊愈,停药。 要是按照时方派的用量,不知道要吃多少付药。病人的症状,就像是零件,你要反复分辨组合,求得最佳方证。你们求得了真武汤证,但是,忘记了人家的那个“头痛”了。
18《刘志杰经方医案》-闭经案18
标签: 健康 瘀血 柴胡 枳实 桃仁 分类: 医案 闭经案
杨某,女,41岁 初诊日期:2010.4.14. 主诉:闭经两月余。
刻诊:闭经两月余,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腰痛,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边尖有瘀点,脉沉缓。 病人两个多月没来月经,感到很害怕,听朋友介绍,来诊所求诊。之前去过医院检查,没有实质性病变,说是功能性闭经,患者拒绝服用西药,要求中药治疗。从病人的整体症状上看,是以瘀血为主,有典型的少阳和阳明症状。
少阳的症状,有“胸闷气短,心下痞闷反酸,善太息,口干渴,饮水不多,口苦,咽干”。这是小柴胡汤证。阳明的症状,有“尿黄,便秘,舌绛苔微黄腻”。瘀血呢,症状就是“闭经,腰痛,边尖有瘀点”。闭经问题,多从瘀血考虑,一般都伴有腰骶部酸痛,这是下焦瘀血造成的。脉沉缓,是主病在里,缓脉,有涣散的表象,说明病邪尚未严重结实。这个病,我们就断定,是瘀热互结了。辨证上,是少阳阳明并病。治疗上,初步考虑用大柴胡汤为主,因为大柴胡汤没有人参,也没有炙甘草,病人有明显口渴,因此,我们选了小柴胡汤。考虑到胸闷气短,胃中痞满气滞上逆,因此,又选用了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
241、三阳合病,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主之)。(宋189)
这个方证,我们在《伤寒类编》里面详细讲过,是对治少阳阳明病里实不重而气
滞上冲的。在瘀血方面,我们选用了下瘀血汤。
师曰∶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金匮) 下瘀血汤
大黄(二两) 桃仁(二十枚) 蟅虫(二十枚,熬,去足) 这样的话,合出来的方子,就自然包含了大柴胡汤的方义了。 处方如下:
人参30 柴胡80 黄芩30 半夏60 炙甘草30 白芍30 枳壳80 川军40 土虫40 桃仁40 生姜30 大枣12个 四付水煎服。
下瘀血汤,药量做了调整。加大药量的目的,就是增强通下瘀血的力度。桃仁这味药,经验上看,用到40克,破瘀的力量显著。下瘀血汤,三味药都用40克,这是我的常用量。 2010.4.20.二诊
月经来潮,下黑血块若干,大便通畅,余证均缓解,少腹微感发凉,予温经汤四付善后调理。
温经汤,对于月经紊乱,是一个很好的通用方。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女性平时,稍感妇科方面不适的话,都应该吃两付进行调整。
17《刘志杰经方医案》-颈项强痛案17
标签: 医案 根本 刘志 第一印象 症候 健康 分类: 医案 颈项强痛案 郝某,女,53岁 初诊日期:2010.4.13 主诉:颈痛10余天。
刻诊:颈项僵痛,难以回顾,恶寒无汗,腰痛乏力,四肢逆冷。伴口苦,胸闷,气短,胃痛泛酸,便溏,尿黄。舌质红,边缘齿痕,苔薄腻微黄。左脉寸尺沉弱,关弦紧。右脉细弱。
这个病人来诊时,脖子疼的很厉害,左右不敢回头,表情十分痛苦。问了一下,说是近来记忆力急剧减退,没有出现明显头晕,手臂也不麻不疼。从症状上看,
两手的脉象强弱不等,该是属于西医的颈椎病,在我们中医讲,是属于虚寒水饮问题。再看她的症候归纳,“颈项僵痛,难以回顾,恶寒无汗,腰痛乏力,四肢逆冷”,这是一些列的表证,考虑是少阴伤寒。两手脉沉弱,符合少阴太阴虚寒水饮,舌边有齿痕,也是水饮不化的表现。我们再看看是否有太阴水饮症状。胸闷气短,便溏,从这两个症状,可以证明,存在太阴的问题。
便溏,首先考虑是太阴问题,便秘,则要考虑是阳明里实问题。这是一般的初步辨证。然后,还要继续深入辨证,证实其是否辨证准确。比如便溏,第一印象是太阴病,然后要细看其它伴随症状,如果是一派热像,没有寒象,就要定性为阳明里热的湿热下利。便秘也是,伴随的症状都是一派虚寒逆冷,就是太阴虚寒过盛而寒积下焦,该是太阴病,“系在阳明”。 这是在大便性质上的辨证方法。今天,借这个病例,把这个问题给大家讲清,不然,还会有不少人对这个迷惑不解。它阳明病,允许有湿热下利,就不许太阴病有寒积便秘?无有是处。严格讲,虚寒便秘,如果无所苦,就不用攻下,干姜、附子等,都可以把它温化开。如果便秘的很严重,造成了痛苦,就要按照“系阳明”的办法,用温脾汤类温下。 治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温脾汤方。(千金)
甘草 附子 人参 芒硝(各一两) 当归 干姜(各三两) 大黄(五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
这是寒温并用法。大便通下之后,就会出现典型的虚寒症状,就要去掉寒凉攻下药,用温药去解决根本的虚寒问题。
我们回头再看看这个病人,除了少阴和太阴证候外,她还有个阳明的问题。“口苦,泛酸,尿黄,舌质红,苔薄腻微黄”。这是有阳明里热的表现。那么,太阴水饮,阳明里热,两者夹杂,就会水热互结,出现痞证的“胃痛”。她的便溏,也就好理解了,痞证里,多协热利。我们确定了,她首先有个半夏泻心汤证。半夏泻心汤,《伤寒》条文讲的很简单,说是“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其实,半夏泻心汤,是泻心汤类方的祖方。一切泻心类方,基本都是围绕着它的方义在变化。它可以治痞,可以止呕,可以止协热利。 学生:师父半夏泻心汤证必须有下利吗?
不一定。呕哕的厉害,加大生姜的药量,如生姜泻心汤。下利的厉害,加大炙甘草的力量。这是三个泻心汤的不同之处。甘草泻心汤,林亿说的也有道理,要有
人参才合理。她这个病人,就是普通痞证而已,因此我们选用了半夏泻心汤。除了这个方证外,还有什么方证呢?我们分析一下。
“颈项僵痛,难以回顾,恶寒无汗,腰痛乏力,四肢逆冷”,前面说过,我们定性为少阴伤寒,那么,虚寒病,必有寒饮参与,这就符合了风寒湿杂至的痹症了,也就是《金匮》说的风湿问题。我们看这个方证条文: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病机符合,症状符合大半。关键点在于符合病机上。按照南北朝时期和唐代时期的医家理念,是有一半症状符合某个方证,就可以用某方。这种方证理念,很粗陋,不严谨。因为啊,那个时候,中医的辨证法,就已经处于失传状态。即使这样的机械辨证,疗效也是不错的。近代日本的汉方派就是代表,人家的疗效,就已经很惊人。也就是说,你的辨证对了一半,就会有好的疗效。这也是时方派用经方,时常有效的根源所在。说白了,你不懂辨证,只要按症状查方,都会有效。结果,这类人就俨然成了“经方家”。真正严谨的辨证,是辨病机相应。病机相应,才是真正的方证对应。
这个病,我们辨为: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在半夏泻心汤和桂枝附子汤的基础上,我们加了个羌活。
羌活,辛苦微温。主治风寒所击,金创,止痛,贲豚痫痉,女子疝瘕。-----去风寒疼痛,止痉挛。专门对治她那个脖子僵痛。 学生:师父 怎么不用葛根?
她是寒症的颈项僵硬疼痛,是风湿痹症,用葛根,去增津液,清热去?不懂,课后去看葛根汤的讲解去。 处方如下:
半夏40 黄芩30 干姜30 人参30 炙甘草30 黄连10 大枣12个 桂枝40 附子10 羌活15 四付水煎服。
桂枝加附子汤、芍药附子甘草汤,桂枝附子汤,这三个方子,都是桂枝汤变方。都有少阴虚寒参与。还有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附子这个药,温表里,能发汗的。少阴的中风和伤寒,它都能解决。单纯的少阴伤寒,你用桂枝附子汤或者桂枝去
芍药加附子汤,也可以解决。少阴的中风,也可以解决。少阴的中风,芍药附子甘草汤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汤,更是对证。这个病人,吃了四付药,她妹妹到诊所来诊时告知,已经痊愈。
16《刘志杰经方医案》-肩背疼痛案16
标签: 伤寒 风湿病 医案 刘志 手指 健康 分类: 医案 肩背疼痛案 王某,女,60岁 初诊日期:2010.4.10.
主诉:肩背痛,伴手臂麻木两月余。
刻诊:头痛,颈项痛,肩背痛,双侧手臂微麻不适,身冷畏寒,微汗出。自觉口中粘腻,口干渴,饮温水,呕恶,微有眩晕,心下胀满时痛。二便正常。舌红,边有齿痕,舌苔薄白。双手脉寸关浮细而弦,尺沉弦缓。
病人来时,主诉的是肩背疼痛的厉害,后肩胛骨岗上有多处压痛点,并且麻痛放射至手指。平时两手臂微微酸麻。从“头痛,颈项痛,肩背痛,身冷畏寒,微汗出”这一系列症状上看,还是属于有表证,该是属于少阴或者太阴中风的范围。这类虚寒中风,都会伴有水饮夹杂,会身痛的。这样的话,也就属于风湿病了。 那么,我们再看看她的其它症状。“自觉口中粘腻,口干渴,饮温水,呕恶,微有眩晕,心下胀满时痛。”“自觉口中粘腻,饮温水,呕恶,微有眩晕,心下胀满时痛”,这一系列症状,符合太阴病指征,属于太阴水饮上逆。“口干渴,饮温水,”口渴的明显,还能喝水,喜欢喝温水,这一个是说明是内有虚寒,同时,还口干渴多饮水,这是不是预示着还有些许的阳明津亏呢?我们从舌象上找到了答案,“舌红”。边有齿痕,代表有水饮,舌苔薄白,代表有表证。脉寸关浮细而弦,尺沉弦缓。弦脉,主虚寒水饮和疼痛,寸关部位浮细而弦,代表上焦有痹阻虚寒不通,中焦有寒饮郁阻。同时,寸脉脉浮,又主有表证,尺脉弦缓,主下焦有寒。这样看来,这个病,就是少阴太阴阳明合病,属厥阴无疑。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再去查找相关方证。
1、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