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5:33: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度,国家最高权利属于代表人民利益的议会而不是专制的国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政治体制上的更新和构建。这一制度与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相比,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和开放,从而为英国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就使英国在与法国争霸战争中处于有力的地位。

再次,从经济基础方面看,英国比法国要好,在1550——1650年间英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很快,这奠定了英国重工业发展的基础。三十年战争增加了对于军事物质的需求,因而刺激了英国采矿业,冶金业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来自德国,法国及弗兰德的移民带来的新技术,也促进了这个发展。法国工业在产量方面与英国相符,然而法国人口为英国人口的三倍以上,而且法国工业倾向与奢侈品的生产,而英国工业则以纺织品及金属制品为主,因而在质的方面超过法国。英国工业及贸易的发展,既有利于建设强大的海军,又成为对法战争的有力的经济基础。

又次,从军事实力尤其是海军方面看,英国比法国强大。英国是一个岛国,岛国民族兼具有保持自己个性和面向海洋发展的特性,这使英国素来重视海军的建设。近代早期,英国通过长期的海上劫掠活动培养出了一批日后英国皇家海军的精英。英国海军在英法争霸战争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一方面,它保护了英国的商业及其领土的安全,另一方面。它切断了法国与其殖民地之间的联系,使法国海外殖民地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

最后,从向殖民地移民的人数方面看,英国要比法国多。到1688年为止,有30万英国殖民聚居在北美英属殖民地的沿海地带,而法国移民只有2万人,他们散居在加拿大及密西西比河流域。法国移民少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1、法国政府严禁法国新教徒移往殖民地,而英国则对新教徒向海外移民采取放任态度。2、法国国内土地肥沃,法国农民留恋故土不愿远徙海外;而英国农民则在圈地运动的影响下流离失所,只好到海外谋生。3、英国也有少数乡绅到新世界去。物价上涨和固定地租使他们的生活陷入困境,同时由于他们多

11页

.

半信仰清教,也失去了担任官职的资格。英属殖民地上的移民人数众多,在英法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英方的战斗力,成为英国在北美战场上打败法国的主要原因。 2、法国工业革命缓慢的原因。

第一,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战乱不断,政局动荡,还失去了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市场。海外贸易下降,可以投资工业的资本来源不足,政治的不稳定促使资本趋向保守,制海权丧失,在世界市场的争夺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都降低了工业投资的积极性。

第二,法国的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缓慢。大革命之后,法国农民的地位得到稳定和强化,大量小农阶级的存在,不利于工业发展对于劳动力和市场的强烈需求。通过租税盘剥的方式,将大量小农束缚在,土地上。法国地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比较缓慢,农民长期贫困,无法流动,造成国内市场狭窄封闭,对工业化的刺激作用有限,工业生产难以扩大规模。

第三,城市劳动力较少,农村劳动力较多,不仅不利于工业生产的集中化,而且阻碍了机械化的推广和技术创新的要求,同时法国的基础教育程度较差,劳动力素质不高对于工业化发展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四,法国煤,铁资源都比较缺乏,不像英国和德国那样得天独厚,工业生产成本较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而且长期对水力资源的依赖也使得法国工业企业难以集中发展,地域上分部较广。法国在以精湛的手工工艺和高质量为特点的服装业和奢侈品制造业中,占据明显优势。但是,这些企业以手工劳动为主,适合小企业的灵活分散经营,不适合大规模集中生产,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有限。 第五、普法战争的影响。

3、简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几个主要阶段与各自特点。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

12页

.

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2.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3.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背景、结果和影响。 背景:一、传统制度缺陷

13页

.

自工业革命以后,移民导致议会议席分配失衡,议员的民意代表性也不充分,且选举采取公开投票,选民无法保密。 二、选区划分与议席分配不合理。 三、选举权问题,受财产资格限制。 四、选举过程漫长。

结果:这次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中等资产阶级参与到国家政权中,但改革的成果是由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共同取得的,而改革的成果却只满足了中等资产阶级的要求,而将工人阶级排除在外。此外,掌握国家政权的任然是土地贵族,因此,英国的议会改革还要继续深入下去。

影响:这次改革一方面使工业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结束了土地贵族操纵政治权利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以后深入的改革开辟了道路,推动了英国进一步走向政治的民主化和现代化。 5、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原因:1,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中叶,西欧主要国家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是,俄国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农奴制国家,工业远远落后于西欧各国。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受到封建农奴制的严重阻碍。 2农奴制危机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暴动的农民不仅拒绝给地主服劳役和缴纳代役租,而且提出彻底废除农奴制的要求。

3,革命民主主义思潮的兴起。农奴制的危机激发了俄国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早在1825年,以十二月党人为代表的俄国革命家就提出了“废除农奴制”的呼声。进入40年代以后俄国又出现了一批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家,他们发扬十二月党人的革命传统,积极投身废除农奴制的斗争。 4,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853——1856年,俄国为摆脱农奴制危机,发动了同西方列强争夺奥斯曼帝国的“遗产”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在战争中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

14页

.

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腐朽。 内容:

一,关于农奴的人生解放。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或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经商,订立契约或从事其他职业。

二,关于分地和赎买方式。农奴在获得人身解放的同时,得到一块分地和宅旁园地,但土地的所有权仍属地主。

第三,关于农村统治形式。为了加强对改革后农民的控制,政府把农民组织在旧有的农民村社中,实行连保制。村社名义上是由农民选举公职人员,实行自治,但又规定村社隶属地方行政机构。还特设调停吏,由地方贵族担任,名为调节农民与地主的纠纷,实际上是为了保障地主对农民的剥削和控制,维护地主阶级整体利益。

意义:这次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俄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较快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通过改革,沙皇专制制度的阶级基础也扩大了。沙皇专制政权逐渐转化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但是,由于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因而不彻底,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改革没有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又遭到了一次新的掠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彻底肃清封建农奴制残余,推翻沙皇制度,仍是俄国历史日程上的主要任务。 6、简述日本明治政府是如何废除封建制度的。

答:倒幕运动成功后,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废除封建制度,实施改革:

①废藩置县。对地方藩国的领地,在战争尚未结束时,明治政府就采取“先强后弱”的方针,

15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