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3:54: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立式钢琴常规调律、整音、机械整理与
修理工序50步
1、[查处]琴键复位障碍:
先翻起上顶盖,卸下上门、键盘盖,压键档(键压杆)、弱音毡档。
踩下延音踏瓣(目的在于将制音器统抬开放、克服制音器弹簧的弹力、使其对键复位失去作用,使检测达到在延音状态下琴键能正常复位的标准),通过手指用较轻的力度和较缓的下键速度弹奏半音阶来进行目测,观察各键下沉后的复位情况,对琴键不起、或复位反应迟顿的琴键,最好根据下面所列举的具体情况,做细致的观察与分析,找出问题原因的真正所在,对症下药。
A、常见来自键盘部分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a.1)”键杆前销孔过紧、或对应前枕(框)扁销钌角度过偏,使销孔与销钉间的间隙过小形成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组装间隙余量留小或与后期湿度变化有关。
处理办法;用正确方法摘下琴键;对扁销钉角度过偏的,首先取专用扁销钉扳手(自销钉大尼圈的下面插入)来顺正些销钉的角度;对扁销钉角度较顺直但键孔过窄的,要取专用的扩孔钳对孔内原磨擦痕迹较重的一侧进行适力夹扩,然后装上琴键。
摘键方法:用一只手托起对应的联动杆,另一只手稍稍提起琴键的前端,随即托联动杆之手抓键后部予以帮助,然后双手一同尽可能的水平向上将琴键摘下(目的在于:防止琴键中销孔在斜向硬拉中被圆销钉挤伤而扩张,杜绝正常弹奏踏损以外的“操作性”磨损、消除以后可能出现的琴键眶动、触感失调的隐患)。
装键方法:用一只手托起对应的联动杆,另一只手握琴键,先让卡钉一端伸进抬起的联动杆底座之下,随即原托联动杆之手抓住键后部予以帮助,然后双手尽可能的水平放下琴键,以防止单手硬插使琴键的中销孔被圆销钉挤伤而扩张。
(a.2)键杆中销孔过紧、或孔槽底壁过厚,使销孔与圆销钉间的间隙过小形成阻力(一些在弹键过后,琴键反弹复位后有高出邻键平面少许的、但用手扶平后又能与邻键一平的,为此类问题的典型表现)。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制作工艺和后期湿度变化有关。
检查方法:抬键前端向上(不得过高)松手让其自然下落,通过下落是否顺畅或落后到底与否予以确认。
处理办法:用正确方法摘下琴键;取专业的中销孔扩孔刮刀自中销孔上方顺扁插下进行扩刮,另一手用手指抵住键孔下面的出口,待扩孔工具前端碰触到抵口的手指停止(即而使孔槽底壁厚度、销孔内径成为工具所制约下的 3mm尺寸)。在没有专业中销孔扩孔刮刀的情况下,可用通银白键孔盖一方(即上方)插下并垂直向下适度钻扩。绝对不允许用锥状器具自琴键中孔的下面插入钻扩,避免松眶过度(俗称:键杆“拉抽屉”),触感失调。
(a.3)白键的内肩角处有毛刺或锯截面有突起、相邻黑白健在中销定位的组装上间隙过小,白键肩角内壁与黑键的前端面形成磨擦,造成黑键的复位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制作工艺有关。 处理方法:用正确方法摘下故障黑键两侧的白键,用刻刀和砂纸板修平有磨擦印迹的毛刺或突起部分。对组装间隙留小的,可设法将黑键的圆销钉向里稍靠一下即可。
(a.4)邻键键杆局部多肉、有毛刺、或组装间隙过小,造成邻键磨擦的复位阻力。
故障原因:一般多与前期制作组装工艺有关。 处理方法:用正确方法摘下相磨的两键,用小手工刨或砂纸板修磨刮靠部位。 (a.5)锁门档(条)变形内弓、锁门档与白键端面的组装间隙留小、或各白键前端立面组装不齐,使运动中的白键前端立面与锁门档之间形成刮磨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制作的材质、木材前期干燥不充分、加上组装工艺及后期湿度变化有关。
处理方法:对锁门档变形或组装间隙留小的,可将故障区的白键摘下,取木质筷子或榔头柄将一头削成斜坡状、自前枕框与锁门档之间的缝隙敲入撑扩间隙,对白键组装不齐的,可用顶靠圆销钉的方法将故障区众白键的前端立面调齐。
(a.6)键杆变形与邻键相靠形成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制作材质、或木材前期干燥不充分、加上后期湿度变化有关。
处理方法:变形偏曲不严重时,可通过左右靠动圆销钉、修磨挤靠部位等方法予以改善。变形偏曲严重时,一般要对变形之键做复杂的矫形处理或干脆换掉变形的键杆。
(a.7)键杆后尾端部与铁骨筋梁磨擦形成复位阻力 (常见小型薄体琴的中高音区的交接处)。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组装工艺有关。
处理方法:用正确方法摘键,用刀或砂板修磨与筋梁的刮磨之处。琴键非正常现象或故障的进一步原因分析,还需摘下键杆,用手托联动杠杆向上移动然后松开使其回落,查看复位障碍与击弦机部分的机械传动有无关联(注意要正确的摘键和装键)。再进一步分析具体与转击器,或联动嚣、制音器哪部分有关联时,还需摘开对应联动器上的攀带,手推弦槌尾部向前移动,然后松开使其回落进行观察;再一手将弦槌柄托起,另一手向上抬起联动杆,然后松开使其回落进行观熟确认复位阻力是单纯来自键盘部分还是与击弦机部分障碍有关,避免误断及盲目处理。
B、常见来自击弦机或其它部分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在工序上,此类问题不严重影响琴键的复位时,一般先做好对应机件上的标记,待击弦机卸下时才进行具体处理。)
(b.1)制音器杠杆勺尼破损或半脱胶,下、上键运动时与联动杆上的勺钉形成刮磨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组装工艺或后期湿度变化有关。如:勺尼涂胶不当、勺钉装嵌角度不适、勺钉表面不光滑、勺钉生锈唐损勺尼、环境湿度过大,尼片开胶。
处理办法:卸下制音器,粘换新勺尼:处理对应位置联动杆上的勺钉角度和表面的光滑度后,再重新装上制音器并进行运动测试。
(b..2)联动杆上卡钉尼破损或半脱胶,下、上键运动时与琴键上的卡钉(或卡钉钮)形成刮磨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组装工艺或后期湿度变化有关。如:卡钉尼涂胶不当、卡钉钮表面不光滑或表面石墨粉脱落,磨损卡钉尼;环境湿度过大,尼片开胶。
处理办法:卸下联动器,粘换卡钉尼;处理对应位置琴键卡钉钮顶面的光滑,并补涂石墨粉。
(b.3)卡钉(或卡钉钮)偏位,提升时与邻键联动杆底座相刮形成回落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后期键杆变形或前期组装工艺有关。 处理方法:重新矫正卡钉钮金属杆,使卡钉钮对正联动杆底座设法适当串动联动器的定位或与变形键的矫正结合,使卡钉与联动杆底座得到对位接触,从而排除与相邻杆座的刮磨阻力。
(b.4)挡托杆(切克杆)或攀带勾(钩钉)偏位,相互刮靠形成回落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组装工艺或后期人为的误动有关。 处理方法:取专用金属杆掐弯钳,矫正偏位杆(可随即进行)。 (b.5)挡托(切克头)“打横”,运动中刮靠相邻的挡托,形成回落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后期干燥挡托松动、或与前期制作孔与杆配合不当有关。 处理方法将挡托顺时针转动拧紧并对正转击器制动托(中古尾枕)即可(可随即进行)。
(b.6)联动杆后尾端与铁骨筋梁磨擦形成复位阻力 (常见小型薄体琴的中高音区的交接处)。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组装工艺有关。
处理方法:卸下联动器,用刀或砂板修磨与筋梁的刮磨之处(需卸下击弦机进行)。
(b.7)相邻的两个联动器底座靠得过近,使两顶杆轴架的架臂之间没有了间隙,形成上下运动中的回落阻力。
故障原因:主要与前期组装工艺有关。
处理方法;松开联动杆轴架螺丝,结合观察顶杆上端与转击器的对位关系,重新进行矫正定位。若经矫正定位仍不奏效时,可用小刀锉插进两架之间进行砂磨,使二者间形成一定的间隙(联动杆的定位矫正需卸下击弦机进行,砂磨可直接做)。
立式钢琴常规调律、整音、机械整理与修理工序50步[连载3] 2、[查处]弦列全面状况的检查与处理:
(1)弦轴(又称:弦销子、钢丝钉等)有无弯曲或欲断迹象:
问题原因:主要与弦轴材质、轴与孔配合松紧度、前期调律时扳手的角度及用力方法有关。
处理方法:取调律板手,试着将弦轴逆转半圈(“松弦”),确认无断轴的危险时,用细螺刀将弦环扣的端头自弦轴上的穿弦孔中挑出(“挑扣”)再用扳手退下弦轴(“退轴”),取粗细合适的新轴先穿进弦圈(“穿圈”)、插入轴孔 (“插轴”)、用锤子将轴敲入使轴顶端略高出旁边弦轴普遍高度为止(“钉轴”)、再用尖嘴钳夹住弦环端头插入轴身上的穿弦孔内(“挂扣”),并随再次拧入的同时另一手持专用的“提扣”工具或螺丝刀自内向外别靠住弦环、使之环环靠紧(“提弦扣”),再用干口尖嘴钳将弦环扣的肩膀端头完全夹靠入穿弦孔内(“夹弦角”)再次“紧轴”,最后应及时将此弦凋到相应的音高上(“调商”)。当弦轴已断时,必须用专用的“退销扳手(倒丝扳)”来进行断轴的拆卸。
(2)弦轴松眶,走音甚远:
问题原因:主要与弦轴板的材质、制作工艺、钻孔的精度、弦轴板顶截面有否封闭板设置、后期环境空气过分干燥,或与经常由非专业人员做不规范的调律有关。
处理方法:“松弦”、“挑扣”、“退轴”,然后要选比原轴直径至少要粗0.2mm,的弦轴进行: “穿圈”、“插轴”、“钉轴”、“挂扣”、“紧轴提弦扣”、“夹弦角”、
“紧轴”、“调高”。
(3)“弦钮” (即:压弦定位钮,又称:“铜弦枕”)破损: 问题原因:主要与前期制作的零件质量有关。 处理方法:“松弦”、“挑扣”、摘圈“直扣”(即将弦扣圈自弦轴上摘下,用一螺丝刀插进弦圈顺势抽拉将弦圈拉直)抽弦;卸掉破损件更换新件;然后是穿弦过弦钮、取另外一备轴用丁字板穿弦梢预绕弦扣圈、挂圈上轴、“挂扣”、“紧轴提弦扣”,“夹弦角”、“调高”。
(4)“马钉”欲拔脱出:
问题原因:主要与前期制作的组装工艺有关。
处理方法:松开琴弦,设法将马钉或枕钉重新固定。 (5)“枕钉(拨钉)”与弦枕呈角(即别弦角)呈锐角: 问题原因:早期琴的弦列设计。
可致后果:由于夹角过小,弦与弦枕之间、与拔钉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会使此处弦径变细、抗拉强度降低,易在此处出现断弦。也由于这个夹角过小,加大了调律过程中弦在此处运动的阻力,使上段无效弦长受到的拉力甚大,而中间有效弦段不能得以张力的及时增加使调律者误判,继续上拉可能导致弦在此处或弦轴绕扣的根部断掉。
处理方法:用平口钳诸一夹住拔钉,适力掰正使呈角为90度。再适量向弦枕上点喷些润滑剂。
(6)琴弦生锈:
问题原因:环境湿度过大、琴弦受潮所致。
可致后果:易在枕钉别角处、弦轴绕扣处和马钉别角处断弦。 处理方法,根本的方法为——换弦,并除去枕钉附近的锈。 (7)双弦音两缠弦外径粗细不一致: 问题原因:组装挂错或断弦后换错。
可致后果:若错弦过粗,不易调到标高、还可能断弦;若错弦过细,两弦不易调纯。
处理方法:根本的方法为——将错弦换掉。 (8)单弦音位缠弦弦号错挂:
问题原因:组装挂错或断弦后换错。
可致后果:若错弦过粗,不易调到标高,还可能断弦;若错弦过细,能及高度不成问题,但音色与邻音要有差别。
处理方法:根本的方法为——将错弦换掉。 (9)弦轴绕扣压摞:
问题原因:主要指低音区,由铁骨弦枕设计过高、下一排轴孔离弦枕过近、或组装时挂弦装轴过深所致。
可致后果:随调律时琴弦张力的增大,易出现压摞呈角已伤处的断弦现象。 处理方法:“松弦”、“挑扣”、再绕出些;“挂扣”、“紧轴提弦扣”、“夹弦角”、“调高”。
(10)绕扣根部折角:
问题原因;主要指低音区,由铁骨弦枕设计过高、下一排轴孔离弦枕过近,或前期装轴过深、后期经非规范的松轴处理(锤钉深嵌)所致。
可致后果:随调律时琴弦张力的增大,易出现绕圈根部别角已伤处的断弦现象。
处理方法:“松弦”、“挑扣”、再绕出些,“挂扣”,“紧轴提弦扣”、“夹弦角”、“调高”。
(11)装轴过深: 问题原因;常见低音区,主要由前期装轴过深或后期经非规范的松轴处理所致。
可致后果:随调律时弦张力加大的弦轴再度深入,易造成弦扣挤弦靠紧铁骨轴孔的边沿,出现“嗑断”琴弦的现象。
处理方法:“松弦”、“挑扣’、再绕出些;“挂扣”、“紧轴提弦扣”、“夹弦角”、“调高”。
(12)断弦:
问题原因:除了对上述(5)~(11)现象的疏忽在调律时断弦外,另有下列方面的原因:
①琴律长期过于偏低,一次调至标高张力大幅度变化琴弦不适应而断。 ②老琴音板回沉、弦马过低失去支点的缓冲,张弦时只弦枕与挂弦钉(销钉)两端受力将弦“缯断”。
③缠弦工艺下的琴钢丝“拉毛”过长或“砸扁”过狠、弦体受伤,当大力张弦、伤弦通过枕钉时被枕钉“嗑断”。
④弦枕表面锋利、加上压弦条过紧,使过弦角度偏锐阻力过大,张弦时弦被弦枕“嗑断”。
⑤高音区击弦机定位过高,弦槌已击至弦枕,当频繁或大力度弹奏时弦槌与弦枕将弦“垫断”。
⑥弦轴过松或过紧,经无经验的非专业人员调动时,由于盲目用力出现意外调断。
⑦经未受过专业训练、不懂调律操作(包括皮塞的换插)程序的非专业人员调动时,在“弹’与“拧”不是一个音(或一根弦)的情况下造成意外调断。
可致后果:裸弦区音量减小,弹琴时受力点集中易出现再次断弦;两弦一音处除音量减小外,还使制音头缺少了一侧的限制而出现长鸣,单弦区缺音。
处理方法:补挂新弦。要注意的是:裸弦选号一定要正确;缠弦必须按原弦位号向原厂家求购,或在备有缠弦机、各号琴钢丝及各号铜线的情况下,照样重新加工。
补挂缠弦的操作程序为:挂底扣、扯弦至弦轴、比量出预留绕三圈半长的弦梢并用克丝钳截断、取另外一备轴用丁字板穿弦梢预绕弦圈扣,接下是:松轴、挂弦圈上轴、过马钉别弦、过枕钉、挂扣、紧轴提弦扣、夹弦角、调高。
补挂裸弦的操作程序为:取弦一端自下向上穿过压弦条后预绕弦扣并挂于轴上、再扯弦向下绕过下方挂弦钉上提并扯至对应弦轴预留出绕三圈半的长度截断、穿弦过条、预绕弦扣并挂轴,接下足:松两轴、过马钉别弦、挂扣、紧轴提弦扣、夹弦角、调高、去张力(用专业“滚轮”或螺丝刀抵压)、再调高、再去张、再调高并停到偏高的位置上等待初调律。
3、[调律]音律初调:
对原琴律各音区照音准曲线平均偏低10音分以上的,并在键复位正常、弦槌能击到三弦(弦组)、其它机械部分不影响起码击弦运动的基础上,尽快进行初步的快速调律 (若转击器轴架螺丝甚松、榔头无法击到三弦,有必要先粗略紧一下转击器轴架螺丝;若卡钉过低、弦槌抖动连击剧烈巳影响正常击弦;有必要先粗略的调高一遍卡钉)。并视各音区原音高偏低的多少、结合该区域音板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