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5:43: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
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至于改造世界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手段,更是不言而喻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现实的原材料,人的意识再“巧”也创造不出任何物质的东西来。
6. 答案要点:第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从本质上说,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第二,唯物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同认识方法是一致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运用于思维和工作中就转化为认识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的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矛盾分析法包含广泛而深刻的内容。例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都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民间所说的“尚和去同”,“执两用中”,“过犹不及”,“举一反三”,“洞悉症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等,都是人们常用的矛盾分析方法。
.
.
五、材料分析题
1.下面是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哲学家们的不同回答的有关材料。
材料1: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笛卡儿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参考答案要点:](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终仍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为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3)材料3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儿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
.
.
向,而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2.下面是关于世界本原的一组材料。
(1)德谟克利特说:“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2)拉美特里说:“在整个宇宙里,只有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3)朱熹说:“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4)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4)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以上是古今中外的一些著名哲学家对于世界本原的基本看法,请根据这些看法,说出他们所从属的基本哲学派别或哲学形态。
2.根据列宁的物质概念,说明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重大理论意义。
[参考答案要点:](1)德谟克利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拉美特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列宁:辩证唯物主义。(2)列宁的物质概念同唯心主义及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深刻体现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石。
3.下面是一个对园林布景的不同看法的有关材料题。
日本京都有一座知名的禅园,建筑师将这个禅园建造完成后,请皇室人员前来游览一番。一位皇室人员在禅园里走了一遍说:“这里真美,真是全日本最漂亮的庭园。”他一边赞叹一边指着园里池塘边的一块石头说:“这块石头,是整个庭园里最绮丽的石头。”建筑师听完,马上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他诧异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建筑师恭敬地回答:“庭园里
.
.
如果有一样东西特别显眼,就会破坏这里的和谐,我把它移走,这里总算是完美无瑕了。”万绿丛中的一朵奇葩,竟然是一个缺陷,因为它破坏了整个绿色丛林里的和谐。 (摘自2004年《报刊文摘》美文精选 原载2月13日《现代女报》 作者 农先安)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建筑师“叫人将这块最绮丽的石头搬走”的哲学道理是什么? 2、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1、(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受整体的制约。(2)和谐是包含矛盾的和谐,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1)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同一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吸引和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2)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系,没有离开同一性的斗争性,也没有离开斗争性的同一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包含,同一是有斗争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
4.下面是关于庄子的蝴蝶梦的寓言故事。
在《庄子》中,有一段庄子梦蝴碟的描写。有一天,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五彩缤纷的大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自在。不一会,庄子醒了,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庄周。他大惑不解地问自己:“这是怎么回事,到底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总应该有所分别,这也许就叫“物化”吧!”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回答:
1.庄子的蝴蝶梦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 2.庄子的蝴蝶梦和物化观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世界观?
.
.
[参考答案要点:]
(1)庄子借用蝴蝶梦所要表达的是一种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个梦境,一种幻像,只有看破人生的人,才能超凡脱俗,达到至极之境。(2)庄子的蝴蝶梦和物化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庄子总是想像自己能够与物俱化、与道合一,以至于能逍遥于九天之上,获得绝对的自由。(3)庄子的蝴蝶梦也提出一些人生观的重大问题,如怎样对待人生的名利问题,如何获得自由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