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10:13: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 年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
竹
王贞白 ①
道院竹繁教略洗
②
,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锦箨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馔称清虚。
有时记得三天事,自向琅 玕 ③ 节下书。
竹
⑥
罗 隐 ④ ⑤
[注 ] ①王贞白 (875- 958):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 (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 ) 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 (895)
登进士, 七年后 (902)授职校书郎, 尝与罗隐、 方干、贯休同倡和。 ② 略洗:稍加砍除丛竹的繁枝。 义同。 ④药阑:即药栏,庭园中芍药花的围栏,亦泛指一般花栏。
③琅玕:翠竹的美称。 下文 “ 霜筠 ”
⑤交戛:交错缠结。 ⑥ 子猷:王徽之 (338-386),字子猷,东晋名
士、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第五子。生性高傲,放诞不羁,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山阴。
(1)两诗中“竹”的意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2)同为咏竹诗,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①以竹林之茂密,渲染清幽之气氛。②烘托诗人高雅的志气、节操。③作为行文线索,贯穿全诗内容。
(2)相同点:①两诗都塑造了竹子的清俊形象,寄托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欣赏竹林风光,终日相依。②两诗都表现了诗人高
雅的志节情趣,寄托了淡泊处世的人生理想。诗人爱竹成癖,以竹为友。
不同点:王诗要用长竿“钓巨鱼”,暗示他有高远的情怀,渴望有朝一日能报效朝廷,建功立业;而罗诗则运用典故,表示他更
愿意过散淡悠闲的生活。
(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
古诗歌仿真押题练 (一 )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 (1)~(2)题。 独 不 见
李 白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曲池。
风催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这首诗写白马子 (边塞儿 )远戍边塞,闺中人忆之而流泪,款款深情,感人至深。 B.“春蕙忽秋草”四句写出了从春天到秋天,闺中人孤独难耐,承受着思念的苦痛。 C.“忆与君别年”两句写当年离别时种下的桃树十分矮小,表达了岁月易逝的悲痛。
D.“终然独不见”一句中的“终然”暗示出戍边之人最终都战死沙场的悲惨命运。
E.“终然独不见”两句点明题意,使用一个“空”字,饱含了闺中人思夫绝望之感。
解析:选 CD
C 项,“忆与君别年 ”两句表达了闺中人年复一年对戍边之人的思念之情; D 项,“终然 ”的解释夸大其辞, “戍
边之人最终都战死沙场 ” 的说法太绝对。
(2)赏析“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中数词使用的艺术效果。
答:
答案: “百馀尺”运用夸张手法与“种桃齐蛾眉”形成对比,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写出桃树之高,时间的流逝,表达了闺中人对丈夫的思念之苦。 (言之有理即可 )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2)题。
咏 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①
耻染湘妃
泪,羞入上宫琴
②
。 [注]
① 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
(
)
(又叫湘妃竹 ) 。② 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D.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的独特情怀。
E.末句“吐龙吟”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像龙飞冲天一样,大展宏图的远大抱负。
解析: 选 CE
C 项,诗句原意是 “耻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作上宫的宫琴
” ,这里的解释完全弄反了; E 项,末句未运用典
故, “吐龙吟 ”意思是发出龙鸣般的声音,寄寓了诗人坚守高洁的情操。
(2)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石灰
吟》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答:
答案: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
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 《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了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这
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
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题。
幽 居
韦应物 ①
贵贱虽异等,出门皆有营。
独无外物牵,遂此幽居情。
微雨夜来过,不知春草生。
青山忽已曙,鸟雀绕舍鸣。
时与道人偶,或随樵者行。
自当安蹇劣 ② ,谁谓薄世荣。
[注] ① 韦应物:唐代诗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韦苏州 ”。 ②蹇劣:笨拙。
( )
A.开头两句以人们为生活奔走营谋的世间常态来反衬作者的幽居生活。 B.“独无”二句细致描绘出诗人幽居的情态,透露出无外物牵绊的喜悦。
C.诗中借用“道人”和“樵者”这样的形象,表达作者自然脱俗的追求。
D.最后两句意在突出作者淳朴守拙的性格特点和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E.全诗感触自然,语气平和,格调清新,表现出诗人闲居时的惬意自在。
解析: 选 BD B 项, “细致描绘 ” 说法错误; D 项, “ 看破红尘后的思乡情怀
” 于文无据。
(2)韦应物的很多五言古诗受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影响较大,一位文学理论家对二人作如下评论:
韦苏州诗,胸中腕中,先有一段真趣,落笔方妙,足见非专以浅淡拟陶者。世人误认陶诗作浅淡,所以亦不知韦诗也。
请结合上面这首《幽居》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 )或其他陶诗,说说这段诗论认为陶、韦二人诗并不浅显平淡的理
由。
答:
答案: 陶诗、韦诗中皆先有“真趣”。 《归园田居》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用笔平淡自然,但一个“悠然”掩抑不住作
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幽居》中“青山忽已曙, 鸟雀绕舍鸣”写眼前景自然朴质, 但饱含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这些“浅显”“平淡”的笔墨中,饱含了作者独具慧心的情趣,使他们的作品在浅淡中见真趣。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2)题。
望江南 ·江南岸
[北宋 ]王琪
江南岸,云树半晴阴。帆去帆来天亦老,潮生潮落日还沉。南北别离心。
兴废事,千古一沾襟。山下孤烟渔市远,柳边疏雨
酒家深。行客莫登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本词以“江南岸”起句,所写景物为江岸所见,“半晴阴”是全词的总体背景。 B.“帆去帆来”一句巧妙化用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别离的情感蕴含其中。
C.下片全部实写,先正面议论,用“兴废事”三字点出怀古之意,再转到具体写景。
D.词人即景抒怀,感慨多端,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多愁善感、愤世嫉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E.全词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转换自然,用语虽然平易,却含不尽之意,情韵悠然。
解析: 选 CD C 项, “ 全部实写 ”有误。前两句议论不是写实,最后一句是虚写,不是实写。
D 项, “ 愤世嫉俗 ” 于文无据,
词中词人只是就眼前之景感慨世事之变,谈不上
“愤世嫉俗 ”。 (2)词的结尾写道“行客莫登临”,词人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因为云树半阴半晴,船来船往,潮涨潮落,太阳西沉,令人感慨时光流逝,人世变迁,心生聚散离合之感。而远眺山下,见烟雾细雨中渔市、酒家渺茫遥远,又徒添兴废难料、孤独落寞之情。故言“行客莫登临”。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 [
注
]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
范成大 (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1)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请试作分析。 答:
(2)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颔联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荷花晨昏各异的神态与风韵。“有意十分开晓露”准确写出清晨荷花带着晶莹的露珠尽情绽放的风姿;“无情一饷敛斜阳”生动再现荷花在落日的余晖中敛起花瓣冷艳庄重的情态。
(2)相同点:都抒发了对荷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并且借花喻人,表达出坚守理想和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不同点:本诗尾联,诗人由州宅堂前的荷花,想到自己家乡石湖的荷花以及往来穿梭的游船画舫,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归隐
之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眉 峰 碧 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
①
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②
!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
滴。
[注]
① 镇日:整天,从早到晚。 ② 只:孤独的。
(1)“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既形象,又充满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
(2)请简要分析柳永的《雨霖铃》与这首词
的异曲同工之处。
答:
答案: (1)“窗外芭蕉”和“窗里人”本无联系,但在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窗里人通过联想把芭蕉和自己联系在一起,与后句的雨水“心头”“滴”组合在一起。“分明叶上心头滴”一句,在丰富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了非常强烈的感情。具体说就是:雨水滴在叶上,也滴在心头。可更进一步理解为,愁绪像雨水滴在叶上一样不住地涌上心头。作者用具体可感的雨水,将心中不断涌起的愁绪十分生动、形象、强烈地表现了出来。
(2)细节描写“执手”相同,以分手前的动作表现情感。借哀景写哀情相同。使用虚实结合手法相同:本词上片虚写回忆,下片抒写现实感受; 《雨霖铃》相反,上片写眼前分离之景,下片写对未来的想象。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浣
溪 沙
苏轼 ①
其
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茜罗裙
②
。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
③
村,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 三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