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9 2:07: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教学论文: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好奇心 环境 情感态度 灵活运用 创新能力
摘要:在科技创新占居主导地位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学数学活动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正文:
新的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占居主导地位,“创新”成了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因此必须做: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又不能忽视学生系统的知识积累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着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新技能,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同时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十分重视对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同时又要坚持实行统一要求和全面发展的原则。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科技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教学数学活动的迫切任务。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动力,创新意识的萌芽。 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往往表现在对一些新颖的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是爱问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这是学生主动观察、思
考、探索事物的强大动力,是创新的先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新课的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导入新课是小学数学新授课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新课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课时,我用故事导入新课:“小明和小刚今年都是12岁。但小明一共过了12个生日,小刚却只过了3个生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台下议论纷纷,不知道其中的奥妙所在。这时我就抓住时机:“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吗?”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导课方法,新颖恰当,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智力。
(一)关注情感态度,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下开始学习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安全的开课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下开始数学学习。
(二)关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始学习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标准〉解读》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它是具体的,但数学又经过了抽象,我们应该将数学的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应该成为课程内容的呈现与学生学习过程的主要模式。”大量的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三)关注个性差异,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里开始学习
《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新课导入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尽力设计、提出一些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发展需要的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使每一个学生经过新课导入各有所获,顺利的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二、创设民主和谐的环境必要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使学生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 营造民主、和谐的轻松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班集体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的状态。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指课堂教学的情景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学生产生了满足、愉快、羡慕、互谅等积极的态度和体验。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个优良的环境来促进优良个性的形成,使孩子健康地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不紧张,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注、赏识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敢想、敢说、敢问,创新的火花才会迸发。
要营造这样一种氛围,建立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我们必须明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除了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密切师生的联系,实现课内课外培养一体化。我常常在课后和学生比赛速算24分,下国际数棋。有时还担任裁判,出一道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考题,举办数学大擂台,设置奖品,任其“群雄纷争”。此时学生往往情绪高涨,学数学的兴趣异常浓厚,喜欢和我在一起比赛、竞争。和学生一起玩数学,做数学游戏,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引导和激励,从而更好地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二)用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生活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俗语说:“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双方情感交融的前提,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主动性与低调性。把微笑与耐心带进课堂,把民主与竞争带进课堂,把鼓励与表扬带进课堂。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很多,但至关重要的因素则是教师的作用。正如
罗杰斯说的那样:“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有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优化关系、公正平等的态度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以期达到教师的愿教、爱教、乐教、善教,学生愿学、爱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理想境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心理也健康地发展。
(三)鼓励提问、质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怕出丑,不允许学生提问题,更不允许学生提与教师的观点及教材结论相悖的意见,甚至教师有时出了错误学生也不敢提出来,这种无原则、无骨气的服从,不能不说是少数教师长期压制和“培养”的结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允许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发生争论。
(四)科学的评价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一个学生不论其个性品质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小学生总朝着教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热情激励学习好的学生,更要想方设法对未成功的学生进行鼓励,决不能简单地批评责备,更不能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分析肯定其合理之处,以保持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灵活运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