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15:03: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在光照和CO2适宜的条件下用H18O2浇灌小麦幼苗,则小麦幼苗周围空气中_____中含18O。 答案 (1)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等于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速率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光照强度和温度 (3)右下 两者都有 (4)水、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 (1)分析图发现,纵坐标表示氧气吸收速率即净光合速率,横坐标表示光照强度;b点氧气吸收速率为0,即净光合速率为0,其含义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率等于有氧呼吸消耗氧气的速率;小麦根尖中无叶绿体,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ATP,呼吸作用产生AT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2)由图可知,图中变量有两个:光照强度、温度。分析25 ℃曲线可知,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氧气释放速率增强,光照强度是影响c点光合速率的限制因素;分析15 ℃曲线可知,虽然二者温度不同,但净光合速率相同,由于二者的呼吸速率不同,说明二者总光合速率不同,进而说明温度也影响光合速率,进而影响c点的变动。(3)提高二氧化碳浓度后,植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增加,d点会向下移,最大光合速率增加,需要的光照强度会增加,所以d点会向右移,因此d点向右下移。(4)在光照和CO2适宜的条件下,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时将H218O中的18O转化为18O2,呼吸作用时,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将H218O中的18O转化为C18O2;H218O会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到空气中,同时18O2也会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O。
6.为了探究光质对叶用莴苣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设计了4组不同光质分别处理长势相同的莴苣幼苗,第40天测定相关指标,结果如下。
组别 光质 叶绿素 含量 /mg·g -1A 白光 0.52 0.12 B 白光+红光 0.54 0.12 C 白光+蓝光 0.42 0.09 D 白光+红光 +蓝光 0.63 0.14 叶绿素a 叶绿素b 净光合速率/μmol CO2·m·s 气孔导度/mmol H2O·m·s
据表回答:
-2-1-2-14.9 5.3 5.6 3.2 234 214 240 184 (1)在本实验过程中,A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同时补充红光和蓝光会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莴苣生长。实验中选用红、蓝两种光源作为补充光源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上述4组实验培养的莴苣叶分别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则滤纸条自上而下第三条色
素带呈________________色,该色素带颜色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组。
(3)4组实验中D组净光合速率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与C组相比,D组叶肉细胞中的含C3含量______________(填“较高”“相等”或“较低”)。
(4)大棚种植莴苣时,人工增加一定强度电场或提高CO2浓度都会提高净光合速率,若同时增加电场强度和提高CO2浓度对莴苣产量有何影响?请简要写出探究思路: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照 抑制 绿叶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2)蓝绿 D
(3)气孔导度小,CO2供应不足 较低
(4)选用4个大棚,其中3个分别施加一定强度电场、高浓度CO2、一定强度电场和高浓度CO2,第4个不做处理,其他条件均相同,若干天后分别多次测量莴苣干重并计算平均值,比较干重平均值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
解析 (1)A组是空白对照。同时补充红光和蓝光的净光合速率比白光低,所以是抑制莴苣生长。绿叶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所以选用红、蓝两种光源作为补充光源。(2)滤纸条自上而下第三条色素带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D组叶绿素a含量最高,颜色最深。(3)据表可知,D组净光合速率最低最可能的原因是气孔导度小,CO2供应不足。由于气孔导度小,CO2进入减少,C3含量较低。(4)探究思路是:选用4个大棚,其中3个分别施加一定强度电场、高浓度CO2、一定强度电场和高浓度CO2,第4个不做处理,其他条件均相同,若干天后分别多次测量莴苣干重并计算平均值,比较干重平均值的变化得出实验结论。
7.将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放在室外),测得玻璃钟罩内一昼夜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一昼夜中植物光合作用开始的时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氧气浓度最低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点。
(2)一昼夜中BC对应时间段CO2释放缓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F点到G点对应的时间是一天中光照最强、气温最高的时候(没有超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适温度),曲线FG段下降得比较平缓,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昼夜中(从A点到I点)植物的干重增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A点到F点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最终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点对应时间之前 D (2)温度较低 气孔部分关闭,影响CO2的吸收 (3)一昼夜,玻璃钟罩内CO2浓度降低 不增加也不减少(无变化)
解析 (1)根据题意,在DH段,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容器内的CO2浓度下降,D点时植物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说明光合作用开始于D点对应时间之前,D点时CO2浓度最高、O2浓度最低。(2)夜间气温不断下降,呼吸速率减慢,所以BC对应时间段CO2释放缓慢;曲线FG段CO2浓度下降较平缓,是因为气温较高,植物气孔部分关闭,进而影响CO2的吸收。(3)由图可知,一昼夜后I点的CO2浓度低于起始点即A点的CO2浓度,说明有有机物的积累,故植物的干重增加。A点和F点玻璃钟罩内CO2浓度相同,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最终变化情况是不增加也不减少。
8.在密闭玻璃装置中,研究某种绿色植物在不同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1)黑暗中测定氧气吸收量时,可在烧杯中加入NaOH溶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光照下测定氧气释放量时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温度下测定结果的差异与__________________直接相关,该植物在20℃下呼吸速率是10℃下的____________倍。
(3)该植株在10℃、5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________mg;该植株在20℃、10klx光照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________mg。 答案 (1)吸收CO2 CO2缓冲液(NaHCO3溶液) (2)酶的活性 2 (3)2.5 6.875
解析 (1)NaOH溶液能吸收CO2,去除CO2后,液滴移动只由氧气含量变化引起。光照下测定氧气释放量时不能加入NaOH溶液,因其会吸收CO2导致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应该加入CO2缓冲液,如NaHCO3溶液,这样既能确保光合作用进行,又能准确反映氧气变化量。(2)温度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呼吸速率。黑暗中氧气吸收量表示该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20℃下呼吸速率为2mg/2 h=1 mg/h,10℃下呼吸速率为1mg/2 h=0.5 mg/h,前者是后者的2倍。(3)光照条件下氧气释放量反映净光合作用强度,而10℃、5klx光照下,每小时真正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净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氧气消耗量=2mg+0.5mg=2.5mg,因此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2.5mg。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代表真光合作用强度,在
20℃、10klx光照下,植株每小时氧气产生量为4mg+1mg=5mg,根据反应式换算为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5mg×44/32=6.87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