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0:30: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 根据指标关系式建立分析指数体系及相应的绝对增减量关系式。
(4) 应用实际资料,根据指数体系及绝对量关系式,依次分析每一个因素变动对对象变动影
响的 相应程度及绝对数量。 2.简述统计指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答:统计指数在产生和生活中的作用很多,一般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综合反映事物的变动方向和程度。
(2) 分析受多因素影响的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3) 研究事物在长时间的变动趋势。
1.(1)如何理解平均指数的概念? (2)请区分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的联系与区别。
答:(1)平均指数就是将各个个体指数进行综合平均而得出的综合比率指标,即平均比率指标,它是总指数的另一种形式,也是编制总指数的一种重要方法。
(2)平均指数与综合指数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的联系在于,在一定的权数下,平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区别在于平均指数作为一种独立的总指数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不仅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使用,而且它本身也具有独特的广泛应用价值。 2.指数体系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编制指数体系?
答:若干个有联系的经济指数之间如能构成一定数量对应关系,就可以把这种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保持一定关系的指数之间的客观联系称为指数体系。
(2)编制指数体系应以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理为依据。由于在编制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可以固定在基期或报告期,所以可编制不同的指数体系。但无论编制哪一种指数体系,有一个条件是必须遵守的,那就是各个因素对现象影响的总和,应该等于现象实际发生的变动,为了保证这个条件的实现,应当遵守的原则是:同一个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要分别固定在不同时期。一般来说编制质量指标指数,应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数量指标固定在报告期(即采用派氏指数公式);编制数量指标指数应将作为同度量因素的质量指标固定在基期(即拉氏指数公式)。 3.(1)在统计指数中,试简单说明什么是总指数和个体指数。 (2)总指数和个体指数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P123-124)(1)总指数是反映多种不同的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成本、价格等现象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总变动程度的一种特殊的相对数。个体指数是反映单个事物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变动程度。
(2)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联系在于总指数是个体指数的平均数,所以其数值总是介于最大的个体指数与最小的个体指数之间。区别是总指数反映多种事物的变动,而个体指数只反映某一种事物的变动。
4.(1)什么是综合指数?列举常用的综合指数有哪些? (2)编制综合指数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
答:(1)综合指数是总指数的基本形式,它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凡是一个总量指标可以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指标固定下来,仅观察其中一个因素指标的变动程度,这样的总指数就称为综合指数。常用的综合指数有拉氏指数,派氏指数,杨格指数,埃马指数和费宣理想指数。
(2)同度量的问题;同度量因素所属时期的确定问题。
学习提升能力 第 5 页 (共 12 页) 知识改变命运
5.(1)解释什么是因素分析法? (2)因素分析法的种类有哪些?
答:因素分析法是指根据指数体系中多种因素影响的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情况,分析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
(2)因素分析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①按分析对象的特点不同,可分为简单现象因素分析和复杂现象因素分析。②按分析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变动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相对指标变动因素分析。③按影响因素的多少不同可分为两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 ①拉氏物量总指数-Kq =∑(p0 * q1)/ ∑(p0 * q0)
产量变动所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 ∑(p0 * q1) - ∑(p0 * q0) ②派氏物量总指数-Kq =∑(p1 * q1)/ ∑(p1 * q0) 产量变动所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 ∑(p1 * q1) - ∑(p1 * q0) ③埃马物量总指数-Kq =∑(q1 * (p0 + p1))/ ∑(q0 * (p0 + p1))
产量变动所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 (∑q1 * (p0 + p1) - ∑q0 * (p0 + p1))/2 ④费暄物量总指数-Kq=[(∑(p0 * q1)/∑(p0 * q0)) * (∑(p1 * q1)/∑(p1 * q0))]^0.5 产量变动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 (∑(p0 * q1) * ∑(p1 * q1))^0.5 - (∑(p0 * q0) * ∑(p1 * q0))^0.5
⑶三种产品的出厂价格总指数和由于出厂价格变动所增加或减少的产值; ①拉氏物价总指数-Kp =∑(p1 * q0)/ ∑(p0 * q0)
出厂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 ∑(p1 * q0) - ∑(p0 * q0) ②派氏物价总指数-Kp =∑(p1 * q1)/ ∑(p0 * q1)
出厂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 ∑(p1 * q1) - ∑(p1 * q0) ③埃马物价总指数-Kp =∑(p1 * (q0 + q1)) / ∑(p0 * (q0 + q1))
出厂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 (∑(p1 * (q0 + q1)) - ∑(p0 * (q0 + q1)))/2 ④费暄物价总指数-Kp=[(∑(p1 * q0)/∑(p0 * q0)) * (∑(p1 * q1)/∑(p0 * q1))]^0.5 出厂价格变动引起的产值变动额 = (∑(p1 * q0) * ∑(p1 * q1))^0.5 - (∑(p0 * q0) * ∑(p0 * q1))^0.5
⑷三种产品的总产值指数和产值的增长量; 总产值指数 = E1 / E0 = ∑(p1 * q1) / ∑(p0 * q0)
总产值增长量(变动额)= E1 / E0 = ∑(p1 * q1) - ∑(p0 * q0)
⑸用指数体系把⑵、⑶、⑷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三个指数之间的联系为:
①拉氏总指数 相对数体系:拉氏物量总指数 * 派氏物价总指数 绝对数体系:拉氏物量对产值的影响 + 派氏物价对产值的影响 ②派氏总指数 相对数体系:派氏物量总指数 * 拉氏物价总指数 绝对数体系:派氏物量对产值的影响 + 拉氏物价对产值的影响
学习提升能力 第 6 页 (共 12 页) 知识改变命运
无论是数量指数还是质量指数,由于拉氏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单位都固定在基期,帕氏指数公式的同度量单位都固定在报告期,而资料中报告期数据整体上高于基期数据,因此用拉氏指数公式编制的产量和出厂价格指数都高于用帕氏指数公式编制的产量和出厂价格指数。 1.简要说明线性规划问题中效率比法,图解法,表上作业法,匈牙利算法适合解决的问题。 答:效率比较法:针对生产能力的合理分配问题;图解法:针对原料的有限库存,合理安排两种产品的产量使生产效益最大;表上作业法:针对物资调运问题;匈牙利算法:针对指派问题或旅行商问题。
2.简述表上作业法的关键步骤。
答:表上作业法的关键步骤如下:先编制运费表和产销平衡表,并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调运方案,再用闭回路法,求检验数检验初始调运方案是否为最优方案。若不是最优,再用闭回路法,求调整数,用之调整初始方案。再用闭回路法,求检验数检验调整的调运方案是否最优,直至调整到最优为止。
3.规划论主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是线性规划?
答:规划论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定条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找安排的最优方案,可将之表示为函数在约定条件下的极值问题;若约束方程和目标函数都是线性的就属于线性规划。 1在进行统计决策时,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
答:在进行统计决策时,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
2先验概率型决策的准则有哪些?答:(P203)在进行先验概率型决策分析中,常用的决策准则主要有期望收益准则或期望损失准则、最大可能和渴望水平准则等几种。
1对此用什么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合适?它的原理是什么? (2)此方法的要素由哪些构成?解答:(1)可以用图的形式进行分析,即决策树法。原理为: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状态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条件下损益值的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2)决策树由决策点、方案枝、状态点、状态枝等要素构成。
2决策树法,试根据你所学的统计决策分析的方法,概括总结一下此方法的优势和不足?
解答: 决策树列出了决策问题的全部可行方案和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以及各可行方法在各种不同状态下的期望值,从而可以直观地显示整个决策问题在时间和决策顺序上不同阶级的决策过程,在应用于复杂的多阶级段决策时,阶段明显,层次清楚,便于决策机构集体研究,可以周密地思考各种因素,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当然,决策树法也有它的缺点,如使用范围有限,无法适用于一些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决策;对各种方案的出现概率的确定有时主观性较大,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等。
(1)决策树的原理是什么?(2)应用决策树进行统计分析时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答:它利用了概率论的原理,并且利用一种树形图作为分析工具,其基本原理是用决策点代表决策问题,用方案分枝代表可供选择的方案,用概率分枝代表方案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经过对各种方案在各种结果条件下损益值得计算比较,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1)首先根据决策问题绘制决策树,然后计算概率分支的概率值和相应的结果节点的收益值;其次计算各概率点的收益期望值;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最优方案。
2.(1)什么是决策树技术?决策树对管理人员有何意义? (2)概括说明绘制决策树的步骤。
学习提升能力 第 7 页 (共 12 页) 知识改变命运
答: (1)决策树是对决策局面的一种图解。它是把各种备选方案、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及各种损益值简明的绘制在一张图表上,用决策树可以使决策问题形象化。决策树便于管理人员审度决策局面,分析决策过程,尤其对那些缺乏所需数学知识从而不能胜任运算的管理人员。 (1) 决策树的绘制步骤有: ①绘制决策点和方案枝,在各方案枝上标出对应的备选方案。 ②绘制状态点和状态枝,在状态枝上标出对应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值。 ③在状态枝的末端标出对应的损益值。 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完整的决策树。 3.(1)决策分析中,对各行动方案取舍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 (2) (3)
请解释最优行动方案对客观状态的概率变化的敏感性与其稳定性的关系。 请分析如何降低最优方案的敏感性,增强其稳定性。
答:(1)决策分析中对各行动方案的取舍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各行动方案在各种状态下的损益值;二是各种客观状态出现的概率值。
(2) 最优行动方案对客观状态的概率变化越敏感,其稳定性越差,可靠性就越低。 (3) 要降低所选最优方案的敏感性,增强其稳定性,就需要对所面临的客观环境进一步调
查,获得补充信息,从而对过去估定的先验概率分布进行修正,用既包含了先验信息,又包含了样本信息的后验概率分布再进一步进行决策分析。 4.(1)先验概率型决策适用于什么情况?
(2)简述先验概率型决策的准则的期望损益准则的步骤。
答:(1)决策者除了掌握有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和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外,还掌握有客观环境的各种可能状态出现的先验概率分布,这时就可以使用先验概率型决策进行分析。
(2)首先需要根据客观环境各种可能状态的概率分布和决策行动的收益函数或损失函数计算出各个行动方案的期望收益和期望损失,然后通过对各个行动方案的期望收益和期望损失进行比较,找出期望收益最大或期望损失最小的来作为行动方案。 5.(1)统计决策的要素与统计决策分析有什么样的关系? (2)简述非概率型决策的含义。 (3)非概率决策的准则有哪些?
答:(1)客观环境的可能状态集、决策者的可行行动集和表示决策行动结果的收益函数或者损失函数是统计决策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缺少了这三个基本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统计决策分析都无法进行,只有当这三个基本要素都具备了, 统计决策分析才可进行。 (2) 非概率型决策就是决策者在仅仅知道客观环境可能有哪几种状态,但却不知道每一种可能状态出现概率的条件下的决策。
(3) 非概率型决策的准则主要有:乐观准则(大中取大准则)、悲观准则(小中取大准则)、折中准则、大中取小准则四种。
6.(1)决策和决策者的分类有哪些?(2)请解释决策风险的衡量方法的具体步骤。 答:(1)按照决策条件的肯定程度,可以将决策分为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三种。根据决策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可以将决策者分为风险偏好者、风险中性者、风险规避者。
(2)决策风险的衡量方法就是以概论原理为基础,针对那些有很多种可能结果的不确定因素而采取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一般来说,这种方法的步骤为:
学习提升能力 第 8 页 (共 12 页)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