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科危重护理常规、工作流程、应急预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5/3 5:01: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脑 疝

【基础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1、密切观察脑疝的前驱症状,及时早期发现颅内压增高:脑疝是颅内压增高所引起的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综合征,颅内压超过700cmH2O持续1 h即可引起脑疝。颅内高压的临床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一旦患者有剧烈头痛且呈进行性加重和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应警惕是脑疝前驱期。 2、意识观察:评估GLS意识障碍指数及反应程度;意识变化是脑疝出现之前的重要表现。

3、瞳孔的监测:根据脑疝的五期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已属于脑疝中晚期。

4、生命体征的观察:血压进行性升高,脉搏慢且洪大,呼吸深而慢,提示脑疝前驱期。若脑疝发展迅速,呼吸可突然停止,急性后颅内凹血肿时呼吸变慢有提示枕骨大孔疝的意义。 (二)护理要点 1、急救护理

(1)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快速静脉滴注脱水药,并配以激素应用。有时可

合用速尿以加强脱水作用。

(2)协助做好手术准备:根据医嘱立即备皮、备血,行药物过敏试验,准备术

前和术中用药等。

(3)消除引起颅内压增高的附加因素:

①迅速清除呕吐物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气供给,防止窒息及吸人性肺炎等加重缺氧;

②保持正常稳定的血压,从而保证颅内血液的灌注;

③保持良好的抢救环境,解除紧张,使之配合抢救,同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证抢救措施的落实;

④高体温、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均可进一步促使颅内压升高,应予以重视。

(4)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防止

二氧化碳蓄积而加重颅内压增高。。

(5)对呼吸骤停者,在迅速降颅压的基础上按脑复苏技术进行抢救:

呼吸支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加压给氧,予呼吸气囊或呼吸机支持呼吸; 循环支持:如心跳停止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保持心脏泵血功能; 药物支持:遵医嘱给呼吸兴奋剂、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对症处理。 (6)严格记录出入液量,注意电解质平衡的情况。 2、术后护理

(1)与手术室护士进行认真交接,检查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查看皮肤

情况,查看手术记录,了解手术经过。

(2)体位:术后6h内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或半侧卧位将床头抬高150~30°,

每2h更换体位1次。术后72h内,取头高位半坡卧位,头部保持中位,避免前屈、过伸、侧转,以免影响脑部静脉回流,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性护理操作。

(3)准确执行脱水治疗,记录24h出入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4)呼吸道管理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更换体位,拍背协助排痰,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异物。

②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以免舌根后坠及呕吐时误吸。

③鼻饲者注射前抬高床头15°,以防食物返流入气管引起肺部感染。 ④常规氧气吸入3~5天,氧流量2~4 L/min。

⑤人工气道管理: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2次/日,口鼻腔及气道用无菌镊和吸痰管严格分开,防止感染。

⑥气道湿化与促进排痰:予雾化吸入、气管内滴药等。

⑦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探试,避免外来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引起交叉感染。

(5)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留置脑室引流管的患者严格掌握引流管

的高度和流量,引流管低于穿刺点15 cm为宜,密切观察引流物的颜色、性质,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并做好记录。

(6)骨窗护理:减压术患者一般行颅骨瓣去除或游离术,成为骨窗或游离骨瓣,

骨瓣去除后脑组织只有头皮保护,易受压,应加金属保护;通过骨窗可观察到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7)高热护理: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亚低温治疗(轻中度低温

30℃~35℃)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脑神经功能障碍,减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