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复习资料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7:47: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酶体的膜,防止溶酶体破裂。

3.讨论共翻译转运及翻译后转运的主要区别。

翻译后转移Post-translation translocation: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翻译),再转运至膜结合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微体、细胞核等)或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

共翻译转移Co-translation translocation:在细胞质基质中多肽链的合成起始后,边合成边转入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运至溶酶体、质膜、分泌到细胞外(还包括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

4.比较膜结合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和游离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 在与内质网结合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带有一特定的序列,与一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由内上的SRP受体识别。这些蛋白质属于分泌出细胞的蛋白质或与特定细胞器结合的蛋白质以及整合蛋白。无这些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构成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或叶绿体的蛋白质。 5.信号序列(肽)假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是说明共翻译转运机制的一种学说,通过对信号序列的识别使核糖体锚定在内质网上,并通过信号序列将新生肽转入内质网后进行运输。

6.Hsp70家族中的分子伴侣在正常细胞和应激细胞中可完成不同的功能,试列举几种功能。

1)稳定新生肽链;

2)维持多肽折叠活性;

3)维持新生肽链的转运活性; 4)协助蛋白质降解;

5)促进蛋白质寡聚体的装配与解离; 6)使热变性的蛋白质恢复活性。

第八章 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多线染色体(polytene chromosome)---在昆虫体内,这种染色体扩增方式可产生合成大量蛋白质所需的众多基因拷贝。由于这些巨大染色体结构上的条带与特定的基因有关,因此通过研究其交换频率可提供可视的遗传图谱证据。

2.常染色质(euchromatin)---是转录活跃的DNA部分,在间期细胞核中为解旋的细纤维丝,折叠盘曲度小,分散度大。常染色质含有单一和重复顺序的DNA,在一定条件下可进行复制和转录,是正常情况下经常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染色质。 3.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是指间期或分裂前期核内染色很深的块状结构。异染色质的DNA分子与组蛋白等紧密结合,螺旋缠绕紧密,很少转录,功能上处于静止状态,是低活性的染色质。

4.染色单体(chromatid)---是染色质的四级结构,又称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期,染色质转变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都是通过着丝粒连接两条染色单体而形成的。这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5.着丝粒(centromere)---是在主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相连处的中心部位,即主缢痕的内部结构。着丝粒的位置是鉴别染色体类型的一个重要标志。 6.动粒(kinetochore)---是指在主缢痕处两条染色单体的外侧表层部位的特殊结构,是纺锤丝微管的连接处,是微管蛋白的组织中心之一。

7.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是染色体上主缢痕以外的另一个凹陷,常分布于染色体臂中或在短臂近动粒处。次缢痕也是染色体的一个固定的形态特征,所以也可作为鉴别染色体的标志。

8.核仁组织区(nucleolus region)---是存在于细胞内特定染色体区段,常位于染色体端部的次缢痕处,含有主要rRNA基因,是产生核仁的部位。 二、简答题

1.真核生物细胞能否象原核生物一样,可以没有核膜,并且DNA的转录与蛋白质翻译也是偶联的? 不能,因为真核生物的基因有内含子,初级转录物必须经过加工。

2.为什么真核细胞需要细胞核作为独立的区室,而原核细胞没有核也能生存? 因为真核基因的表达机制比原核更复杂。

原核基因没有内含子,因而一条mRNA在转录后立即翻译而不需要加工。实际上在核糖体中大多数mRNA在转录结束前就开始翻译了。

真核转录后在翻译前转录物必须经过剪接。核膜将转录与翻译的过程在空间、时间上隔离开来,初始RNA转录物分布于核内,经加工形成mRNA,才被转运离开核进入质中翻译。

3.简述核孔鱼笼模型的主要特点。 核孔复合物(NPC)是一种轮形结构,呈八面对称。只有一中央运输蛋白,向外伸出8个辐条,与核面的核质环及细胞质环相连,在胞质环表面常有8个细胞颗粒位于其上,而胞质环上分别有肌纤丝伸向核质、胞质,形成笼形结构。 4.核定位信号是一种永久性的信号,这对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重复使用,有利于细胞的重建过程。 5.比较前导肽与核定位信号的区别。 核定位信号与前导肽的主要区别:1)核定位信号可以重复使用,即永久性;2)核定位信号由核孔复合物识别。 6.染色体的绳珠模型有什么特点? 是染色体的一级结构。由核小体组成,各核小体之间有连接DNA相连。核小体又称为核体。核粒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由200bp(160~240bp)的DNA与五种组蛋白结合而成。其中4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八聚体的小圆盘,是核小体的核心结构。146bp的DNA在圆盘外围绕1.75圈,1分子H1与DNA结合,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口,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两个核小体间的连接DNA长度因种属和组织而异,一般60bp。 7.染色体骨架与核基质有何不同?

染色体骨架是一个密集、纤维状的染色体支架结构。当蛋白质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中抽提出来后就只剩下骨架了。大的环形DNA还连在骨架上。核基质是与核被摸的内部相连的一个纤维状网络结构。它是间期核抽提除去蛋白质后得到的。因此核骨架出现于分裂期的细胞。而核基质出现于分裂间期的细胞,具有一些共同的蛋白质,但也有各自独特的蛋白质。 8.比较异染色质与常染色质。 二者都是分裂间期的染色质形态,但压缩程度不同。异染色质保持高度浓缩状态,转录不活跃,而常染色质是松散的,可作为转录模板。 9.为什么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不能同时见到细胞核和染色体?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高级结构,这种结构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会出现,便于均等分配。为了均等分配遗传物质,不仅遗传物质要凝集成染色体,同时核膜要

解体,此时见不到细胞核。 仅在新细胞生长时,需要基因活动,需要蛋白质合成,因此染色体必须去凝集,此时见不到染色体,但此时为了稳定遗传物质,保证基因转录的微环境,必须形成完整的核,所以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不能同时见到细胞核和染色体。 10.动粒与着丝粒有何不同? 都指染色体上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相连的点。动粒在显微镜下是染色体上一个与微管相连的密集区域。着丝粒是染色体上进行正确分离所必需的区域。 11.何谓人工染色体?何谓YAC文库? 利用天然染色体的功能元件,构建重组染色体,大大提高了插入外源基因的能力,并且在宿主细胞内稳定的复制和遗传,称为人工染色体。 如果以酵母染色体的ARS、CEN、TEL序列构建载体,即酵母人工染色体(YAC),以YAC为载体构建的文库就是YAC文库。

第九章 核糖体与核酶

一、名词解释

1.核酶(ribozyme)--- 指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即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二、简答题

1.原核和真核生物核糖体在生物发生上有何不同?

细胞内的核糖体是自我装配的。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包括蛋白质与RNA的合成、核糖体亚基的组装。首先,原核生物rRNA基因的重复次数比真核低得多,而且细菌的5s rRNA基因与另外两种r RNA基因组成一个转录单位。真核生物核糖体亚基的装配地点在细胞核的核仁部位,而原核亚基的装配在细胞质中。 2.真核和原核核糖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真核细胞80S核糖体蛋白和rRNA的数量和体积均比原核70S的大,因此其机体约为原核的2倍。而大小亚基(40S与60S)也比原核的大。但从含量上看,原核细胞的RNA含量比真核多。原核生物核糖体上有一个E位点便于脱氨酰tRNA的离开。

第十章 细胞骨架

一、名词解释

1.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IF)---是细胞骨架中最复杂的一种蛋白质纤维系统,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约10nm。中间纤维与细胞核的固定、物质运输和有丝分裂等过程有关。

2.基体(basal body)---基体是纤毛和鞭毛的微管组织中心,不过基体只含有一个中心粒而不是一对中心粒。基体又称动质体(kinetosome),负责鞭毛和纤毛的合成。 3.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又称松胞素,是第一个用于研究细胞骨架的药物,是真菌分泌的生物碱。细胞松弛素(细胞松弛素B及其衍生物)在细胞内与微丝正端结合,并引起F-肌动蛋白解聚,阻断亚基的进一步聚合。

4.鬼笔环肽(phalloidin)---从一种毒菇中分离的剧毒生物碱,与细胞松弛素的作用相反,只与聚合的微丝结合,而不与肌动蛋白单体分子结合。与聚合的微丝结合后,抑制了微丝的解体,因而破坏了微丝的聚合和解聚的动态平衡。

第十一章 细胞繁殖及细胞周期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周期(cell cycle)---通常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生长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结束为止所经历的过程成为细胞周期。

2.同步化(synchronization)---培养物中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相同阶段,称为细胞的同步化。

3.周期蛋白(cyclin)---指在整个真核生物的细胞周期中,浓度随细胞周期的变化而时升时降的几个相关的蛋白质。

4.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是哺乳动物细胞周期控制G1期进入S期的调节点。 5.M期促进因子(M phase-promoting factor,MPF)---是一种蛋白质,其含量在有丝分裂前迅速上升,在有丝分裂后迅速下降,被认为是触发有丝分裂的物质。 6.关卡(checkpoint)--- 指监控细胞周期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否严格按程序进行的控制点。

7.有丝分裂(mitosis)---有丝分裂是细胞周期M期进行的分裂活动。在这个时期,通过纺锤丝的形成和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将S期复制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过程,由于纺锤丝的出现,故称为有丝分裂。

8.减数分裂(meiosis)---是特殊的核分裂方式,染色体仅复制一次,而进行两次连续的核分裂(减数分裂Ⅰ、Ⅱ)。

9.胞质分裂(cytokinesis)---核分裂(有丝分裂)完成后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裂的过程。有丝分裂后期,将细胞膜、细胞骨架、细胞器以及可溶性蛋白质等均等分配,并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的过程称为胞质分裂。胞质分裂通常开始于有丝分裂后期,直到两个新细胞核形成后才结束。

10.P53蛋白(P53 protein)---磷酸化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抗原,在多种转化细胞中表达。P53被认为是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而不是癌基因产物。 二、简答题

1.比较有丝分裂的中期与早中期。 都处于有丝分裂的早期阶段,早中期其特点是染色体和纺锤体结合,以及染色体向赤道板移动。在中期,染色体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是有丝分裂的“节点”,在染色体正确地排好之前,细胞会一直处于中期。

2.在减数分裂前期Ⅰ发生染色体联会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自由组合的交换、一方面保证了物种遗传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生物遗传的多样性。 3.染色体交叉的意义是什么? 交叉提供了染色体上易于发生重组的位点。 4.简述P53蛋白的作用。 P53蛋白是一种防止细胞癌变的转录因子,可调节一种周期蛋白-colr抑制蛋白的合成,这种物质是进入S期所必需的。

第十二章 细胞分化和癌细胞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决定(cell determination)---细胞分化具有严格的方向性,细胞在未出现分化细胞的特征前,分化的方向就已由细胞内部的变化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决定,这一现象称为细胞决定。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