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5 20:37: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箕型纹中由纵箕和横箕。
箕口朝趾痕为前纵箕,箕口朝弓的为后纵箕; 箕口朝内侧的为内横箕,箕口朝外侧的为外横箕。
此区域的箕形纹,有的是单一完整箕,有的双箕并列(倒头箕、并口箕)。箕形纹的三角位臵,一般多靠近箕头。
c、斗型纹
按纹线流向和面积形状分有纵向斗、横向斗。一般有环形斗、螺形斗、囊形斗、双箕斗、杂形斗。一般有两个三角,一个在拇趾根侧,一个在掌后缘中部。
d、三角形纹
单独出现的三角形花纹,其三面纹线的数量、弧度较均匀,构成曲形的三角纹。 ②第二至第四趾跖区花纹
此区域纹线特点:每一趾根都有一组横行或稍斜行的纹线,与来自两侧邻趾的纹线构倒小三角;多数纹线斜向后内侧,止于弓内侧;有的构成弓、箕、斗型三种复杂花纹,花纹有单一形,有的两种花纹同时出现;花纹中心的纹线均较细密,纹线流向均呈纵向,没有呈横向的。
a、弓型纹
此区弓型纹中,弧形纹较多,帐形纹少。呈凸面向外侧的弧形线流至掌后内侧,全为外纵弧。少数帐形纹帐顶总是朝足弓。
b、箕型纹
此区的箕型形纹多种多样,有箕口向趾根的前纵箕,箕口向弓的后纵箕。 前纵箕有:单一箕;2个同向并列箕;3个同向并列箕,但是很少 后纵箕有:单一箕;2个同向并列箕
另外有一前纵箕和一后纵箕异向并列箕,或两个同向一个异向并列箕。
箕形纹三角,多分布在箕头的一侧或两侧。并列箕有3个以上的三角。前纵箕箕口一侧或两侧在趾根处出现倒三角。
c、斗型纹
此区斗型纹常呈纵向的椭圆形。有环、螺、双箕斗之分。有单一斗,双斗并列,还有箕斗混合并列。
三角多出在斗的两头的一侧或两侧。 ③第五趾跖区花纹
此区不易或很少构成复杂花纹,多数只能构成三角型纹,其位臵和大小受第2~第4趾跖区制约。此区花纹大,三角纹被挤到外侧边缘,否则就大且向内靠。
(3)足弓乳突纹线痕
一般呈横斜纹线,极少构成弓型纹、或箕型纹,或弓箕并列。箕型纹有箕口朝外的外横斜箕,箕口朝内的内横斜箕。
(4)足跟乳突线痕
一般是弧形线、横斜形纹线、短线、“T”形线。极罕有三角型纹或箕型纹。
粘附物形成的痕迹,如油漆、沥青等不易脱落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作为参考特征。 (二)赤足足迹的个别特征 1.拇趾角特征
2.畸形趾痕特征。确定趾位,分别测量前后、内外突点间长度。
3.趾头顶端连线特征。两趾间距,构成角的确定其所在趾位及角度数。 4.隆出弓高弦长。
5.伤疤痕特征。其位臵、形状、大小。
16
6.鸡眼痕特征。其位臵、形状、大小、数量。
7.屈肌褶纹痕特征。其粗细、长短,结合形的边长及角度。 8.皱纹痕特征。某部位几条皱纹构成图案的边长及角度。 9.脱皮点块痕特征。几个脱皮点直线相连构图的边长及角度。 10.老茧皮痕特征。若有裂口,其位臵、形状、大小。 11.乳突纹线细节特征。同手印一样,有9个细节特征。 第三节 穿鞋足迹形象特征 (一)穿鞋足迹的种类特征 1.花纹种类及标志特征
其基本类型有直线纹、曲线纹、环点纹、框块纹、网格纹、畦埂纹、叶脉纹、文饰纹、动植物纹、火炬纹图案,以及厂名、地名、商标、鞋号、代号等。
2.鞋掌、跟部前后边缘形状特征
(1)鞋掌前边缘形状有:尖形、弧形、平直形,其中有短平直形(边长3厘米)、中平直形(边长3~5厘米)、长平直形(5.1厘米以上)
(2)鞋掌后边缘形状有:平直形、斜直型、前弧形、后弧形、续断形。 (3)跟前边缘形状有:平直形、后弧形、续断形。 (4)跟后边缘形状有不:圆弧形、近似方形。 3.反映底面及跟痕形状特征
(1)鞋底面痕可分为:平底痕、坡底痕、钉掌和加跟底痕。
(2)跟痕分为:微高跟底痕(跟高0.5厘米左右)、较高跟痕(跟高1.5厘米左右)、半高跟痕(跟高3.5厘米左右)、高跟痕(跟高5厘米)、特高跟痕(跟高5.1厘米以上)。
(3)平跟平面穿鞋足迹,跟痕长,男性的8厘米左右,女性的6厘米左右。 4.原料品种特征
(1)塑料底的穿鞋足迹特点
①硬塑料底的穿鞋足迹特点:周边反映较明显,多数完整,掌和跟的表面均有凸凹构成的有规律性的点、块、条状花纹,花纹边棱成直角,沿边花纹封口,且多组成横斜向的网格。
②半发泡塑料底足迹特点:花纹清晰粗大,周围有边,但棱边不够清晰明显。
③全发泡塑料底足迹特点:反映鞋底花纹较细较浅,沿边花纹不封口,两侧有袢眼,足迹周围边缘不完整
④旅游鞋鞋底足迹特点:
裁切底痕有两层或三层高低不等、宽窄不同、相同排列的波浪形花纹痕、或圆形花纹、或网格纹、人字纹,还能反映出局部花纹断线、弯曲、残缺或发生粗细变化,痕迹边沿花纹不封口,边缘不完整。
(2)穿橡胶鞋鞋底足迹特点:
①模压胶底鞋足迹特点:跟、弓、掌不在一个平面上,花纹互不相连接。
②冲切底、裁割底鞋足迹特点:平面足迹周边反应不完整,掌心、跟心和弓部外侧痕迹反映较清楚。
③田径鞋足迹特点:前掌和后跟花纹差不多,花纹细、浅、较清晰,沿边花纹不封口,足迹边缘不完整
④篮球鞋足迹特点:花纹清晰粗大、多平直形,弓内侧留有弓状凹陷,沿边花纹封口,足迹边缘特别完整。
⑤解放鞋足迹特点:波浪花纹粗大,图案排列内外侧对称,沿边花纹封口,弓部有鞋厂代号或鞋号反映,足迹边缘完整。
5.生产过程形成的足迹特征
17
(1)机制底鞋足迹特点:周围边缘封口,内外侧的花纹图案基本对称,弓部的标志、商标多数在正中位臵,跟部偏外侧多有抗磨损花纹或没有花纹。
(2)半机制底足迹特点:周围边缘不封口,内外侧花纹图案多数不对称,商标和标号在弓部位臵很不规则,跟后外侧没有耐磨块痕
(3)手工制底足迹特点:针脚、钉帽、切割形状特征较特殊。 6.穿鞋足迹全长及各部的长宽 (1)作足迹中心线 (2)穿鞋足迹全长
(3)穿鞋足迹各部长(掌、弓、跟长) (4)穿鞋足迹各部宽(掌、弓、跟宽) 7.附着物及其痕迹特征 (二)穿鞋足迹的个别特征 1.硬伤痕特征。
小沟、缺损、裂口、凹坑、疤块、孔洞等,其所在部位、方向、形状、长短、宽窄、深浅及与其他特征间的关系。
2.磨损痕特征。
3.磨损面周围残留花纹痕特征。 4.孔洞痕特征。
其部位、形状、大小、数量,尤其裂口数量、大小、形状、所在时针位。 5.补块物痕特征
方位、形状、数量、大小、厚薄,尤其补块物自身具有的坑、沟、花纹等特征。 6.断裂痕特征
方位、形状、长短、宽窄,断裂纹上的小裂口形状、大小、数量及相互关系,几条断裂纹构成特殊图案,其角度、边长等。
7.龟裂纹痕特征。
几条构成特殊图案龟裂纹的边长及角度 8.围条及鞋帮痕特征。
围条的花纹类型、细节构造、接头形式、变形、脱胶、裂口、磨损、硬伤痕特征,以及有关特征的数量、方位、形状、长短、宽窄、细节结构和相互关系。
9.钉孔和钉帽痕特征
注重研究袢孔、钉孔周围裂口的大小、形状、数量、及所在时针位。 10.针脚痕特征
针脚长短、习惯、朝向、针脚延长线与足迹中心线的交角度数。 11.印模特征
从鞋底上脱落下的泥块叫印模。能将阴花纹中的特征留在其上,还反映了其接触部位外表凸凹结构。
12.弓部内、外侧边残留纹饰痕特征
在穿鞋足迹弓部内、外侧边沿上,易留下冲切底被切余下的残缺字、花纹痕迹,残字笔划和残余花纹多少、长短、遗留位臵都是特征。
第四节 穿袜足迹形象特征 (一)穿袜足迹种类特征 1.纱支粗细特征
化纤、蚕丝袜纱支细而均匀;棉、化纤袜纱支较粗、稀;毛线袜纱支粗且毛糙。 2.穿绱底袜足迹形状及花纹特征
18
前边缘有尖弧形、圆弧形、平直形;底上图案多点状花纹呈交叉网格状;弓部还刺绣上草、或文字或小鸟,这种足迹,除能反映其外形,还能反映针脚花纹图案痕迹。
3.趾痕排列形状
化纤、蚕丝袜足迹,能明显反映足底各部形状,直线连相邻趾,整体可反映出角形、多角形、弧形、斜直线形。
4.掌前边缘形状
化纤、蚕丝袜足迹,掌前边沿有弧形、波浪形、斜直线形。 5.掌后边缘形状
化纤、蚕丝袜足迹后边缘有弧形、波浪形、斜直线形。 6.弓部整体形状
有断弓形、滑车型、内弧外直形、柱形。 7.跟部整体形状
有圆形、椭圆形、柱形、近似方形。 8.穿袜足迹全长及各部的宽
皆酌情参考赤足足迹或穿鞋足迹的测量方法测量。 (二)穿袜足迹个别特征 1.磨损孔洞痕特征。
2.补块物痕特征。形状、数量、大小。 3.针脚、线头痕特征。 4.袜帮破损、补丁痕特征。 5.趾头痕顶端连线特征。 6.附着物痕特征。 7.局部形变特征。 8.经、纬线断损特征。 9.跳线、断线特征。
穿绱底袜足迹,能反映跳线、断线痕迹的长短、粗细、方向、位臵的特征。 第五节 人体行走运动 (一)人体结构形态
骨、骨骼和骨骼肌都是人体运动器官,三者既组成了人体运动器官系统,又构成了人体形态。
(二)行走动力定型概念
行走运动中的动力信号,经常以相同顺序、大小、位臵、固定间隔期传入大脑,大脑皮质细胞就经常不断地把以上各种传入信号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刻板式的皮质运动,称为大脑皮质定型。
(三)人体形态与足迹的内在联系
人体行走,是所有运动器官都参与的整个身体在空间内作复杂的位移活动。人体运动器官结构形态和理化性状决定人的体形姿态,体形姿态决定行走姿势及重力的传递方式,使足迹的重压痕迹反映人各不同。
(四)人体行走运动周期
人体行走运动是一种重复性的周期性动作,即反复连续进行同样的单一动作。走的动作周期和周期内的各个阶段是相同的,即有后蹬、后摆、前摆、前蹬。
第六节 具有分析品质的习惯痕迹特征 (一)步幅特征
能反映双足的协调搭配关系的左右邻近足迹所构成的步幅长度、步幅宽度和步幅角度(简
19
称步长、步宽、步角),即反映人行走时左右邻近足迹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
1.步长
相邻的左右足迹相应部位间的垂直距离。男性的步长,有短步(60~70厘米)、中步(70~80厘米)、长步(81厘米以上)。女性的步长,在男性步长的基础上分别减10厘米为女性的短、中、长步。它分左步长、右步长。哪足迹在前,即为哪足的步长。
2.步宽
(1)作边缘连线:以同侧邻近两足迹后跟内侧突出点作的连线。
(2)观测:对侧足迹后跟内侧突出点至该线的距离为对侧足迹的步宽。对侧足迹为左足,即为左步宽,反之为右步宽。
(3)步宽等级:一般分为分离步、并跟步、搭跟步、直线步、交错步。 3.步角
(1)步行线:同侧邻近两足迹后跟中心点的连线为步行线。 (2)观测步角:足迹中心线与步行线于后跟中心点相交所构成的角度数。在哪枚足迹上操作,即为哪足的步角,故有左步角,右步角。
(3)步角的等级:内收角(小于0°)、直行步(0.1°~5°)、小外展步(5.1°~10°)、中外展步(10.1°~15°)、大外展步(15.1°~20°)、特大外展步(20.1°以上)。不对称步,即左右步角相差10°以上的。
(二)重轻不同的习惯痕迹特征 1.足后蹬痕
(1)趾掌后蹬痕即蹬痕。属积极性质的痕迹。
它有内蹬、偏内蹬、正蹬、偏外蹬、外蹬5种。易形成蹬痕的人:行走时躯干前倾幅度大,迈大步迈快步的人,年轻者出现多。
(2)趾头后蹬痕即挖痕。趾尖后蹬痕即抠痕。皆属积极性质的痕迹。皆有内、偏内、正、偏外、外5个方位之分。
皆是行走速度较快,作用力较大,躯干稍前倾的青壮年人而出现。 2.抬痕。属积极性质的痕迹。
3.挑痕。属消极性质的痕迹特征。有内、偏内、正、偏外、外5个方位之分。
一般是:中老年人、胖人、女性、抱重物、精神疲劳、病后初愈者、小足穿大鞋等出现挑痕。
4.耠痕。属消极性质的痕迹。有偏内、正偏,外耠三种。
一般是老年人、长期生病的壮中年人、负重的人、下肢某一关节有毛病的人。 5.划痕。属消极性质的痕迹特征。足尖向内前方划动。 一般是膝、踝关节有毛病者易出现。
6.扫痕。属消极性质的痕迹特征。足内侧向前或向内侧扫擦地面。 一般是髋关节有毛病的人易形成。
7.擦痕。属消极性质的痕迹特征。有内、偏内、正、偏外、外5个各方位之分。 出现者与挑痕者相同。
8.磕痕。属积极痕迹特征。有偏内、正、偏外3个方位之分。 一般昂首挺胸者、抱重物过腹者易出现。
9.踏痕。属积极性质的痕迹特征。有偏内、正、偏外3个方位之分。 一般形成此痕迹的人同蹬痕、挖痕出现的人一样。 10.推痕。积极性质的痕迹特征。在跟的内前侧。 一般是内收步、内落足者、女性易出现。
11.迫痕。有内迫和外迫两种。消极性质痕迹特征。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