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投资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图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0:31:1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照顾老人和高度护理老人,有不同的关注点,产生对硬件和软件服务不同的设计。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预测中国老年产业的规模到 2020 和 2030 年分别将达到 8 万亿和 22 万亿。未来 10-15 年是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年代。

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达到1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3万亿元,2030年达到8.6万亿元,2040年达到17.5万亿元。而从2014年至2050年间,中国老年人口的消费潜力将从4万亿元左右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例将从8%左右增长到33%左右。我国将成为全球老龄产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

2009-2015年我国养老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共九章。首先介绍了养老产业相关概念及发展环境,接着分析了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及消费需求,然后对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机遇及发

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养老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1章: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背景综述 1.1 养老产业概念与分类 1.1.1 养老产业概念 1.1.2 养老产业分类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模式分为三种,即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目前在我国,这三种养老模式分布占比为 96%,1%和3%。居家养老是绝对主流。

目前主要的养老模式

模式

特点

老年人居住在自己或血缘亲

亚国家普遍的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

属的家庭中,由其他家庭成

目前我国约 96%的老年

员提供养老服务。

人使用这种养老模式。

现状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是东

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中,由社会提供商业化的养老服

务。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

社区养老

的环境里,既可以得到适当的照顾,也随时欢迎子女的

探望。

老年人集中居住在特别的养老机构中。养老机构提供专

目前在欧美发达国家比较

机构养老

业的医疗及养老服务。但是

普遍。

一般探望不便,容易造成老年人和子女的隔阂。

机构养老又可分为高端的商业机构养老和保障性机构养老。但是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国民对机构养老有比较大的抵触心理。同时,养老机构自身也有一些不足,如地区分布不合理,多数养老机构位于偏远地区;类型构成不合理,两头的高端和保障性养老机构比重大,中间多适用的养老机构比重小;人员配臵不到位,服务水平跟不上,配套设施不齐全等。这些原因综合导致了我国机构养老空床率高、发展前景差的现状。 1.2 养老产业市场环境 1.2.1 政策环境分析 (1)养老产业政策规划解析

普遍。

我国养老产业的主体是低成本的居家养老,对应要发展的是远程和上门医疗服务。而机构养老中,有一部分是保障性的养老机构,它们为一部分“三无”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机构养老的另一部分,是面向中高端人群的“精品化、连锁化”的商业性养老机构。在这些机构里,医养结合的服务是核心,而地产处于整个服务业的核心,承载起整个产业。这些专业机构的发展会增加对商业地产的需求,同时稳定的现金流也是发展房地产金融产品十分合适的资产。

养老地产行业地方动向

目前来看,我国养老地产尚处于初级阶段,从政策引导、人口结构、消费能力和商业模式等各方面来说,养老地产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社会资本纷纷进军养老地产,基本形成了房地产公司、保险公司、社会养老服务机构三足鼎立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三类企业在养老地产上的投资额已逾千亿,但市场养老的模式才刚刚起步。开发商、

保险等仍在多方试点,大规模成体系发展尚未成型。我国养老产业有很大的市场,养老地产是养老产业的核心载体,做好准备的开发商能在市场更成熟时有爆发式增长。2015年,约有1295万老年人将选择养老社区,未来适老社区发展潜力巨大。据测算,目前中国养老市场的商机大约有 4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 2020年可以达成足够成熟的条件来支持养老地产高速扩张,2030年有望增加至 13万亿元,潜力巨大。

养老地产行业参与者

(2)2015年两会养老产业规划解读 (3)我国养老产业政策发展趋势 1.2.2 经济环境分析 1.2.3 社会环境分析 (1)中国城市化进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