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复习题及答案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8 4:38: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1、简述脾脏肿大的临床意义。 答:脾肿大见于下列疾病

①感染性疾病:如伤寒、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

②血液病:如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ITP、骨髓纤维化纤、淋巴瘤等。 ③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④脾本身病变:如脾脓肿、脾囊肿、淋巴肉瘤等。 ⑤结缔组织病等: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2、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神经系统检查包括如下内容:

①脑神经检查:检查时应按12对颅神经顺序进行,以免遗漏 ②运动功能检查:包括肌力、肌张力、不随意运动及共济运动的检查 ③感觉功能检查:包括浅感觉、深感觉及复合感觉功能检查

④神经反射检查:包括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及直腿抬高试验的检查 ⑤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

13、简述心电图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

答:正常ST段位于等电位线上,抬高在V1、V2导联不超过0.3mV,V3导联不超过0.5mV,其余导联不超过0.1mV。下降不能超过0.05mV。超过如上范围则称为ST段异常。 ①ST段抬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包炎等。 ②ST段降低:见于心肌缺血、心肌劳损、洋地黄影响及低血钾等。

14、简述红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 答:

(1)生理性原因:妊娠中后期、儿童、老年人。 (2)病理性原因:见于各种病理原因引起的贫血。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导致的缺铁性贫血、铁的失利用导致的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导致的海洋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②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免疫性、生物、化

16

学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等。

③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慢性失血。

15、简述中性粒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答:

①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菌的感染。

②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坏死:如急性心肌梗死、大面积烧伤。 ③急性溶血反应:如错误的输血、蚕豆病。

④急性大出血:白细胞增加可作为诊断内出血的一个早期指标。⑤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⑥急性中毒。

16、骨髓增生程度分为几级?各级有何意义? 答:骨髓增生程度分为5级。各级的临床意义如下: 分级 临床意义 增生极度活跃 各种白血病 增生明显活跃 白血病,某些增生性贫血 增生活跃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增生减低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重度减低 典型的再障

17、试述出血或血栓形成的原因。 答:

①血管异常:如过敏性紫癜,血管性血友病。 ②血小板数量或功能异常:如ITP。 ③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

④抗凝物质异常:如临床应用抗凝药物过量。 ⑤纤溶亢进:如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

17

18、简述肝功能试验中血清酶学检查的主要意义。 答:

①ALT:反应肝损伤的敏感指标。 ②AST:反应肝损伤的程度。

③ALP:梗阻性黄疸和肝癌患者明显增高,骨骼疾病增高。 ④r-GT:梗阻性黄疸和肝癌患者明显增高,酒精性肝损伤增高。

19、试述乙肝诊断常用的试验指标及其诊断意义。 答:

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测定(HBsAg)

阳性:急性乙肝的潜伏期,发病期;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无症状携带者。 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测定(抗-HBs)

阳性: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一定的免疫力,对HbsAg有一定中和作用。 ③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测定(HBeAg)

阳性:说明乙型肝炎处于活动期,有乙肝病毒复制,传染性强。 ④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测定(抗-HBe)

阳性:表示大部分乙肝病毒被清除,复制减少,传染性减低。 ⑤乙型肝炎病毒c抗体测定(抗-HBc):

抗-HBc总抗体:阳性可作为HbsAg阴性的HBV感染的敏感指标,也表示既往HBV感染,不是早期诊断指标。滴度高传染性强。

抗-HbcIgM:HBV近期感染指标,也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传染性强。 抗-HbcIgG:表示既往HBV感染,不是早期诊断指标。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20、试述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特点。 答:

①化脓性脑膜炎:白色脓性混浊,1-2h出现块状凝固;蛋白明显增加,糖明显减少,氯化物减少,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加。

②结核性脑膜炎:毛玻璃样脓性混浊,24h出现网膜样凝固;蛋白中度增加,糖中度减少,氯化物显著减少,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加,然后淋巴细胞增加,同时红细胞、浆细胞增多。 ③病毒性脑膜炎:无色清亮,无凝固;蛋白正常,糖正常,氯化物正常,淋巴细胞轻度增加。

1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 ceshi